一.中國戶外市場現狀
目前歐洲、美國、韓國和日本的「戶外用品」竟佔了運動用品的15-20%,而「戶外」這個體育用品行業目前在國內運動用品裡面,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只佔整個體育用品市場的千分之一。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今天,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國內「戶外」體育用品在北京、成都、深圳、長春、廣州、昆明、杭州、西安等,每個城市都已有超過30家店。
現在,在中國市場上國際國內「戶外」品牌一共約有120個,這些品牌中能夠在商場,尤其在大型商場設立專櫃,能夠生存下來的不足十個品牌。以業績排大約是:奧索卡、The North Face、哥倫比亞、GONNA、日高、探路者等。
國內「戶外」存在的問題比較多,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
1.「戶外」定義狹窄
國內認為戶外運動就是「挑戰生命,挑戰自然,探索險境」,這個觀點是狹隘的,實際上「戶外」更應該解釋為:「與我們城市相對立的一種生活形態,而不是僅僅是一個探險和挑戰」。
2.商家經營思想狹窄局限了戶外運動的發展
比如俱樂部制,俱樂部經營者在擴大知身知名度的同時也盲目高端定位商品;有的戶外商品店甚至以賣水貨、次貨、假貨、庫存貨等來謀暴利,買賣欺騙等。如此經營思想是不可能將中國戶外蛋糕做大的,更不可能將戶外運動這個群眾性的期盼運動傳播開來。
3.商家的營運策略也是「戶外」病態發展的一個要因
如進口商品,在外國只需17美元的煤油爐在國內要賣到1600人民幣,同時在國內屬於高檔商品的登山鞋只能當作低端來銷售。
4.競爭意識薄弱
商品的專業性和舒適性功能性差,自身管理混亂。職業意識差也是一個問題,店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傳授、商品功能知識傳授等。再就是他們沒有組織意識或協助意識薄弱。有的商家還在市場中刻意製造混亂或謊報信息等。惡性競爭在製造種種傷害以外還會導致整個戶外誠信喪失。
5.同志式的品牌之路
國人代理的進口戶外品牌,目前在市場上看到的只有商品,對於與商品對應的功能解說,品牌文化統統沒有。對於中國戶外的發展,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國外品牌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品牌文化才是中國戶外必須加快吸收的重要內容。一些戶外用品抄款嚴重,很多戶外店的店內陳列,售賣方式相互區別也不大,這些沒有深度研思,沒有質變的產品難以吸引準戶外消費者。
二.「戶外」路在何方
城市化加劇,人口激增,城市工作和生活壓力增大;居住環境跟不上城市經濟和人口的發展;城市經濟發展人們的收入增多;黃金周旅遊火爆;汽車業的蓬勃發展……這些都可以視為「戶外」未來發展的良好大環境。有了這些大環境又該如何建立市場呢?
1.結合各種媒體和渠道宣傳「戶外」積極之處,闡述「戶外」的真正定義,打消人們對它的不良印象,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2.打破現有戶外行業裡的種種「封建+規矩」和「閉門式」經營方式,將戶外推入運動用品這個大市場。
3.建立戶外運動等級,如:列明各種運動等級的兇險度和安全指引;教會用戶戶外安全知識和戶外商品使用知識;提供更多的健康和實在的野趣指導等。
綜上所述:「戶外」目前是運動用品市場中最小但最有發展空間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