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豪
現如今國民都很注重健康,尤其是年強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自己朋友圈裡有一些曬自己健身,運動的動態。那說到運動我們就得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運動的裝備就很值得人們注意了。現在全球的運動品牌很多,著名的有阿迪,耐克,國內的有361°,李寧等等。
在世界上對於運動鞋的生產屬中國最大,其次中國還是最大的出口國,其出口的數量就佔據了全球的一半。在國內,運動鞋品牌有很多,具有影響力的也大有其在,比如安踏,李寧,361等等。其中最近的幾年時間裡安踏的發展不可謂是強勁,被大家成為「新時代的鞋王」
說到安踏,在我國甚至國際上的名氣也都能排得上號。據安踏其2018年財務業績,統計數據顯示,安踏實現營業收入241億元,淨利潤41億元,分別增長44.4%和32.9%。其實這不是安踏第一次有這樣優異的增長數據。據媒體報導,安踏的收入已連續五年保持雙數增長。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安踏已成長為中國新的「鞋王」。 對於安踏來說,在競爭激烈的運動品牌市場創造如此出色的財務業績並不容易。
在去年的時候,世界第六屆閩商大會舉辦在福州,大會以「凝聚力,智慧,創新,創業」為主題。在大會上,安踏的領導者丁世忠發表言論說:在世界體育用品的行內,安踏已經算是排名第三的企業,在國內更是第一。從50萬起步的小公司,再到給十多萬人創造就業工作環境的業界領導者,「新時代的鞋王」實至名歸。
「偷偷發育」的多年間,安踏的發展十分迅速,不僅超過了耐克,李寧等老牌對手,還在現在當上了行業內的領頭羊。另外,安踏的領導人丁世忠並沒有就此滿意,而是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不僅限於國內市場。有一次的採訪他曾表示:他不要人家說安踏是中國的耐克,它要的是人們說這是世界的安踏!其雄心壯志可謂是在未來的發展中必不可少的。
跟很多的國際大品牌相比,我國的體育品牌起跑線相對較晚。安踏要走向國際就要付諸實際行動,安踏在走向國際的道路上,首先籤了克萊湯普森為其國際形象,然後進軍北美市場。不僅如此,安踏還受夠了菲拉的中華區業務,韓國科隆品牌和英國的斯普林第。
這種收購的路線借鑑了西方資本的方式,因為直接進入國際市場是很困難的,很多時候是費力不討好的情況,所以通過收購一些國際品牌,對於安踏的進軍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還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加快全球國際化的布局,所以安踏的核心思想是沒有問題的。
2017年的時候,安踏在業界給了大家一份幾乎完美的「答卷」,安踏在那一年裡銷售了超過6000多萬雙鞋子,還有8000多萬件服飾。也就是說每個月平均算下來都有500萬雙鞋子被賣出去,這個數十分讓人震驚!
在中國安踏有一萬多家主經營的店鋪,到2018年末的時候,安踏在國內,和港澳地區還有新加坡等地共有117家迪士尼店,和1652家菲拉店,安踏在店鋪的數量上有著非常大的優勢。
快速的商店擴張也是安踏的重要印象,但安踏並未採用盲目擴張的發展模式,而是基於「單一關注,多個品牌,全方位」的渠道發展通過收購,精準的布局體育用品市場。 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人們對安踏品牌的了解,並有效傳播這一國內運動品牌的聲譽。
店鋪數量如此之多的安踏,加上有效的精準布局,這讓安踏的發展變得十分驚人,甚至可以說讓其他的品牌與之相比都略顯遜色。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最近宣布了包括安踏在內的2019年全球50個最有價值的服裝品牌清單,安踏在此次的排名中上升了7位,其成長速度非常明顯。
根據品牌財務排名,安踏的品牌價值為38.7億美元,約為260億元人民幣。 換句話說,僅安踏這個名字就價值260億元。 雖說安踏現在的實力和阿迪,耐克這種品牌的實力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差距的,但按現在的發展,安踏的名字足可以立足頂端體育品牌行列。
當然,在進軍國際市場的道路上,發展中高端的產品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撼動阿迪,耐克這種的國際大品牌,要做的努力更是不能少。所以為了彌補安踏在中高端市場的缺陷,安踏收購了很多中高端市場上的品牌,比如Descente、Amer Sports、Spandi,這對安踏以後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安踏創始人丁世忠還表示,中國品牌在慢慢地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並繼續創新和升級。 到目前為止,安踏已經經歷了創新和升級的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在不斷顛覆自己,以使其表現更好。相信在未來裡,由丁世忠領導的安踏會給我們帶來另一番的驚喜和成就,我們只需要看著這個品牌的發展就好。
我們都知道,無論做什麼想要把生意做到國際上是非常難得,而安踏的一系列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它的決心,更是對未來發展的一種篤定。安踏是否能夠做到它所說的那樣,讓人們都知道安踏是世界的,而非中國的耐克呢?那麼對此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下你們寶貴的評論!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