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簡單介紹一下自媒體平臺審核推薦機制的區別。2020年10月13日,我發布了一個視頻,標題是:《美國留學籤證新政策,美國籤證申請DS160填寫關鍵點和技巧》。同樣內容,我以不同的形式,以文章、微頭條和視頻發布在今日頭條中。微頭條和文章直接審核通過。今日頭條(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是一家公司)的視頻審核了5次未通過。5次審核未通過的理由值得大家參考。第1遍說有時政內容,我做了修改重新上傳。
第2遍說我冒用權威主體對某事件表態,內容具有煽動性。我做了修改重新上傳。
第3遍說我有政治敏感內容。我做了修改重新上傳。第4遍說視頻第28秒不具備發布此類新聞資質,我做了修改重新上傳。
第5遍說我的視頻內容含有未經科學證實和無法辨別真偽的信息,建議發布客觀真實內容。也就是說,這篇視頻無論我怎麼修改,今日頭條的審核都不會通過了。
那麼這個視頻在其他幾大自媒體平臺發布是什麼情況呢?同樣內容的視頻,我在其他幾大自媒體平臺,百家號,大魚號,企鵝號,小紅書,新浪微博等5家平臺上發布都直接通過審核,這說明什麼?我的視頻內容並沒有今日頭條審核提出的這5方面問題。我把其他平臺審核通過的截圖也反饋給了今日頭條,結果也沒改變。
同樣的內容,在今日頭條的微頭條、文章都通過審核,為何在今日頭條的視頻5次人工審核得不到正常的通過?難道是今日頭條同一個平臺不同渠道實行不同的審核標準?今日頭條這樣5次審核視頻,是不是人為主觀故意刁難?之後我也提交了調查問卷,也在人工客服裡提交了反饋,均未收到回復。這說明什麼?今日頭條的監督機制形同虛設?
大浪淘沙,能站穩市場的企業,普遍有一個共性,他們在企業管理和監督機制,產品更新及時以及企業文化都科學合理。想當年諾基亞手機佔領多麼大的市場份額,在現在手機市場上是不是太少了?今日頭條如果按照這樣的審核機制走下去,會不會失去用戶?廣告會不會相應減少?會不會形成惡性循環?
百家號的審核推薦機制更科學合理些,是以內容質量、用戶喜愛、用戶活躍表現、領域專注、原創能力等多方面來評分,分值越高,得到的推薦和閱讀量就越高。
自媒體本來就不代表各新聞媒體平臺的聲音,而是自媒體本人分享的觀點和看法,讓大眾聽到不同的聲音,由大眾用戶來篩選,而不應該由某自媒體平臺人工審核的主觀喜好來決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