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者 連翹(化名)
姐姐性格暴躁,遇事衝動。經常因為一點兒小事兒就跟別人起衝突,連帶著家人都跟著受累。姐姐的口頭禪是,為啥我總是不順。直到連翹親身經歷了兩次姐姐製造的突發事件後,她終於明白姐姐總是不順的原因了。
我姐比我大5歲,從小到大她的脾氣都很火爆。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因為我們班有個男同學欺負我,我姐姐還為我出頭跟他打架。因為我姐這脾氣,我爸媽沒少操心。
小時候上學,我爸媽經常被老師訓話。後來我姐工作了,她總是與同事起摩擦,工作也不穩定,基本上一年半載就得換個地方。我姐到了適婚年齡,有一次竟然把交往中的男朋友給打了,對方頭上還縫了針。
2003年,我姐30歲嫁給了我姐夫,我姐夫脾氣也挺火爆的,我姐姐特別愛我姐夫,當時我父母還寄希望於我姐能在婚姻裡磨磨性子,有所改變。可事實是,我姐和我姐夫他們倆結婚15年,就打了15年,在一家之主的爭奪中,互不相讓。
記得有一次半夜,我接到我姐的電話,她要從家裡搬出來,讓我去接她。我開車到她家一看,屋裡面跟原子彈爆炸現場一樣,所有能砸的都砸爛了,大到電視、電腦,小到鍋碗瓢盆,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我小外甥女嚇得一直哭。後來鄰居都報了警,擔心倆人鬧出人命來。我以為他們倆會離婚,可他們倆好像習慣了這種相處模式,婚姻一直持續到現在。只是他們倆每次鬧,我們這些外人看著都膽戰心驚的。
我姐與她婆婆關係也不好,剛結婚那幾年她們倆幾乎把所有的婆媳問題都來了一遍。
記得我姐結婚第3年,她婆婆就誣陷我姐跟單位的一個同事關係不正當,據說還找了兩個老太太跟蹤她,不僅攛掇我姐夫和我姐離婚,竟然還偷偷給我姐夫介紹對象。被我姐知道了,兩人鬧翻了天。從那次之後,我姐就拒絕和她婆婆見面了。
這些年,我姐過得並不好,其實她和我姐夫的經濟條件都挺好的,只是心裏面難有平安。我姐這些年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為啥我總是不順。可在我眼裡,老天真的已經很愛她了,她卻總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消極的事情上。
前幾天清明節放假,我倆回我們父母家過節,去紅旗街的一家超市買東西。人非常多,隊伍排了很長。我倆排了快20分鐘,眼看著前面還有兩個人就到我們了,這時聽工作人員說,我們排的這個隊伍不能刷卡,刷卡結算需要到旁邊的隊伍排。我當時第一個反應就是,那就按照規矩到旁邊重新排隊就可以了,結果我姐姐炸了。她堅持要在這兒刷卡,理由是已經排隊排了20分鐘了,不能臨了才通知我們。收銀員告訴我們超市廣播通知好幾次了,還是要求我們到旁邊去排隊。我姐姐堅持要在這兒刷卡,揚言如果不解決,後面的人也別想結帳。當時我們後面排了將近20多個人,後面的人面面相覷,雖然沒說什麼,但是輕蔑的笑容臊得我滿臉通紅。我跟她說我有現金可以用,她非堅持刷她的卡,還威脅收銀員如果不給解決就去找經理投訴。我再勸她,她就跟我嚷嚷上了。
我深知我姐姐的個性,她有時候倔起來八頭牛也拉不回來。我就陪著她在那兒站著,收銀員沒辦法去找了經理來,有十多分鐘的時間才回來。這十多分鐘,我恨不得鑽地縫裡,後面隊伍越排越長,人群中也有人開始念叨了,我姐還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好在後來經理給我們調到旁邊的隊伍結帳,經理跟後面的顧客逐一道歉,弄得我可不好意思了,當時我就決定最近不去那個超市買東西了。
我倆買完東西開車回我父母家,路上有人別了她一下,我姐一直開車在後面追,直到超到人家前面她才甘心。完事兒自己還叨咕,今天太不順了。我坐在副駕駛上真是無語了。
我姐這性格我們全家人逮著機會就勸她,可她油鹽不進。我特別擔心我姐這暴脾氣如果哪天碰到一個不是善茬兒的,鬧出什麼事兒來。再一個,脾氣暴躁對身體也不好,特別是女性。我應該怎樣幫助我姐姐調整呢?
做情緒的主人
——對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尹航
記者:通過連翹的講述,我們可以看出連翹的姐姐脾氣過於火爆。她姐姐也受困於自己的脾氣,那麼,連翹的姐姐該從哪幾方面調整自己呢?
尹航:當一個人不能夠很好管理自己的脾氣和情緒的時候,人際關係會變得更加惡劣,同時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會有很大的損害。這個個案裡,連翹的姐姐要學會換位思考,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要學會待人如己,不要把別人當成敵人一樣去對待,沒有誰想要故意去為難你。在情緒管理方面,做出反應前學會暫停片刻,當發現自己要發火的時候,可以停留三秒鐘的時間,讓憤怒的能量和生氣的能量流經自己,這樣能夠暫時緩解一些情緒上的緊張壓力,同時她也要學會磨練自己的心性,讓生活慢下來,如打太極拳、慢跑或者瑜伽之類來培養自己的耐心、細心和愛心,也可以飼養小動物,照顧花草植物,滋養自己,陶冶自己的情操。
記者:連翹坦言每次她跟姐姐一起出門都分外緊張,她希望姐姐能生活得更平和些,那麼,連翹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呢?
尹航:希望別人怎樣,自己就先要做到,如果連翹能夠做到遇事鎮靜、淡定、不慌不忙,很冷靜地處理各類事情,那麼她自身作為榜樣的力量也會影響到姐姐。她也可以自己創造一些條件和環境,比如陪伴姐姐一起參與一些和慢生活相關的活動,讓姐姐知道,她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並不孤單,也可以同時參加一些與身心健康相關的工作坊和沙龍之類的活動。積極結交一些高素質的朋友,讓更多的音樂、美術、文化的資源進入到她的生命當中,提高生活的品質。
◆來源:長春晚報微信 記者:劉冰
本期編輯:雙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