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就有「嶽婿矛盾,婆媳糾風」的說法!只不過現在好像是「嶽婿矛盾」已經淡化,婆媳糾風愈演愈烈了!這就說明了男孩被女孩同化了,兒子已成為兒媳婦的優秀丈夫和嶽父嶽母的好女婿了,已經不是父母的乖兒子了!
但是,萬事萬物都要從一分為二的觀點出發,不能一概而論。現在具有雙面膠似的孝順的兒子還是大有人在。孝順的兒媳婦雖然是鳳毛麟角,但一定有!
我身邊就有一女教師,她的公公婆婆只有她丈夫一個兒子。這兒媳婦心痛公公婆婆沒有女兒,就扮演了女兒和兒媳婦的雙重形象。公公婆婆一直伴著他們一起住,老公在外地工作,這兒媳婦把公公婆婆的衣服鞋襪,生活用品,全包攬了!
婆婆喜歡旅遊,兒子有時不同意,兒媳婦領公公婆婆辦了出國護照和港澳通行證,積極支持公公婆婆經常出去旅遊,她自己一個人在家帶著孩子上學,從無怨言!
我不要求以後的兒媳婦有多孝順公婆,你沒生她養她就不要有這不可能的要求了,兒媳婦一直不做家務也隨她,她讓婆婆替自己做減肥餐也可以。但一條原則,你不做就不能挑毛病,要挑毛病就自己動手做!你可以討厭不尊重公公婆婆,但不能使喚和抱怨公公婆婆!
公公婆婆就是公公婆婆,不是你的保姆和使喚丫頭!你可不要禮節,但一定要長幼有序!我們農村有句古話:「媳婦一面鑼,背後罵婆婆!」 「婆婆一面鼓,背後講媳婦!」我認為,婆婆要有婆婆的氣度,不管媳婦如何,都是自己家裡的人,能說的就當面說說,不能說的背後我也不去說。至於兒媳婦背後是不是會罵我,那是她的事情,她愛罵就罵吧,我才不管呢!
現在的媳婦思想觀念比較開放,文化素質高,經濟也能夠獨立,不像以前的媳婦,需要處處看婆婆的臉色行事,對婆婆唯命是從,但只要懂道理,有素質,講禮義規矩的媳婦,還是會對婆婆尊重有加,把婆婆當做長輩來孝敬的。
我們小區裡有一老太太,因病住院幾個月,因女兒有工作要上班,兒媳是家庭婦女,對老人又好,所以,她生病吃喝拉撒幾個月,都是兒媳伺候的,她女兒心裡過意不去,要給弟媳三千塊錢,結果人家弟媳說,我伺候自己的婆婆,是我應該做的,要什麼錢,結果一分沒要。
這老太太平時住鄉下,有一時來兒媳家,碰上有賣保健器材高電位的活動,想買一臺,手裡錢不湊手,結果兒媳知道後,二話沒說,從娘家拿了幾千過來,先幫婆婆墊付上了。我聽這老太太說,她家兒媳特別懂事,對她既尊重有禮貌,又特別關心,照顧,所以,現在的兒媳,對老人尊重,孝順的人是有的。
一般來說,要想讓兒媳尊重婆婆,對婆婆像親人一樣好,就得婆媳互相理解和體諒,互相尊重,兩好並一好,如果有一方,不明理,不懂得寬容大度和謙讓,就不可能互相相處的和諧,融洽,所以,做婆婆的,要想讓兒媳對她尊重,孝順,首先要自己通情達理,把兒媳當家人一樣對待。
對媳婦要多寬厚,包容一點,凡事要給媳婦多做表率和榜樣,不能只顧自己的意願和感受行事,去過多要求和指責兒媳的為人處事,這樣,婆婆自身素質高,以身作則了,做兒媳的只要還講理,有良心,就會把這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將人心,比自心,無形之中,就會把婆婆當親人一樣來對待,處處會站在婆婆的角度和立場,為她著想,不自覺就會對她表現出尊重,孝敬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