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樂評:歐美新人王Khalid,新世代最搶手的創作型歌手

2020-12-11 騰訊網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

皮膚細膩的壯漢,留著大鬍子、高聳頭的黑人男子,給人感官畫風奇特粗獷,喜愛與青少年音樂人搭伴出奇特的CP感,而且成績不俗,這位音樂新星就是軍人的孩子Khalid。

多年前,哈立德·羅賓遜(Khalid Robinson)在推特上說:他想有一天去格萊美。正如這個孩子期待的一樣,2017年,當時只有19歲的高中生Khalid就憑藉自己的個人單曲《Location》獲得第17屆黑人娛樂電視大獎「最佳新人」獎項;同年8月,獲得第34屆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最佳新人」獎項。

格萊美作為每個音樂人的榮耀殿堂,Khalid是有實力獲獎的,雖然還沒有正式收穫格萊美的獎項,但作為樂壇榮耀的另一權威,美國公告牌音樂獎(Billboard Music Awards)於2018年5月20日將「年度最佳新人」獎頒給Khalid。

從此,Khalid距離格萊美獲獎又近了一步。

當然,令人驚奇的是,這位年輕才俊竟然只有19歲。難怪CBS新聞頻道王牌節目主持人Lee Cowan和這位年輕的明星見面,想知道他是如何從高中升到白金唱片銷售歌手的。

年紀輕輕的Khalid有著洛杉磯藝術工作室的老式黑膠唱片嗓腔。然而,他在音樂上並不幼稚。

2017年,年僅19歲的美國新晉音樂人 Khalid 發行的首張全長大碟《American Teen》迅速產生共鳴。《American Teen》並非如同專輯名那樣對美國年輕一代評頭論足,Khalid 本身也不是社會觀察員。

專輯裡沒有無病呻吟的感慨,也沒有針砭時弊的批判,只有清爽不羈的曲調和直抒胸臆的歌詞,表達美國千禧年後新生代的求賢若渴及對於純粹愛戀的競相追逐。

比如那首一夕爆紅的成名曲《Location》中,Khalid 用頗具感染力的靈魂嗓音,配上合成電子樂的迷幻柔情,傳達著德克薩斯本地青年願以愛之名翻山越嶺、「send me your location」的呼喊。

行舟樂評:Khalid的聲音磁性、深情又常帶有幾分佛系的懶散,中音聲線尤其迷人,慵懶和有一點喪的歌曲受到主流音樂界的認可。歌曲屬於流行R&B,節奏意識強烈,與電音結合後更顯得迷濛沉浸。Khalid出色的表現也贏得業界和觀眾一致好評。

Khalid個人簡介

Khalid Robinson(哈裡德·羅賓遜),1998年2月11日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斯圖爾特堡,美國新晉R&B歌手

其母親為一名美國軍人,因為熱愛唱歌,通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軍隊樂隊的主唱。在母親的影響和教育下,遠離街頭的 Khalid 耳濡目染地接受了各式音樂的感染與學習。中學期間,Khalid 研修了歌唱技巧以及音樂劇。

Khalid被大家所熟知,是他在2016年發行的首支單曲《Location》。在高中畢業後,2016年8月,青澀的 Khalid 發布了自己第一支單曲《Location》,最高登上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第16位,並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四白金單曲認證。

這首歌剛好襯託出了他慵懶又沙啞的聲線,富有感染力。歌聲中透漏著深情,仿佛要把人融化。

緊接著,在連續發布 5 支單曲的後,Khalid 開始籌辦並最終在2017年3月發布了自己個人的第一張專輯《American Teen》。他全程參與了整張專輯的詞曲創作,創下了十分傲人的成績。

在這張專輯中,最受歡迎的一首便是《Young Dumb & Broke》,講述了一貧如洗的美國高中生的屌絲生活。

正是因為這首歌,Khalid得名「美國高中生」,與歌曲中不同的是,他卻是一舉成名,成績斐然。同年,Khalid憑藉首張專輯獲得第17屆黑人娛樂電視大獎「最佳新人」獎,以及第34屆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最佳新人」獎。

當中國小孩還在研究網絡黑話追新晉小鮮肉當別人微博下面的黑粉的時候,這個今年剛滿20歲,梳著毛刷頭的美國男孩卻硬是在「前有盆栽,火星哥以及黃老闆等各路神仙,要想有所突破讓人眼前一亮並非易事」的環境下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路,並數次躋身Billboard前列,拿過MTV音樂錄像帶大獎最佳新人,以及今年的這首《Love Lies》,表現不斷爬升。

行舟樂評美國的多元文化發展讓音樂界人才輩出。Khalid從校園一路走向音樂市場的尖峰。他的音樂簡單,不打雞血,不盲目熱烈,雖然長得老,但作品中呈現出的卻是典型的青年浪漫主義。聽Khalid,很容易被帶入傷感低迷的情境,在他歌聲的婉轉中沉浸。

Khalid的音樂淵源

Khalid介紹,他的音樂淵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完全是受媽媽的影響。

他的母親,退役的一等軍士琳達·沃爾夫(Linda Wolfe)自己也有成為R&B歌手的夢想,軍隊歌手的身份也一直影響Khalid。

在接受《Teen Vogue》採訪時Khalid表示:在他的童年時期,他們搬來搬去,先是從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搬到德國,然後又搬到紐約。但唯一不變的,是和媽媽一起唱歌。「媽媽是我的榜樣,所以在我的記憶中,我會試著模仿她,儘管我從來沒有她那麼好。」

雖然音樂一直是他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Khalid並沒有認真對待唱歌,直到他長大一點時,他加入了高中合唱團,參加了聲樂課程。他原本打算在百老匯演出音樂劇,但後來卻對詩歌產生了熱愛。為此還在為喜愛英語老師和音樂老師之間左右為難。

但是媽媽對Khalid唱歌始終都十分支持!

從一開始的脆弱無助,一身苦水無處傾訴,Khalid從未告訴過別人的感受。但媽媽始終非常關心和理解他,這也是他永遠無法拋棄的東西。

到目前為止,媽媽是Khalid最大的靈感來源。當他在亞特蘭大和製作人一起創作和錄製,而他的媽媽和朋友則在錄音室裡陪伴,直至成品完成。

「這很特別,因為我是在朋友和家人身邊錄製的。」如果不是因為媽媽的重大使命,Khalid可能永遠不會發現自己在藝術上或個人上有什麼成就。

行舟樂評: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都是最重要的啟蒙老師。Khalid從小接受家庭的音樂薰陶,接受家人的陪伴,將自己的痛苦、愛和眼淚融入到真實的音樂中,有了當今的成就。相信媽媽Linda Wolfe一定是Khalid心目中的超級明星。

Khalid的音樂觀念

在Khalid發行的15首歌中,歌詞都是一組發自內心的讚美詩,聲音上表現了年輕人對生活的興奮、障礙和一切。它以一個恰當的名字《American Teen》開始,作為對他過去的愛的宣言。

你很難想像,如今紅火的Khalid在2年前還在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的高中裡遊蕩,希望自己能像其他笨拙的青少年一樣,在生命力留下一個完整的青春。

然後,當他開始創作自己的音樂,接觸這種從未嘗試過的工作,青春的印記始終無法揮去。

《American Teen》的歌詞整體上是指與朋友們一起享受無憂無慮的時刻。懷舊但出乎意料的樂觀,《Hopeless》反映了分手,而《Coaster》則採取了一種更有靈魂和情感的方式來對待失去的愛情。它們是關於人類經驗的軌跡它們對個人深度和普遍適用性的矛盾感使它們如此偉大。

Khalid希望自己做的,僅僅是19歲仍然可以做年輕人該做的事情...雖然與樂壇主流音樂不同,但Khalid卻完成了從校園到歌手的蛻變,完成了美國青年的自豪。

當他創作音樂時,感覺自己就像是管弦樂隊的指揮,是揮舞著魔杖創造音樂的精靈。

Khalid在談到《American Teen》這張專輯時說:「這絕不是關於創作某種類型的歌曲。它只是簡單地擁抱現實生活中的情景。我寫的每一首抒情詩都來自一個誠實的地方。我錄下的每首歌,我都要帶著痛苦、愛、眼淚和真實的情感來唱。「

通過這張專輯,Khalid想通過他的音樂與年輕人交流,有感情是可以的;脆弱是可以的。無論他們生活在世界各地,青少年都會經歷同樣的事情。

《American Teen》並非如同專輯名那樣對美國年輕一代評頭論足,Khalid 本身也不是社會觀察員。專輯裡沒有無病呻吟的感慨,也沒有針砭時弊的批判,只有清爽不羈的曲調和直抒胸臆的歌詞,表達美國千禧年後新生代的求賢若渴及對於純粹愛戀的競相追逐。

行舟樂評:初生牛犢的Khalid在白板風景畫中,以一種寡淡的、有些禁慾系的質感演繹美國青年。那頭Lorde還在崖前搖搖欲墜,這頭Khalid的美式青春也在荒涼的土地上發白。

Khalid未來可期

Khalid的音樂夢才剛剛開始:早在 VMA 大獎前,就有 MTV 等音樂媒體挖掘出這個 The Weeknd 盆栽造型、Sam Smith 式靈魂歌嗓的男歌手,並大膽預言他會在將來大紅大紫。2018年9月份他獲得第一個amas獎!他說到:

I would』ve never imagined my life to be anything like this two years ago and I’m so blessed and thankful!

兩年前我從未想過我的生活會變成這樣,我太幸運辣感激!

除了幾首大熱單曲,Khalid也轉型與多位明星和知名製作人展開合作,前前後後合作的大牌歌手數不勝數。

與女歌手Alina Barza合作打造節奏佳曲《Electric》,兩個各具特色的聲音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另外,他的聲線很適合Halsey,他們合作了一首歌《Eastside》在今年作為又一大熱單曲。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歌的製作人,坐擁4座葛萊美獎杯的金牌製作人兼詞曲作者Benny Blanco力邀實力金嗓Halsey及Khalid獻聲。

整首歌Khalid用慵懶又喪氣的聲線在詮釋這首歌的感情,這首歌在B榜一直在hot10-30的位置徘徊。

進入2018年,Khalid與比利時、愛爾蘭和英國的音樂榜單上曾排名第一的製作人Martin Garrix合作,猛漢加小鮮肉,強強的cp感強勢來襲!

一曲《Ocean》充滿感傷氣質的前奏就已經讓耳朵中毒,寥寥幾句電吉他,氛圍卻甚是迷離。在7月荷蘭榜中,Martin Garrix聯手Khalid的這首《Ocean》,眩惑誘人,情深似海,入圍榜單前十,打開流行抒情新篇章。

之後又與共屬新生代人氣歌手的Billie Eilish合作,雙方一同打造新歌《lovely》,曝光至今在 Spotify 與 Youtube 的同樣達到了 1.6 億與 5,300 萬的優異表現,在澳榜也已進入前5位的好成績。

除此之外,Khalid還與前五美Fifth Harmony成員Normani Kordei一同為電影《愛你,西蒙》獻唱《Love Lies》,為LGBTQ群體發聲!

Khalid一直在為弱勢群體貢獻自己的力量。前段時間曼徹斯特和倫敦的恐怖槍擊案件讓很多青少年失去了寶貴的生命,Khalid與萌德,兩個98年的少年心靈相通,一同獻唱勵志歌曲《Youth》,感動無數人。

當然在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後,這個備受全球聽友喜愛的98年後生,同樣面臨著聽眾的「責難」,很多聽友表示:

2017年大紅大紫,初試啼聲後反響不錯,但他也可能黔驢技窮。如果一味抱著青春的悸動「炒冷飯」,再謳歌《Location》這樣的青春騷動,挑剔的樂迷或不會買帳。

行舟樂評:與知名音樂人的合作是確保作品質量的保障,我們看到Khalid風格正在求變,合作歌曲中採用了不少新奇的意象。Khalid低聲滄桑獻唱副歌抵達輕柔電音韻律層次感極佳。他的音樂必將有更多出人意料,可他的大好未來也頗為可期。只是榮耀加身同時也總避免不了聽友的質疑,加冕新人王后的 Khalid 應該何去何從,這是他未來值得深思的問題。

版權聲明:以上文章部分信息來自網絡公開信息,如涉版權請聯繫行舟樂評。

行舟

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

相關焦點

  • 行舟樂評:《Ocean》入圍荷蘭榜前十,好聽到哭泣
    行舟樂評:充滿感傷氣質的前奏就已經讓耳朵中毒,寥寥幾句電吉他,氛圍卻甚是迷離。馬丁與khalid合作的新單非常good!!!mdrr_94:去年就傳聞Martin Garrix將和Khalid合作單曲,終於來了!98年的Khalid是一位非常年輕的歌手,他的聲音富有感染力,從歌聲中透露著深情,仿佛要把人融化,聲音裡的滄桑感太有欺騙性了!
  • 行舟樂評:歐美國寵Little Mix,新世代最夯的女團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四個因選秀失敗湊到一起從此紅的發紫,並最終獲得第一個英國選秀節目的女子組合冠軍。還有麻辣雞、斷眉、黃老闆、A妹等大牌明星撐腰!Who are they?她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小混混」。
  • 行舟樂評:18歲獲葛萊美獎 大衛·鮑伊說她是音樂的未來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之前的樂評故事集中在中國的獨立音樂人,對歐美音樂的探討則是通過榜評和部分專文。行舟既以歐美音樂為評論主線,今後也會穿插著聊聊歐美音樂的故事。通過他們的故事,去觀察歐美音樂創作和市場運營的成功經驗,以供品評和借鑑。
  • 行舟樂評:日本Billboard榜單最受歡迎歌手「米津玄師」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他是2018年長期霸佔日本Billboard音樂排行榜的歌手,他將細膩的故事化為歌詞,融入搖滾、電子等音樂,講述溫情或燃燒的故事,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魔術師。
  • 行舟樂評:G-Eazy,地表顏值最高的嘻哈歌手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黑白背景下的MV,美女、跑車、Party樣樣俱全,更是少不了G-Eazy招牌的油頭,G-Eazy剛出道就因為他擁有帥氣的臉蛋、時尚的造型和一頭招牌油頭而吸粉無數,宛如是時尚界走出來的男模一般。
  • 行舟樂評:超酷電音《Whenever》入榜荷蘭top 前十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榜單:荷蘭top 40單曲榜本周第六歌手:Kris Kross Amsterdam/ The Boy Next Door / Conor Maynard(克裡斯·克羅斯·阿姆斯特丹/隔壁的男孩/康納·梅納德)本周第六歌曲:Whenever(無論何時)
  • 行舟樂評:GG暗黑電子《In My Mind》喜獲德國GfK榜亞軍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榜單:德國GfK單曲榜本周亞軍歌手:Dynoro / GigiD'Agostino(迪諾洛/吉吉·達戈斯蒂諾)本周亞軍歌曲:InMy Mind(在我心裡)行舟樂評:德國GfK娛樂榜單(GfK Entertainment Charts)
  • 行舟樂評:姆爺單曲《Not Alike》本周澳榜熱度大減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今天最大感觸就是,甭管是影視界,還是音樂界,哪個界都不是我們吃瓜群眾能想明白並看透的。好吧,看到這裡,行舟樂評也表示暈眩,但音樂推薦還是要做。所以,今天行舟樂評就特為大家推薦下《Not Alike》(不一樣)。本周,該曲在澳大利亞ARIA單曲榜排在了第32位,較上周熱度大減。
  • 行舟樂評:流行樂壇最值得關注的新人Billie Eilish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如果有人問你:你聽過Billie Eilish嗎?如果你答不出,那沒關係,因為Billie Eilish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火;但如果你知道她是2001年底出生的信息以後,會不會多少有些不淡定?
  • 行舟樂評:歐美樂壇當紅小鮮肉Troye Sivan的出櫃星路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小鮮肉」不僅在國內演藝圈流行,在歐美主流樂壇,也牢牢佔有一席之地。說起歐美樂壇當紅的新生代小鮮肉,就不得不想起Troye Sivan,因為他名字的音譯,中國粉絲親切的叫他——戳爺、戳洗碗。
  • 行舟樂評:北極熊的災難?邁克《Earth Song》警醒世人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今天行舟樂評來聊幾首歌,主題是關於地球的,也借這幾首歌來審視人為之下全球環境的變化。《Earth Song》(地球之歌)是麥可·傑克遜創作的「公益三部曲」之一,創作自1995年。當時世界戰爭不斷,汙染越來越嚴重,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麥可傑克遜親自作詞,作曲以及編曲和製作,創作了這首「Earth Song」,被評為100年內最偉大的歌曲。歌詞以設問的形式展開,引人深深反思。
  • 行舟樂評:95後歐美音樂人Alan Walker-火遍全球的電音鬼才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不管你從事何種職業,相信一定聽過上面的這首曲子。雖然沒有一句歌詞,但優美的曲調的打擊感的節奏,讓人感覺是在穿越星際一般,耳邊的風,眼前的景,天上的星,呼嘯閃爍,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
  • 行舟樂評:90後湖南民謠歌手Jam 可與陳粒比肩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先讓小爺們笑一個一早到公司搭電梯時巧遇老總,只有我們兩人。老總那個嚴肅阿,害得我緊張得要命。截止目前,Jam的粉絲量:微博:22,2023人;蝦米:9,8899人;作為新生代的歌手,這些成績讓不少音樂人都望其項背。行舟樂評:從快男到鳥巢,五年華晨宇從寒鴉少年變成了鳥巢中心的真正歌者。
  • 行舟樂評:歐美樂隊Maroon 5六連冠,成功從來不簡單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10月最後一周,Maroon 5魔力紅《Girls Like You》 由於新發布了女神之歌的第二版MV,熱度回升,再次冠單。行舟樂評:音樂路上鮮有「幸運兒」,不經歷風雨怎能唱出有味道的音符。所以,音樂人不妨善待當前的困境,沒有它哪來作品中的別致。
  • 行舟樂評:肯尼村夫《Get Along》迎最好成績,iT榜第4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榜單:iTunes單曲榜本周第四歌手:Kenny Chesney(肯尼·切斯尼)行舟樂評:本有一副唱鄉村搖滾的嗓子卻酷愛唱抒情曲風,「鐵漢柔情」便是肯尼村夫的本色。自1993年出道以來,肯尼村夫共收穫了6個鄉村音樂學院獎以及6個由鄉村音樂協會頒發的獎項。而且還是最熱門的鄉村音樂巡演明星,他的巡迴演出極盡奢華,常常一票難求,可見他的受歡迎程度。
  • 行舟樂評:J-Sleeper性感的拖鞋,90後中文說唱引領人
    行舟樂評:J-Sleeper性感的拖鞋是一位溫暖走心的嘻哈歌手。他的歌旋律輕快,娓娓道來,不炫技不裝B。在這之後,他每次介紹自己時都會笑著說:「大家好,我是娘炮說唱歌手-性感的拖鞋」。行舟樂評:性感的拖鞋愛玩鬧愛自嘲,坐實了娘炮之名又能怎麼樣?敢於自黑的人最不怕黑。其實越是外行,說唱就得是怎樣非得是怎樣的概念就越重。
  • 行舟樂評:北歐冠單《Sweet But Psycho》性感的讓你瘋狂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榜單:荷蘭40強單曲榜>本周第4歌手:Ava Max(艾娃·馬克斯)本周第4歌曲:Sweet But Psycho(甜美而狂野)行舟樂評:本周荷蘭40強單曲榜冠軍迎來了不少聽眾並不那麼熟悉的歌手。
  • 行舟樂評:電音熱單《Body》英國UK榜第5,多聽易中毒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榜單:英國UK TOP單曲榜本周第五歌手:Loud Luxury/Brando(勞德·拉克西爾/布蘭多)行舟樂評:這首一首好久不見的小黃歌,還是比較high的電子樂。全程大量洗腦重複,不宜單曲循環容易中毒。另外這首歌比較漂亮的地方在於MV的內容,360度無死角的拍攝,讓MV裡的妹子甚是耀眼,而且邊走邊跳的畫面和這首歌也簡直絕配。
  • 行舟樂評:紀念MJ熱單《Diamonds are Invincible》獲德榜亞軍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榜單:德國Black Charts單曲榜本周亞軍歌手:Michael Jackson / Mark Ronson(麥可傑克遜麥可與貓王、披頭四兩組歌手並列為流行樂史上最偉大的不朽象徵,他開創了現代MV,他把流行音樂推向了巔峰,有權威樂評說:如果沒有麥可·傑克遜,世界至少將遲50年才有現代MV,流行樂壇將退後至少20年,他融合了黑人節奏藍調與白人搖滾的獨特的MJ樂風,時而高亢激憤、時而柔美靈動的聲音,空前絕後的高水準音樂錄影,規模宏大的演唱會無不在世界各地引起極大轟動。
  • 行舟樂評:百大DJ阿明熱單《Blah Blah Blah》入榜荷蘭top 40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榜單:荷蘭top40單曲榜本周第33歌手:Arminvan Buuren(阿明·范·比倫)其實早在9歲時,他就利用Basic程式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歌,所以 Armin心中最感興趣的兩件事便是 – 音樂與電腦,這兩樣東西也是他大部分創作音樂的靈感來源,就像是他所仰慕的兩位電子音樂先鋒Jean Michel Jarre與Klaus Schule,啟發了Armin在電音方面獨到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