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2020年、2021年連續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不得隨意毀約,不得將本單位實習期限作為招聘入職的前提條件;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向應屆高校畢業生傾斜。
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向應屆高校畢業生傾斜;放開高校畢業生來連落戶限制;畢業後全職來(留)連工作的知名高校大學生,給予最高5萬元學費補償;參加「三支一扶」的,今明兩年可聘用到服務所在地有關事業單位……這是記者從日前市政府網站發布的《大連市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若干舉措》)中了解到的。
畢業後全職來(留)連工作的知名高校大學生,給予最高5萬元學費補償
根據《若干舉措》,鼓勵用人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招用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籤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按其為高校畢業生實際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包括高校畢業生個人應繳納部分)給予最長12個月的社會保險補貼;同時,對招用2020屆高校畢業生,籤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按2500元/人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受理期限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國有企業2020年、2021年連續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不得隨意毀約,不得將本單位實習期限作為招聘入職的前提條件。吸引知名高校大學生在連創新創業,符合條件的知名高校大學生在讀期間與我市用人單位籤訂人才信用合同的,給予每人每學年最高1萬元獎學金;畢業後全職來(留)連工作的,給予最高5萬元學費補償或國家助學貸款代償。
對各類企業新招用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籤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並開展以工代訓的,根據新招用高校畢業生人數按月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補貼標準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其中農村戶籍和符合困難條件(屬於低保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特困人員,殘疾,烈士子女,下同)的高校畢業生補貼標準可上浮20%,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補貼政策受理期限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
對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2020屆本地生源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免費提供職業介紹服務實現就業,並與用人單位籤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且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累計推薦成功上崗50人以下的按200元/人、50人(含)以上的按300元/人、100人(含)以上的按400元/人的標準,給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一次性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每戶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10萬元。
實現靈活就業的,可免費參加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若干舉措》提出,促進高校畢業生留連就業。支持在連高校圍繞我市重點產業發展和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建設需要,重點做好畢業生留連就業的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工作,引導高校畢業生選擇我市用人單位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留連穩定就業。根據畢業生留連就業(1年以上)情況,對各部屬、省屬、市屬在連高校應屆畢業生留連率分別達到15%、20%和30%後,每超出1人按2000元/人的標準給予在連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經費資助;對各部屬、省屬、市屬在連高校應屆畢業生留連率分別達到30%、40%和60%後,每超出1人按4000元/人的標準給予在連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經費資助。
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引導高校畢業生到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縣域基層和重大工程、重大項目、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持續實施「遼寧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基層服務崗位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鼓勵各地區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發一批基層公共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服務、勞動保障等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納入基層服務崗位計劃,優先安置本地生源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和在連高校湖北籍畢業生。鼓勵承擔國家、省級、市級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的在連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發科研助理崗位,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參與科研相關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後的工齡與擔任科研助理期間的工作時間合併計算,社會保險繳費年限合併計算。
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最低繳費基數計算的應繳納社會保險費的60%給予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4個月。實現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免費參加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參加「三支一扶」的,今明兩年可聘用到服務所在地有關事業單位
《若干舉措》還提出,加大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從事個體經營和網絡創業,可按規定申請個人最高20萬元、小微企業最高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對在市級以上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的高校大學生創業項目,於1年內在我市完成商事登記的,按規定給予5萬~20萬元一次性資金資助。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可參加免費創業培訓,按照創業引導培訓不低於500元/人、創業指導培訓不低於2000元/人的標準,給予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創業培訓補貼。對符合條件租賃場地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不低於3000元/年的創業場地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4個月。
支持高校創業孵化平臺建設。完善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體系,對符合條件的高校創業孵化平臺,各地區按其實際支出的基本運營和公共服務等費用給予一定補助。凡享受省、市專項補貼的創業孵化平臺,在孵大學生創辦的企業或主持的創業項目不得低於10個,並承諾為其提供至少1年的免費場地和各類創業服務。
指導高校統籌用好碩士研究生計劃,將增量招生計劃向先進位造、人工智慧、集成電路、臨床醫學、生物製藥、網絡安全等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傾斜。支持市屬高校擴大專升本招生規模,增加高職院校全市急需高技能人才的招生計劃。進一步加大政策措施傾斜和宣傳動員力度,多措並舉激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參軍入伍。今年確保高校畢業生徵集人數達到高校學生徵集總數的25%以上。
此外,明確提出,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向應屆高校畢業生傾斜。在組織參加2020年度全省面向社會考試錄用省市縣鄉四級機關公務員時,縣(市、區)以下機關應當以招錄應屆畢業生為主。加大事業單位的招聘力度,事業單位尤其是縣級及以下基層事業單位在核准的空缺崗位內增加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招聘比例,基礎教育、基層醫療、社區服務等事業單位增加招聘高校畢業生特別是2020屆高校畢業生的崗位數量。對在我市參加「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的高校畢業生,今明兩年可通過定向招聘或考核聘用的方式聘用到服務所在地有關事業單位。
50周歲以下博士、碩士研究生,45周歲以下普通高校(含高職院校)畢業生,可先落戶後就業
根據《若干舉措》,將我市生源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和湖北籍在連高校畢業生作為幫扶重點,採取「一對一」就業指導、提供就業崗位信息、優先推薦參加見習和職業培訓、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措施,實行兜底安置。為在連高校符合困難條件的、享受國家助學貸款的和2020屆湖北籍的畢業生,按1000元/人標準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同時,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在原有企業見習單位基礎上,新增一批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見習單位。鼓勵各地區在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領域建立見習基地,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的見習崗位。面向2020屆、2021屆高校大學生開發為期3個月的院校類見習崗位,見習補貼包含基本生活費和指導管理費,基本生活費標準為1000元/人月,指導管理費標準為150元/人月。對離校3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以及2020屆、2021屆高校大學生,參加政府組織的免費專業轉換及技能提升培訓,按規定給予不低於1500元/月標準的培訓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對2020年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的各類企業可結合用工需求,向政府申請免費「訂單式」培訓。
另外,完善高校畢業生生活保障。放開高校畢業生來連落戶限制。50周歲以下博士、碩士研究生,45周歲以下普通高校(含高職院校)畢業生,可享受先落戶後就業政策,本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由落戶地派出所辦理落戶手續。在國(境)外取得學歷並經認定的留學回國人員,可按上述標準辦理。符合住房保障申請條件的在我市就業或自主創業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租住住房的按規定分別給予2500元/月、1500元/月、1000元/月租房補貼,保障期3年;購買首套商品住房的按規定分別給予10萬元、6萬元、4萬元購房補貼,補貼分3年發放。
信源:大連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