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句話如果放在漢字王國中,也同樣適用。偌大的漢字寶庫中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漢字,等待我們去研究。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哀」「衷」「衰」這哥三。
「哀」「衷」「衰」是漢字中的難兄難弟,如果你是正在上學的學生也要看一下,或許考試中用得上。
大家看這三個字,叫什麼名字?什麼意思?如何區別?別著急,今天交給大家幾個口訣,快速區分。先來認識一下讀音,哀[āi]、衷[zhōng]、衰[shuāi]。
「哀」[āi]字。主要含義分析
表示哀傷悲痛。咱們常見的詞語有悲傷,哀鳴。而常見的成語是【哀鴻遍野】。哀鴻就是哀鳴的鴻雁。這個成語在封建時期指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饑民。 那同學們,它的反義詞知道嗎?國泰民安。還有什麼呢?悼念的意思。這個很好理解,表示對死者的敬業,進行哀悼。在一些白事風俗習慣上,我們也經常看到,門上白紙黑字寫著「哀」字。.憐憫的意思。比如哀憐,可憐。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先生說的是誰?
關於「哀」這個字,魯迅先生有一句著名的句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整句的意思是說:對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對他(她)不抗爭、不爭氣而感到憤怒和遺憾。大家覺得這句話說的是誰?有人說指的是孔乙己或者是祥林嫂。我認為這樣說不全對。這句話在當時的背景下,暗指那些中國舊社會裡大批麻木、愚昧、無知的受害者。
「衷」字,本意指貼身內衣,延伸意思:內心的想法。
關於「衷」這個字,《說文解字》中介紹:「衷,裡褻(xie)衣,本意指貼身的內衣。同時代表內心,內心深處。而這個字相關的詞語太多了。比如【無動於衷】:意思就是這件事情對他心裡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再比如:大家經常搞錯的一個詞叫「初衷」。這個初衷可不是咱們上學的」初中「,一開始很多人都很這麼認為。這裡的初衷是最初的想法。還有很多:比如衷腸(心裡的話)。衷心,發自內心。
漢字「衰」,如何解釋?
同志們,「衰」這個字本意是指的發喪用的喪服,後來延伸的意思為:微弱,變弱的意思。常見的詞語有衰弱,衰敗,衰老等。
其中我覺得有一句話我們上學的孩子們最熟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句話出自於春秋 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的《曹劌論戰》。話說當年魯國和齊國打仗,論實力,那齊國絕對是老大,但是魯國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士氣擊敗了齊國。曹劌(gui) 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
「哀」「衷」「衰」,如何區分理解,小技巧。
這三個字如何區分?給大家一個小技巧:橫衰,豎衷,哀中空。 在給大家形象的記憶一下:
悲哀 :(唉聲嘆氣, 中間要用口 )衷心: (中間有個中字)表示心很正,不偏不倚衰老:(人老了,走路不穩,人病倒躺下時就像一這個形狀一樣!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中華漢字寶庫中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們去整理。學習漢字從自身做起,做好傳承,發揚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