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籌劃6年這個濟南人都知道的批發市場外遷又黃了
最近,又到了走親訪友的日子,市民王先生盤算著去堤口果品批發市場批發點水果,實惠又實用。多年來,附近很多居民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前段時間聽說堤口果品批發市場要外遷,居民們沒少議論。2014年,濟南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的籤約使市場外遷有了眉目。然而近期堤口果品批發市場準備退出海吉星項目的消息,讓市場外遷之路再添變數。
外遷之傷
堤口市場外遷再陷僵局
「我們確實準備退出海吉星項目。」堤口果品批發市場總經理展延懷向記者確認。這意味著堤口果品市場外遷時間表或許又將延後。
堤口果皮批發市場外遷,這事要從2011年說起。受區位限制加劇,早在2011年,堤口果品批發市場就提出在城郊規劃建設農產品物流園區,這與當時濟南市相關部門的引導方向一致。
「當時市裡面很重視這件事,我們也一直積極協調,最後把地址定在了長清平安店。」展延懷說,當初的想法是把市區內幾家農副產品交易市場都搬過去。
而最近,最為積極推動外遷的堤口果品批發市場與海吉星談崩了。「我們和海吉星先後談了9次,一直沒有談攏。」展延懷介紹,對於遷入海吉星的老市場,海吉星要求佔51%的股份。這也就意味著原市場管理將丟失市場管理的話語權,逐漸被邊緣化。
除了控股權之爭,濟南批發市場外遷,還存在兩種思維操作模式的碰撞。濟南海吉星方面希望借鑑商業地產開發模式,建好商鋪後賣掉60%,剩下40%自持,如此一來,可以迅速回籠一部分資金。然而無論是匡山農產品批發市場還是堤口果品批發市場都反對。「商鋪一旦賣出去了,就很難管理了。」展延懷說,「商鋪賣出去了,業主想賣什麼就賣什麼,市場管理、食品安全都將無從說起。」。事實上,商鋪出售之後,導致意見難以協調一致、商場運營差的例子,比比皆是。
「從2011年到如今,已經6年過去了,外遷的事遲遲落不了地,與海吉星的談判也始終無法破局。」展延懷說,堤口果皮批發市場準備退出海吉星項目,另尋他法。
城市之困
曾經第一,淪為三級市場
採訪中,展延懷多次表現出市場外遷的急迫。為何市場如此急迫地想要外遷呢?「以前商戶都是從濟南進貨,這幾年基本已經轉戰淄博了。」受區域所限,曾經在全國拿下多個第一的堤口果皮批發市場正在淪為三級批發市場。
而如今,就連堤口水果市場上的很多商戶都是去淄博、青島進貨,也就是說堤口正在淪為二級甚至三級批發市場,優勢全無。
為什麼濟南的進貨車要多跑數百裡去外地進貨?答案很簡單,淄博、青島等地市場的貨便宜。從體量上來看,淄博的博發水果市場是目前山東最大的水果市場,佔地500多畝,而青島有三個較大的果品批發市場。大體量帶來了大空間,吸引了更多一級批發商的入駐,這便意味著價格更便宜,交易量更大。這正是批發市場所追求的。
濟南市水果市場每年大概有150億左右交易額,堤口果品批發市場曾經佔據絕對優勢,而如今只佔到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都被外地市場搶食。
外遷暫時無法破題,也不能坐以待斃。2015年,堤口果品批發市場開始進行改革。改革的一大核心就是,將倒貨的小散戶清除出場,引進一級批發商,實現市場向一級批發市場的轉變。
今年,堤口果品批發市場對市場設施進行了部分為調整,整合一部分大面積區域招商,引進了四個大客戶。大客戶從產地拿貨,減少了中間環節,也就降低了價格,提高了交易量。展延懷希望2019年將堤口水果批發市場建設成為山東一級批發市場。這將使得濟南市民吃水果的成本降低1成左右。
未來之路
目前仍在積極尋求外遷
騰籠換鳥可謂權宜之計,也是為市場外遷升級奠定基礎。而展延懷的最終目標仍舊是市場外遷。這些年,在與海吉星談判的同時,展延懷也在積極謀求其他的外遷之路。
根據《濟南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修編(2016—2020)》,除了濟南西南部平安店海吉星物流園,在東北部,還規劃了市場發展集聚區,涉及17個批發市場搬到這裡。
「萬科等開發商也都來談過,他們看上市場這塊地,可以合作開發。」展延懷說。另外,展延懷還在桑梓店等地選址。他認為,「一個大型批發市場落地之後,對於周邊的帶動作用將是無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