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國GDP三分之一的數字經濟是什麼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兩天前,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順利閉幕,在為期三天的大會裡,小巴只記住了一個數據:34.8%。

這是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佔GDP總量的比例。

什麼是數字經濟?我們用打車來舉例:

通過App打車——數字經濟;

馬路上招手打計程車——傳統經濟;

招手打到計程車,並用手機付車費——好吧,又是數字經濟了。

也就是說,當我們的日常行為是通過數位化或者網際網路的形式來實現時,所帶來的效益就是數字經濟的業務範疇。

當然,數字經濟也可以拆成兩部分,一頭是大家熟悉的網際網路,另一頭,學名叫產業數位化或數字產業化,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網際網路+。

因此,34.8%這個佔比就意味著,中國經濟去年三分之一的產出,是依靠網際網路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驅動的。

和許多發達國家相比,這個數字並不算高。

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G20 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18)》,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為32.9%,位列世界第7,前三名分別是德國(61.36%)、英國(60.29%)、美國(59.28%)。

你或許會驚異,體感上中國網際網路挺發達的啊,居然相差這麼多?

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從歷史維度看,美國的「網齡」高達50年,德國是35年,中國是25年。1995年比爾·蓋茨已經依靠網際網路成為世界首富,中國卻才通網不到1年,和美國差了整整一代人。

其次,從數字經濟的整體規模看,中國的名次倒不差,排在世界第二,但差距依然不小,還落後美國近兩個身位。因為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大部分在做全球市場的生意,而中國的卻大多只在本土深耕細作,這也是我們要追趕的地方。

數字經濟如何計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數字經濟有時候並沒有製造任何實物,卻左右著一個體量大到嚇人的經濟活動。但這些東西,怎麼計入GDP呢?

現在的數字經濟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可簡單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信息技術(IT)驅動的經濟,也被稱為「信息經濟」,當時學者們也曾試圖衡量IT對經濟產生的貢獻;

第二階段是網際網路經濟,主趨勢是應用擴展到消費者層面的產業現象。1996年,《商業周刊》將之稱為 「新經濟」,後來被稱為「虛擬經濟」,網際網路產業輝煌20多年後,大家改稱之為「網際網路經濟」;

第三階段是近幾年逐漸清晰的未來趨勢,被命名為「數字經濟」,網際網路超越產業而滲透到經濟的方方面面,也出現一些新變化:網際網路賦能線下的消費者體驗;從消費網際網路擴展至產業網際網路;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及新興的5G技術等全面更新經濟的基礎設施。

對於數字經濟帶來的效益,沒有宏觀衡量指標,無法把一切歸結到經濟數字也可能並非什麼大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可以作為用戶感受到,網際網路和各類數位技術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好、讓商業與社會運轉得更好。

數字經濟與人才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顯著高於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增速。

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是人才的結構性調整。

以德國為例,德國推出工業4.0的同時也推出了職業教育試點。意味著在工業4.0時代,作為勞動者的技能必須要跟著提升,否則就面臨淘汰,但是在另外一些行業裡面,也確實出現了新興的機會。國家有責任提供這樣一個教育環境,讓那些面臨轉崗的勞動者有學習的機會,轉到新興的工作崗位上去。

所以我認為數字經濟的發展肯定會給整個教育體系帶來衝擊,但同時又會帶來機會。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一定是職業教育。去年年底,我國也推出了職業教育改革20條,明確提出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支撐高質量發展。

德國的職業教育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人才培養上,除了針對技能層面上的數位技術教育以外,還需要一個軟技能層面上的素質教育。

數字經濟帶來的問題

但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的問題也舉不勝舉,最令人擔憂的是隱私安全。

雖然我們是數據的生產者,如今卻很難真正成為擁有者,幾乎每天接一個騷擾電話的小巴,清楚地知道,這意味著數據洩露每天都在發生。

在數字經濟時代,解決數據安全和數據隱私問題的方法,也恰恰在於數據的共享。

越是共享,越是注意保護隱私,這聽起來有悖論,原因在於,大家做的是數據生意,所謂的流量經濟就是在賣數據,因為企業在買賣數據,所以就有了侵犯別人隱私的可能性和動機。但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本身就是共享的,是靠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共享獲得的,不是買來的,所以就不應該賣,沒有了買賣,也就沒有侵犯隱私的動機了。

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做的是加強信息的流轉。個人為了便利,將自己的數據公開或讓渡給網際網路平臺,我們可能還將沿著這個路逕往前走。但是,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不能只有這條路徑,現在人們對未來數字經濟引發問題的擔憂正反映這一點。

隱私安全和數據孤島實際上代表了兩個相反方向的問題:要保障隱私安全,個體就要嚴守自己的數據;要消除數據孤島,那麼各種數據綜合起來就容易讓別人猜測到我們是誰。

未來的路徑可能是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而如果實在沒有最優選擇的話,完全側重個人隱私可能是次優選擇,像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做的那樣,它嚴格要求網際網路平臺承擔保護用戶數據的義務。我傾向於認為,在未來,我們個體也必須自己保護自己:個人自己應主動嚴格保護自己的隱私,個人應持有自己的數據,也就是每個人都努力成為數據意義上的「孤島」。

既然是數字經濟,必然以大數據的採集、整理、存儲、挖掘、共享、分析、反饋、應用為核心。

對於企業而言,一方面要承擔「向善」的社會責任,在使用數據過程中,自覺抵制侵犯個人信息隱私行為;另一方面,要承擔「普惠」的社會責任,在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過程中,責無旁貸地消減數字鴻溝。

對於政府而言,要從政策、戰略、規劃、標準等四個方面著手,圍繞數字經濟進行產業組織、產業布局和產業協調。

數字經濟的未來

還有哪些領域,蘊含著數字經濟的未來的機會?

「人類社會、網絡世界和物理世界日益融合」,幾年前騰訊研究院在《數字經濟》這本書中的這句話中有三個圈。

我認為這是理解數字經濟的一個好模型:原本很小的網絡世界在過去20年以驚人的速度擴張,而人類社交活動越來越移到線上,近年來物理世界在快速數位化,比如普通人可感知的是打車、餐飲、新零售等。未來的終局可能是,網絡世界、人類社會、物理世界完全重疊。

變化的驅動力和挑戰都在網絡世界這一邊,未來最根本的挑戰是網絡世界的基礎架構。

現在的網際網路有兩大困局:

一是基礎上現在的網際網路基礎架構是為信息傳播設計的,為了在這個基礎上實現商品交易、金錢轉移等功能,我們做了很多折中;

二是結果上現有網際網路業最終被大型網際網路平臺所主導,它們的確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權力越來越大的龐大巨頭亦成為潛在問題,我們只能期待它們是善良的。

這兩個問題將是我們要發掘數字經濟的最大可能所要面對的根本問題,換種方式說是:如何重新設計基礎技術架構?技術革新將如何重構產業格局?

①AI底層技術進步緩慢。

儘管在應用層面,AI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但由於底層技術進步慢,所以從狹窄AI到廣泛AI,從廣泛AI再到通用AI,進步的速度也是相當緩慢。如果不能把這些問題解決的話,那麼我們的神經系統還是不能完全打通,整個社會的大腦也就不能非常好地建立起來。

②數據存儲技術跟不上數據膨脹速度。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數據的存儲。有的技術進步是呈線性發展的,有的技術進步是呈指數級發展的,但數據的總量卻是10倍10倍發展的。

根據IBM專家統計,最近這兩年全球人類社會產生的數據幾乎是前面1萬年的總和。數據在急劇膨脹,但我們現有的存儲方式仍比較原始,這個問題很多人還沒意識到。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吳曉波頻道」微信公眾號,原標題:《都佔中國GDP三分之一了,你們還不知道數字經濟是什麼》

相關焦點

  •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萬億元 約佔GDP三分之一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三十一萬億元,約佔GDP的三分之一  數字中國,邁向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 李心萍  400個數字經濟重大項目,3000億元總投資,其中200個項目已開工建設,一批項目已建成運營。  這是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一年來的碩果。
  •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萬億元 約佔GDP三分之一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三十一萬億元,約佔GDP的三分之一數字中國,邁向美好未來本報記者 李心萍400個數字經濟重大項目,3000億元總投資,其中200個項目已開工建設,一批項目已建成運營。這是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一年來的碩果。一年來,「數字」翅膀給美好中國帶來許多可能,電子政務、數字經濟、智慧社會,一場數字變革正在神州大地上激蕩。
  •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GDP的三分之一
    2019年各地區、各部門信息化發展成效不斷顯現,數字中國建設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趨勢更加明顯。  據悉,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於10月12日至1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自2018年落戶福州以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已連續舉辦兩屆,吸引了華為、阿里巴巴等一批國內優質企業和項目落地福州。福州市籤約的159個項目,總投資約1600億元,近八成已成功轉化落地。
  • 乾隆時代GDP總量佔世界三分之一之說不可信
    問:乾隆時代GDP總量佔世界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是真的嗎? 一、「佔世界三分之一」之說的由來 有關乾隆時期GDP的流行說法,主要來自兩位西方學者: (1)瑞士歷史學家保羅·貝洛赫(Paul Bairoch)。
  • 中科院專家:中國食物浪費佔全球三分之一 每年浪費糧食1.35億斤
    中科院專家:中國食物浪費佔全球三分之一,僅餐飲業就浪費掉半個河北省產糧9月7日下午,在服貿會2020綠色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陳劭鋒提供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中國食物浪費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每年糧食浪費量大概是1.35億噸(新浪財經註:此處應為斤),接近世界食物浪費總量的三分之一。
  • 中國經濟最強省份:GDP總量超全球94%國家,甚至比澳洲還高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省的貢獻非常巨大,畢竟國家的發展和國內省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國內經濟最強的省份,說到經濟最強,很多小夥伴首先想到的是江蘇、廣東兩省。
  • 中國「最牛」的省會,GDP佔全省一半,不是南京也不是杭州
    在我國,省會一般是省的經濟、政治、科學、教育、文化以及交通的中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省內最發達的城市,其中最發達的省會城市有南京、廣州、杭州等,都是萬億俱樂部的成員,而在20多個省會城市中,最霸氣的城市卻佔據了gdp的半壁江山,可謂人人皆知。
  • 古代中國人口為何能佔世界三分之一?最後一個原因很重要
    文/寂寞的紅酒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人口數量多達14億,佔到了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國用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事實上,這個奇蹟並非在今天上演,在古代中國人創造了比現在更讓人驚嘆的奇蹟。
  • 網際網路的中國速度:網民達8.54億 數字經濟佔GDP超1/3
    短短22年間,中國網民數量飆升了1376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指出,經測算,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31.3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達34.8%。
  • 西安默默無聞的轄區,gdp僅為雁塔區的七分之一,卻造著大飛機
    被稱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在古稱長安和鈺京,以深厚的文化基礎和悠久的歷史吸引國內外男女老少的朋友去旅行, 西安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它的名氣不亞於許多先進城市,這個城市也見證了中華上下5000年的歷史,是整個中國的縮影, 西安市內秦始皇兵馬俑、大明宮、大雁塔、華清池等是驢友必打卡的旅遊勝地
  • 麥肯錫報告:中國躋身全球數字經濟引領者行列
    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導 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網站9月6日發表報告《中國數字經濟如何引領全球趨勢》稱,中國目前已是全球領先的數位化投資和應用大國,取得的成就遠超多數關注者預期。龐大市場體量,中國政府「先試水、後監管」鼓勵創新的態度,「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等巨頭數字生態圈的擴展,都表明中國數位化發展還有巨大潛力。同時,中國正通過輸出數字資金、商業模式和技術等方式,改變全球數位化格局,極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 中國「最小」的省會城市,面積是深圳的1/6,人均GDP卻有20萬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樣快速的發展速度,在各自的省的共同發展,通常是一個省的省會城市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想必的省會城市整體經濟在這個省的其他城市也很好。
  • 自貿區杭州片區:2025年力爭新型國際貿易佔比超三分之一
    到2035年,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的高水平開放平臺。在數字貿易、數字產業、數字金融、數字物流、數字治理等數字全產業鏈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
  • 2020中國致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
    數字經濟是什麼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位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 ...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中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數字經濟是什麼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位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 肖磊:重磅,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將擁有統一數字貨幣
    來源:金融界網站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過:「誰控制了貨幣,就控制了全球經濟。」 每當我們研究貨幣問題,可能總會不自覺的落腳到當前由美元主導的全球貨幣體系,如果說中國、俄羅斯等,對美元的霸權理解,存在於一種對抗思維,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歐洲人是怎麼想的。
  • 影響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網際網路巨頭要發行數字貨幣
    這個採訪透露出來的信息,是多方位的,因為默克爾需要告訴民眾,歐洲面臨的地緣政治挑戰到底是什麼,從而希望大家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作為歐洲的領袖之一,默克爾直言不諱:從俄羅斯「幹預選舉」到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再到美國對數字服務的壟斷等一系列挑戰,歐洲需要更好地建立統一戰線。默克爾承認,「歐洲在伊朗問題上顯得軟弱。
  • 中國城市gdp排名人均收入多少?全國gdp城市排名2019
    一、全國gdp排名2019省份  1、2019年上半年全國31個省份的gdp排名情況出爐,那麼全國gdp排名2019省份具體的排名情況是怎樣的呢?根據目前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據得知,廣東、江蘇、山東GDP總量排名全國前三,均已超過6萬億元;雲南、貴州、西藏GDP增速排名暫列全國前三,均超過8.7%。  全國gdp排名2019省份  2、此外,GDP增速跑贏全國6.2%數據的省份有17個,分別為雲南、貴州、西藏、江西、福建、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河北、浙江、山西、寧夏、廣東、江蘇、重慶。
  • 中國第一地級市有多厲害,經濟全國第七,GDP數量令人驚訝
    說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人們的進步,一般來說,中國發展最快的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等,其發展程度較高,可以吸引周邊城市的旅遊資源,其綜合實力在中國也很突出,目前,中國gdp前10位中,只有蘇州市入圍,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7位,gdp接近2億,可以想像作為地級市的發展有多麼艱難,蘇州在gdp
  • 他生產的杏鮑菇,佔全國市場三分之一
    公司總經理徐淮如說:「企業日產杏鮑菇120噸,產量佔全國市場三分之一,去年銷售收入達1.5億元。」從2015年開工建設,短短幾年時間,公司從「0」發展成年開票銷售超2億元的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徐淮如付出了太多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