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深圳年輕人,正在逐漸拋棄羅湖」 ,深圳看房團認為恰恰相反,羅湖可能是深圳剛需最後的上車地。
放眼望去,龍華紅山7萬+,寶安中心10萬+,就連光明區也漲到6萬+,當人們談論板塊輪動和補漲時也只記得龍崗、坪山,沒有羅湖的份兒。
事實的確如此,除了學位房,羅湖區大多數普通樓盤多年來處於橫盤狀態,但也正因為如此,羅湖才成了深圳的價格窪地,深圳的年輕人不是在拋棄羅湖,而是只能買得起羅湖。
01
置業羅湖的4個理由
隨著深圳中心不斷向西部轉移,媒體便開始一邊倒地吹捧深圳西部,但真正懂深圳的人,才明白羅湖的價值。
福田、南山只不過是打工者的天堂,羅湖才是深圳的貴族區。
羅湖區「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田園風味,在深圳找不出第二個,到南山打拼進取,居山水羅湖深藏功名,是職場高淨值人士的共識。
為什麼那麼多富豪都有羅湖情結,一方面是因為羅湖是深圳的起點,這裡是他們年輕時打拼過的地方;另一方面,羅湖是真的非常宜居,其教育、醫療以及居住的舒適性,是關外地區比不了的。
然而現在市場上的主流觀點卻極力反對置業羅湖,買羅湖的房子仿佛成了一種錯誤,僅針對剛需,投資客除外,深圳看房團對置業羅湖有以下幾個觀點:
1、幾百萬買到郊區,只為等一條地鐵開通?
以光明區為例,所有利好還處於講故事的階段,光明科學城更是百年大計,成片的廠房和空地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近期唯一能兌現的利好就是地鐵6號線的開通。
反觀羅湖區,現有6條地鐵,是深圳地鐵分布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在深圳十大最有人氣的地鐵站中,羅湖區佔4個,分別是大劇院、老街、國貿和湖貝;
羅湖區有蔡屋圍、東門、人民南(火車站)、湖貝、筍崗-清水河和水貝-布心六大商圈;
羅湖區也不乏優質學區,深圳中學、翠園教育集團擁有長時間的文化積澱,學區房的門檻相對福田南山來說並不高。
投資客買光明,講究投住分離,不在乎生活的便利性,剛需則需要考慮自身的情況,不宜盲目跟風,地鐵1公裡範圍外的項目價值不大。
2、羅湖大多是老房子、舊房子,升值空間有限。
預算有限的剛需就別太矯情,雖然房子舊、花園小、停車位不足,但是價格便宜能上車就夠了。
房齡確實會影響升值,但不管房子破爛成什麼樣,其下面土地的價值還在,周邊的地鐵、學校、商場等配套還在,說到底,買房買的是土地的價值,而非房子本身。
3、羅湖的房子是性價比之王。
在羅湖,100萬的總價可以買到地鐵口物業,雖然只有一室,客廳只能放下一張床,但也算是在深圳紮下了根,再沒有了漂泊感,月供和租金相差不多,肯定比租房子更划算。
羅湖的房子雖老,但周邊的商圈、公園、地鐵往往分布密集,各種餐館、店鋪、大排檔極具生活氣息,乘坐地鐵去福田、南山、鹽田都很方便,這些配套資源讓羅湖的房子成為了性價比之王。
4、福田、南山的房子就不會老嗎?
現在的羅湖,會不會是未來福田、南山的樣子。位於區域中心、房齡20年的高層建築,也變得無人問津。
可能會發生上面這種情況,深圳是一個多中心發展城市,誰又能預知下一個城市中心在哪呢?也許當深圳再無空地可開發,城市更新成為獲取土地的唯一手段,那麼羅湖無疑是最具緊迫性的區域,羅湖將成為深圳城市舊改的起點。
02
總價100萬的地鐵房
從成交上看,在羅湖購房的人群分為兩類,一類是想在深圳上車的剛需,一類是追求名校學區房的家庭。對房齡、戶型、小區環境要求比較高的改善型客戶,一般不會選擇羅湖。
100萬在羅湖能買到什麼樣的房子?我們一起來看看。
旭飛華達園,位於羅湖區百仕達翠竹路2058號,小區共5棟,2202戶,2000年建成。
樓下就是沃爾瑪和公交站,距離7號線與3號線交匯田貝地鐵站約500米,距離3號線水貝站約600米,周邊翠竹公園、東湖公園、洪湖公園三大公園環繞,500米範圍內有2所幼兒園,3所小學,1所中學,商場有IBC MALL、喜薈城等。
其中一套在售房源,22平米總價約112萬,首付3成貸款30年,月供約為3953元,而這樣一套房的租金大約在2600元/月,月供和租金相差不多。
再來看一套總價約208萬,帶螺嶺外國語實驗小學的學區房,東門168。
東門168,註冊名一品東門雅園,位於中興路與樂園路的交匯處,分南北兩座,2004年入夥,總戶數為1237戶,容積率為7.6%。
交通便利,距離地鐵3號線曬布站約500米,距離地鐵2號線湖貝站約650米,距離東門步行街約500米,小區樓下就有菜市場、餐館、便利店等。
其中一套在售房源,19平米總價約208萬,首付3成約73.6萬元,月供約7341元。
在新房方面,羅湖區入市新房少有住宅,大多是公寓產品,其中德弘天下華府是羅湖區為數不多的在售商品房,而且帶有深中學位以及「捂盤「十年的傳奇色彩,它的入市對深圳房地產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1700套住宅產品,均價9.8萬,接近10萬,羅湖區
2019年12月31日,德弘天下華府獲批預售,均價9.8萬/平,接近10萬。羅湖仿佛在用實力告訴你,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羅湖,即承受得了總價100萬的地鐵房、200萬的學區房,也賣得了單價10萬的新房,這就是深圳「老式貴族「的魅力。
03
深圳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40年風雲激蕩,羅湖區誕生了許多個」中國第一「,國貿、地王大廈、京基100不斷刷新深圳高度,這裡是夢開始的地方。
然而當羅湖把發展的接力棒交給福田,傳至南山後,羅湖這個曾經的第一仿佛被人們遺忘,不再成為焦點,老深圳人無不為其感到不舍和留戀。
羅湖真的「老「了嗎?從世界灣區城市發展規律來看,年僅40歲的羅湖還處於發展的初始階段,無論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還是東京灣區,其城市的發展都有著近200年甚至300年的歷史,這些發展了幾百年的城市也面臨著與羅湖區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土地瓶頸「。
土地不僅是羅湖發展的「天花板「,也為深圳未來的發展設了限。
在《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中提到,我們要把深圳這座城市建設為「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先鋒城市」,以深圳這塊「彈丸之地」的虹吸能力,可持續發展不是羅湖一個區的問題,也是未來福田、南山將要面對的問題。
深圳看房團無法預測羅湖未來的樣子,但總覺得羅湖的故事還沒有講完。往遠了看,紅嶺金融經濟帶的復甦,清水河人工智慧產業基地的建設,國際化醫療和教育的打造,羅湖區可能重新煥發活力。往近了看,羅湖區宜居宜業宜遊,房子雖老但非常具有性價比,這裡可能是深圳剛需最後的上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