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現代人對婚姻自由的觀念不同。古人結婚是極其慎重的,結婚就是一輩子的事,古代人婚姻的重視,從婚床的重視和製作就可以看出來,古代婚床製作相當考究,一張比較考究的婚床製作用時需花費一千多工時,也就是說,做一張婚床都要三年時間,這在現代幾乎不敢想像。
古人云「一生在世,半生在床」。現代的婚床主要分為中式和歐式,中式一般就是床頭做一些文章或者雕刻,歐式則是在床頭做成軟包式樣。古代對床非常的重視,因為床不僅僅是休息的地方,還是傳宗接代,繁衍後代的地方。所以對婚床的製作極其重視和考究。
作為婚房最重要的家具,一張精緻的古代婚床一般佔據半個婚房空間,床的上邊有卷棚頂,下邊則有踏步,踏步的前面還有各種雕花柱架、掛落和倚簷花罩組成的廊廡。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居家人的尊貴,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家具製作的精湛技藝。
在早期原始社會,古人生活簡陋,睡覺時候只是在地上鋪墊植物枝或獸皮等,後來人們掌握了編織技術後就出現了鋪墊蓆子。在蓆子出現以後,床就隨之出現。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現了床形的文字,說明商代已經出現了床。不過一開始床不僅僅是睡覺休息用的,還兼職做了就座聊天的場所。我們常見的東北炕床依然是兼具休息和活動的場所。
直到唐代出現桌椅後,人們生活飲食都坐椅就桌了,不再在床上了。床便由多功能的家具轉變為專供睡臥的家具了。
古代床主要有四種式樣,他們分別是榻、羅漢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榻分臥榻和坐榻兩種,臥榻寬而長。坐榻僅能容身漢、魏、晉時代,人們席地而坐,家具一般都比較的低矮,普通人家待客都是席地而坐或坐在床上。有錢人家除席床以外,有的坐榻。坐榻一般都比較矮窄,有兩個人坐用的,也有專供一個人「獨坐」的。有點類似今天的沙發。
羅漢床就是指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一種床,但是不帶床架,這種床的圍欄一般用木條攢接起來,羅漢床也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供坐臥。古人也會把這種床放置在客廳,中間放上茶几,用來接待賓客使用,這種床典雅氣派,形態莊重沉穩,是十分講究的古代婚床類型。
榻和羅漢床,除了作為臥床只用,還作為待客只用。漢朝以前的古人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主人和客人均在主人睡臥周圍。並且形成了幾千年來的待客的等級觀。一直至民國時期,國人待客的最高級別就是在床上或炕上。古代的榻和羅漢床的主要作用不是睡臥,而是待客用。我們通過觀察歷朝歷代的繪畫作品,常常可見到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景,而且形成了禮儀。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頂部安蓋,稱做「承塵」,床的三面裝有圍欄,多用小料拼插成幾何紋樣,也有的在正面多加兩根立柱,我們稱為六柱架子床。正面有兩根立柱,兩邊各安方形欄板一塊,稱謂「門圍子」。如果考究的工匠則會在正面用小木塊拼成四合如意,加十字組成欞子板。中間留出橢圓形的月洞門。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龍等紋飾。架子床是明清兩代很流行的一種床。
拔步床是一種比較奇特的古代婚床,它的造型就類似一間獨立的小房子了,所謂「拔步」,就是要人要邁上一步才能踏上床邊,從外形上看,拔步床就像是更加考究的架子床,在架子床外面在裝一個木板平臺,窗前有淺廊,廊的兩側還可以放置一些小型的家具或者雜物。床的四面還掛上蚊帳,可以防蚊蟲,又方便人們起居。看起來還非常的精緻典雅。
花費三年不過來造一張精緻的床,這就是古代的「工匠」精神,從古人對婚床的製作和設計,也體現了人們對婚姻的重視。床頭的雕刻和裝飾往往都是寓意美好,體現了對婚姻中新人的祝願,希望新人生活和和美美,家庭幸福。雖然現代人們不再造這種雖然精緻但是看起來笨拙的中式床,但是人們對於婚姻的期待,對於長久和美好婚姻生活期待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