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心理學:裂縫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分手是重塑自己的契機

2020-12-18 有夢想的唐糖

我認為,讀書有幾層境界。

第一層:情緒宣洩,暢快淋漓。讀的時候完全被劇情牽著走,你的心境也隨之高低起伏。這種讀書,滿足了自己「情緒」的需要

第二層:讀書時有深深共鳴,這本書的內容和自己的認知完全吻合。這種讀書,滿足了自己「自戀」的需要

第三層,讀書時填補了自己的認知空白,有一些是你知道,但還不清晰、未在自己的認知體系中建構邏輯鏈的,有一些是自己不知道的,拓寬了自己的認知維度。這一層,滿足了自己「解惑」的需要

第四層,讀書時的內容完全顛覆了自己以往的認知,甚至乍一看簡直像是在瞎說八道,但是當百轉千迴轉了幾道彎之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座金礦,裡面藏著至真的真理。這一層讀書,在我看來是最高級的,但是也最難實現——大部分人出於自戀的狹隘本能,會習慣於維護自己認知範圍內的事,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在「否定」中動用理性思辨,認真思考。

根據讀書層級的不同,我會用我最寶貴的東西——時間,來決定它們的歸宿。最近我讀了一本名為《分手心理學》的書,在我的讀書清單上,我將其列入第三層。雖然它整體的框架和理論知識沒有超出我原有的認知範圍,但是卻用更加清晰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出來。這對於我自己來說,也是很大的收穫。所以,這本書我會在未來列入「讀第二遍」的書單中。

《分手心理學》,顧名思義,講的是有關情感尤其是分手之後療愈創傷的心理學。表面上看,這本書的主題是「分手」,但事實上,它講述的是一個「」的通則,可以這樣說,分手只是一個「抓手」,而其真正的重點在於對自我的認知和構建上——如果你將來讀這本書,我也建議你能從這個角度出發去閱讀它。

構建一段高質量的親密關係,是每個人的需要,有人說「我一個人生活挺好,我不需要關係」,這也許是因為「求而不得」。從某種角度說,我們每個人都帶著各種自戀受損的「創傷」生活,在一段高質量的關係裡,我們能獲取療愈、滋養、情感支持。但也正因為我們各自都有傷,所以,湊在一起常常會發生各種問題,這讓我們受傷,讓我們遠離親密。分手,毫無疑問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創傷。

上周我去上課的時候,教授講到「在當今社會,分手帶來的創傷越來越激烈,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這反映了現代人在情感上獲取的支撐太少,以及情感脆弱的現實」。這句話在課堂上只是一筆帶過,但我卻反覆琢磨了很久。

我之前寫過幾篇失戀的乾貨文,至今還在持續獲得點讚、收藏和評論。我想對於情感消逝的傷,是人類的共同體驗。在失戀這件事上,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有太多的執念與困惑。以我自己為例,「被拋棄」是來自生命早年的心理預言,在關係中,我會反覆無意識的驗證自己生命預言的正確,以滿足自己的自戀。從依戀類型來說,我屬於焦慮+迴避的綜合類型,但不管是哪種形式,都不屬於安全型的模式。正因如此,才會產生一系列不利於關係發展的認知和行為。

同樣,關係中的另一半是什麼樣的人,也至關重要。每個人對於感情的密度、強度和方向都有區別。可以比較一下以下四種層級的依戀需要:

我在我身邊就好需要時你在就好我在你心裡就好你在我心裡就好

這四種完全不同的需要層級,在生活中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形態,當然其背後所反映的人格完整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一方面我們需要個人成長,另一方面在關係中也需要衡量彼此的匹配程度。生活中最常見的誤會是,我把最好吃的番茄留給了你,而你卻牙酸倒牙。很多時候分手的結局,就是這些瑣碎的小事積攢起來的必然。

而處理分手的創傷,是一次抽絲剝繭式的梳理,我們需要從自己受傷的感覺中跳出來,從依賴和索取的執念中走出來,真切的看看自己發生了什麼,這段關係發生了什麼,看看自己的需要是什麼?對方的需要是什麼?到最後,是一個重建自我的過程。

從這個角度說,人的成長往往都發生在痛苦的時刻,有裂縫,陽光才會照進來。

很多人都會說感恩過去的一切,但我想更正一下這句話:經曆本身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只有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會。正因為此,情感的波折,才是我們看見自己、重建自己的契機。

我們都不想受傷,但很多時候,受傷就是生活的常態,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應對創傷。

這本書的作者,是復旦大學的心理學博士,也是一位資深的心理諮詢師。這本書一共分為五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是重建自我這個過程中的一步。

第一步:從「受傷後的緊急包紮」開始,重點關注的是分手後的【情緒急救】。在這裡,她主要使用了腦科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幫助分手的人停止失控以及自我封閉,減少觸景生情的痛苦,同時,引導分手者主動尋求自己的幫助,避免二次傷害。

第二步:維持低迷期的生活效率,降低感情破裂帶來的幹擾

在這部分中,作者介紹了「坦白、捨棄和啟動」的時間管理方式,使用」主動放手「的策略,減少對前任的強迫性關注,同時,使用」權力視角「重新決定要不要複合。

第三步:跳出單一的「愛vs不愛」的視角,從「心理需求」的角度重新認識這段關係。

這一步,就是幫助我們從「愛人」角度過度到「人」和「關係」的角度,這讓我們能更客觀和清晰的評價這段關係,看清自己,看清別人。

第四步:用「心智模型」重建自我。

這部分的重點在於自我關懷、自我接納、建設屬於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

第五步:從心理學的視角重新看待愛與親密關係——脫離「浪漫之愛」的陷阱,而是真正的認識愛、尋找愛和感受愛。

在這部分,作者會講到很多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這對於我們重構自我至關重要。

寫在最後

心理學相比其他學科,是最容易被跨學科的知識,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心理,並對心理有一定的認知,所以在接觸了一段時間心理學之後,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幻象:我已經全都懂了。

這實際上是一種認知錯覺。它很容易入門,但想要真正的認識它、利用它為我們的生活改變提供切實的幫助,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可能需要更持久的關注、理解和覺知。

分手是一個成長的契機,有的人因為分手一蹶不振,從此不再敢於投入到關係當中,而有的人,在痛苦中蛻變,成為更高層級的自己。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動力學取向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平臺的籤約作者,同時也是一名致力於心理學知識傳播的終生成長者。如果喜歡,請關注我,歡迎點讚,評論,打賞,各種互動。

如果你有什麼心理困惑,歡迎在後臺私信我。

相關焦點

  • 《分手心理學》:重塑自我是走出傷痛,擁抱幸福的必經之路
    也讓我在重塑自我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其實經曆本身並不能讓人獲得成長,而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真正有用的東西。曹雪敏在《分手心理學》一書中說:人生的這段脆弱期,是重塑你對感情的理解、重建自我的最好的時期。
  • 生活有裂縫,陽光才能照進來
    畢淑敏曾說過:生命有裂縫,陽光才照得進來。沒有誰的生命總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誰的人生全是一路鳥語花香。既然有春暖花開,就會有嚴冬酷暑;有歡聲笑語,就會有痛心入骨。沒有坎坷與磨難的人生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 分手心理學: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她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自初中起就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因為我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人類更幸福,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科學、藉助心理學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幸福。這本《分手心理學》會提到分手、冷漠、出軌、感情消失等是怎麼發生的,但更會集中於「自我」在這個過程中的變化,比如說,當感情發生變化時,你和他,你們兩個人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 《分手心理學》:走出感情的困境,活出自己的人生
    文/葉小禾有人說,分手,只需要一個人同意,但「在一起」,則是需要兩個人同時認可才能作數。被分手的那一方,就會陷入一種思維的誤區,認為自己徹底的失敗了,有一種嚴重的挫敗感,是自己的不完美,才導致了這段感情的終止。陷入深深地自責中,久久不能自拔。
  • 《分手心理學》:分手、複合、再分手,男女分手後該不該複合?
    小梅的經歷應該是大多數女人都有過的,為什麼分手後不能徹底分開,而是分手、複合、再分手反反覆覆呢?復旦大學的心理學博士曹學敏在《分手心理學》中,給我們介紹了在戀愛、結婚中會遇到的情感問題,以及遇到這些問題時,我們該如何解決才會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 分手後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分手心理學》告訴你怎麼做
    朋友分手後一直對這段感情耿耿於懷,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差勁了,甚至還有輕微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例如在大冷天裡照樣洗冷水澡,身體不舒服也不願意去看醫生等。最後還是一個學心理學的師姐幫了她,成功讓她變得自信和開心。那時候我才是真正感受到心理學的作用,也是從那一次開始,我開始有意識地讓自己多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以防未來有一天自己也會用上。
  • 《分手心理學》:治癒失戀之痛的,不是時間而是成長
    時間也許會讓你不再難過,但不一定保證你不會重蹈這一次戀愛的覆轍,所以,你需要一位專業的導師帶你儘快走出分手的傷痛,同時重塑獨立健康的自我,分析分手的根本原因,並從中學會真正擁有一段幸福穩定的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帶你找到自己的答案。《分手心理學》,一聽名字就是寫給正在經歷分手的人的。
  • 分手心理學解讀:《愛的釐米》徐秀蘭為什麼會誤解丈夫整整30年?
    《分手心理學》是作者曹雪敏新近出版的一本書籍,剛出版就受到不少讀者的好評。這本書被喻為「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愛人,更要學會如何從一段失敗的情感中走出來,重建更好的自我。本書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分手、出軌、家暴、激烈爭吵等發生後,如何重建內心秩序,活出內在安寧。整書的脈絡十分清晰,從「為什麼」到「怎麼做」,從最初的情緒急救、走出低迷的生活狀態,到平靜心緒後如何重建內心的自我,引導我們如何強大自我。
  • 《分手心理學》:那些分手的人,到底在糾結什麼?點破人性的真實
    很慶幸,我有機會翻閱到曹雪敏的經典好書——《分手心理學》。跟其他書籍不一樣,《分手心理學》不僅讓你知道怎麼去情緒急救,讓自己避免二次傷害,更重要的是,讓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這些方法背後的心理學原理,跳脫單一的「愛與不愛」的視角,更好地認識自己,獲得幸福的人生。
  • 《分手心理學》:明明在感情裡那麼努力,為什麼還是不幸福?
    因為愛情是熾熱的,所以人在感情中會比其他關係裡更容易受傷,受傷了就會有想逃離,於是分手的情形不會少。「變化盲視」和「背叛盲視」造成裂痕和疏遠「變化盲視」和「背叛盲視」這兩個詞是我在《分手心理學》這本書中看到了,覺得很有道理。
  • 英語美文朗讀《最質樸的情書》不要害怕心有裂縫,因為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有人說過:「不要害怕心有裂縫,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Before I met you, I thought this was nothing but another bunch of useless beautiful words.
  • 分手照相館專為在校大學生拍分手照 現場有淚也有笑
    在校大學生專拍分手照吸引百萬粉絲 「分手」現場有痛哭也有笑容錄製中「分手要有儀式感。」在分手照相館的介紹一欄,寫著這樣一行字。曾有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的人格在成年之後會趨於穩定,但仍然會有一些生活變故可能引發人格的改變。其中,分手可能是作為一個普通人,離「改變自己或對方人格」最接近的時刻。從3月4日分手照相館開館至今,盛於恆與他的朋友們卻一共記錄了30多個關於分手的故事,吸引了上百萬人的關注。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如何喚起對方愛的能力,讓對方主動找你複合
    文 |晴風圖 |網絡你在分手後,想要複合嗎?有沒有想過要如何複合呢?近日,看了一本好書,叫《分手心理學》,是作者曹學敏所著,整本書為我們分享了,我們在分手前,分手後的每一種心理,以及背後的原因。而這本書,就是作者根據自己諮詢後多年的經驗,整理出的一本書,書中的內容,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適用。看似說的是分手心理學,但其實沒分手或者在婚姻中的人,都可以學習,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知道問題,避免出現分手或者離婚的問題。01 我們在分手後,為何想要複合呢?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想複合,需分析複合原因且牢記挽回三要點
    在一起不能好好過日子,分手了又放不下。《分手心理學》:分手之後想要複合,這是為什麼呢?1、不適應分手後的日子,覺得一個人無所適從。《分手心理學》:分手後複合的最佳的理由是真正欣賞和自我反省1、分手之後意識到對方身上有很多自己真正欣賞的地方。很多人,在戀愛的時候,不懂得珍惜,看不到對方身上的優點。
  • 分手後,該不該迅速開始新戀情?
    這個觀點,來自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分手心理學》。作者曹雪敏是心理學科班出身,諮詢11年,諮詢時長超過5000小時,豐富的實踐經驗讓她發現:人真的很難理性地看待分手。這件事一直被看得很可怕,分手似乎等於被拋棄、被否定、失去了價值。
  • 心理學:什麼時候該分手?8個理由讓你勇敢結束一段糟糕的感情
    「心理學簡報」高品質原創科普文|每天更新心理學專業知識明明是一段苟延殘喘的愛情,為什麼我們不願放下?明明知道是走到盡頭的感情,為什麼總是拖拖拉拉不肯分手?明明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錢,為什麼不能及時止損?為什麼我們缺少說分手的勇氣?
  • 如何分手才能不傷害對方,正確的分手方式,簡單快速,快點進來!
    如何分手才能不傷害對方,正確的分手方式,簡單快速,快點進來!相愛容易相守難,在戀愛時,如果我們覺得和另一方無法相處下去,就要和他提出分手,可又不忍傷對方的心,那麼不妨用以下這些方法來提出分手。白羊座,對於要面子的白羊男生無論你怎麼開口,他們都會覺得「被甩」有傷他們的自尊心,所以最簡單明了的分手方式就是,直說他太過於大男人,和他待在一起都是你遷就他,這樣讓自己太委屈了,這可以成為你的分手藉口,雖然對於白羊拿什麼來說,這個理由仍然有些牽強。
  • 心理學:如何分手,才是委婉和體面的?
    無論是對於自己,還是對於別人,分手都會成為一種傷害。如果相愛已久的人,發現彼此之間的感覺不再如初,好聚好散,分開也應當更加的體面。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這樣一句話:「分手後不可以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不可以做敵人,因為彼此深愛過,所以我們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想成功複合,你要弄清對方的三個隱秘想法
    如果想尋求謎團背後的答案,那就來讀讀《分手心理學》這本書吧。不要被書名所迷惑,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分手,而是告訴你如何在分手後療愈自己,認清自己和對方的情感關係,找到分手的真正原因,並重建自己的內心秩序,重新收穫美好的愛情。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無論多麼痛苦,都不要做這件事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分手後,會想傷害自己呢?以及怎樣防止傷口惡化,對其進行包紮呢?今天的文章,我就結合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諮詢師曹雪敏的《分手心理學》這本書來具體說說。其實,更嚴重的傷害是隱形的傷害,因為自己的主觀指責,不僅會引發自己的難過情緒和刺痛心理,還會讓人絕望。本來分手就很痛苦,還在黑暗中給自己建了一個牢籠,既壓抑,又動彈不得。就像那些因分手而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人,不僅對自我的價值產生了懷疑,還對今後的戀情失去了信心,這樣的隱形傷害會持續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