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牛奶日,國家工信部的報告揭露了一個現實,我國人均飲奶量儘管在過去30年裡增長了6倍,但依然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由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發起的「中國人奶商指數調查報告」則進一步指出,國人每日攝入奶量能達到300g及以上的人群僅有22.5%。300g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日飲奶量的最低標準。
鮮奶是扭轉關鍵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在2017年的一項專項調查對「國人飲奶量不夠」現象做出了解釋:佔受訪總人數57.9%的受訪者擔心奶製品的生產安全,其次是奶源汙染和含有激素。除此之外,發胖和致癌也是中國人攝入奶製品所擔心的問題。
這些擔憂除了阻礙進一步的牛奶消費外,還讓已有的消費者傾向於購買進口牛奶。據中國奶業協會統計,2013~2017年間,液態奶進口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7.77%,遠超國產液態奶。
海關總署在2019年公布的數據證明,隨著傳統一二線市場的飽和,牛奶進口商們正在用低價策略,轉向三四線城市謀求增量。國產奶可能因此而遭到衝擊。
等等,假如進口奶的質量沒有想像中那麼放心呢?假如國人的擔憂是多餘的呢?「我天天喝的就是國產奶。」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加啟日前發言稱,「我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目前處於歷史最好水平。」
就在王加啟發言的不久前,深圳市消委會發布了16款中外常溫純牛奶比較試驗報告。報告顯示,在品質方面,國產常溫純牛奶不輸進口純牛奶,部分指標更優。
事實上,對進口奶的迷信,正在最近兩年逐漸得到破除。打破這種迷信的關鍵力量就在於鮮奶的強勢崛起,在常溫奶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鮮奶增速連續三年逆勢上漲。
「牛奶是一個鮮活食品,不適合飄洋過海,遠距離、長時間的運輸。因此,我們的消費者要想真正的喝上優質奶,只能依靠我們的國產奶。」王加啟說。
相較於常溫奶,鮮奶極大地保留了牛奶的營養成分,代價則是保存時間的縮短。這意味著國產奶在與進口奶的競爭中,擁有巨大的戰略優勢。
而隨著消費升級,與我國冷鏈技術日漸成熟,布局鮮奶已經成大勢所趨。對比我國與日本、美國,鮮奶在其液態奶產業中的佔比分別為25%、96%和98%,國產鮮奶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增量。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鮮奶?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巨大的市場機遇面前,並不是每一家國產牛奶品牌都能把握住機會,原因有三:
1,奶源問題。所謂「好奶產自好牛」,奶牛的養育質量決定了牛奶的營養和口感。養育奶牛除了更高技術標準的設備之外,還需要上等飼料。2,技術難關。鮮奶需要一定的低溫技術和市場經驗,加之發源地在國外,導致中國具備良好低溫技術和市場經營的奶企數量有限。3,銷售半徑。囿於保存時間,鮮奶目前在國內的發展分布往往是區域性的。如果鮮奶只能局限於某個區域,其盈利能力並不比常溫奶好。由於生產鮮奶的成本很高,奶企往往很難持續投入研發改善鮮奶質量。長期以往,對整個鮮奶的發展是個制約。
目前能攻克以上難關的本土奶企寥寥無幾,來自河北石家莊的君樂寶正是其中之一。這家奶企的創始人魏立華多年前發現了某個細節,那就是中國留學生回國後,往往不愛喝國產牛奶。這是為什麼呢?不能多喝牛奶的魏立華特地出國嘗了嘗外國牛奶。
這一嘗不要緊,「原來不是孩子們太挑剔。」魏立華恍然大悟,「真的是人家做得更好喝。」愛鑽研的魏立華趕忙研究起其中奧妙,最後發現外國社會早就培養了全民喝鮮奶的習慣。
出於企業家的敏銳和遠見,魏立華一回來就決定成立團隊專門研發鮮奶。而這一研究就是3年,其中付出的艱辛一言難盡。
君樂寶是繼伊利、蒙牛和光明之後,中國第四家百億本土乳企。同時也是國內創辦時間最早的大型低溫酸奶企業,其市場份額長期名列前茅。但就是這樣紮實的基本功,研發鮮奶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我們太難了。」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低溫事業部總經理楊洪濱說起整個研發過程,因為押上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機械設備和大量人力的投入與配合。「前處理,灌裝機,後包裝,下來7000萬的投入,都是世界級頂配。涉及到新品研發的工程實驗、數據檢測、牧場管理等近百名工作人員,再加上國外的專家、技術人員,君樂寶乳業集團的上上下下,都在全力支持這項殺菌技術的研發。」
而這麼多人力、設備、技術的匹配,都是在追求一個極致目標,就是儘可能延長鮮奶的保存時間。據魏立華回憶,楊洪濱團隊一開始的研究成果只能讓自家的鮮奶保存3天。
之後的反覆試驗,楊洪濱團隊把時間延長至7天。但考慮到最後消費者的體驗問題,時間還是太短,需要接著改良技術,這時候團隊成員都直撓頭。在這之前大伙兒已經經過了無數次的數據檢測,無數次的排列組合可能。
「為什麼不能從殺菌時間上做文章?」此時魏立華一拍腦袋,君樂寶一直想著在溫度控制上做減法,忘了如果殺菌時間夠短,也能達到同樣效果。更改方向後,楊洪濱團隊不負所托,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殺菌時間縮短到極限狀態下的0.09秒。
「我們創新採用了INF0.09秒超瞬時殺菌技術。也叫做蒸汽浸入式殺菌技術,這種技術在國際上是非常領先的。這個技術的原理就是在一個巨大的真空蒸汽空間中,讓牛奶以自然滴落的方式均速通過這個蒸汽空間,實現快速升溫。這樣就能在有效殺滅病菌的同時,還能保留更多的活性蛋白。」楊洪濱介紹。
「這聽起來非常複雜,可以想像是給牛奶洗了一個蒸汽浴。」 他繼續說,這個技術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非常複雜,不同的時間、溫度、蒸汽空間、殺菌管道半徑都會影響各項指標。為了尋找既能充分殺菌,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活性蛋白物質的最佳時間和溫度,君樂寶經過長達三年的實驗研發,最終把INF的殺菌時間定格在0.09秒,最大限度保留更多的天然活性蛋白含量。0.09秒也成為了中國乳業最極致的殺菌瞬間。
目前,君樂寶推出的鮮活牛奶品類「悅鮮活」正是利用了這一技術。通過這種技術,君樂寶將保質期延長至19天,打破了傳統鮮奶保質期較短的局限,為鮮奶品類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與此同時,這款「悅鮮活」經檢測,其主要營養指標均大幅領先常溫奶,最高可達25倍。難怪原農業部管畜牧業副部長高鴻賓喝後讚不絕口,高老先生可是嘗了一輩子牛奶。
回看上文提到的三大難關,君樂寶是如何一一闖過的呢?
1,為保證奶牛健康,君樂寶開創了兩大模式:一是推出全產業鏈模式。即實現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生產加工全產業鏈一體化管理和經營,確保源頭安全;二是執行「四個世界級」標準,用世界級先進的牧場、世界級領先的工廠、世界級一流的供應商和世界級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確保產品高品質,生產世界級的好奶粉。2,創新是君樂寶的戰略核心。迄今,君樂寶共獲得81項核心專利,並多次斬獲國際大獎,包括美國PDMA(產品研發及管理協會)頒發的「2016年卓越創新企業特別獎」 (第一家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世界食品科技大會上獲得「全球食品工業創新大獎」、以及連續兩年獲得世界食品品質評鑑大會最高獎:特別金獎。3,INF0.09秒超瞬時殺菌技術幫助君樂寶突破鮮奶的銷售半徑,事實上,鮮奶一旦突破區域限制,其盈利能力將大幅度提升。企業更有機會投入更多研發成本不斷迭代產品升級。與此同時,君樂寶旗下幾萬家經銷商在華北、華中、東北、西北等地網點建設非常健全,渠道調貨處理能力強,產品處理手法更加綜合,這有依賴於多年的低溫酸奶銷售經驗的積累。
魏立華對健康的重視也是君樂寶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改善國人膳食結構,讓更營養、更健康、更美味的食品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這是魏立華常掛在嘴邊的話。
王加啟也對君樂寶的布局感到欽佩。「君樂寶今天開發的技術就是強壯民族使命擔當的一部分。」他評價道,「我們在市場上抽樣檢測,研究結果發現不是所有奶都是優質奶,特別普遍,也就是說真正喝上優質奶還不能依賴進口。君樂寶在優質乳方面做出了很顯著的成績,引領了未來奶業的發展。」
邁出舒適區,踏入新階段
對魏立華和他一手創辦的君樂寶來說,20年來並非一路坦途,無論是下海做酸奶,還是在石家莊這個奶粉重災區上冒險殺入奶粉市場,以及如今挑戰技術難度更高的鮮奶市場,這位土生土長的河北人總在跳出舒適區思考問題,然後大膽創新。
也多虧如此,君樂寶創辦第一年至今,營收額翻了100多倍,在整個乳製品行業佔據不可忽視的地位,有效地推動了行業發展。
邁出舒適區體現了魏立華作為企業家的冒險精神,同時也是君樂寶的經營理念。與其跟風,不如成為新品類的開創者和領導者。而在外人看來有些冒進的創新背後,也都經過了未雨綢繆式的布局。
比如在國產奶粉一片蕭條,魏立華逆勢殺入奶粉市場之時,君樂寶便主打與國際奶粉標準同質,更適合中國嬰幼兒的獨特定位,精準擊中本土消費者心智。從事後來看,君樂寶選取2014年這個時間節點也非常巧妙,彼時恰逢國產奶粉復甦,電商發展如火如荼,君樂寶得以在滿目瘡痍的中國奶粉市場脫穎而出。
對優勢業務不斷推陳出新則是君樂寶勇於邁出舒適區的另一個證明。作為國內最老牌的酸奶企業,君樂寶一直通過各式各樣的酸奶產品來完成自我革命。當所有人都賣普通酸奶時,君樂寶就研發紅棗酸奶;當各式風味酸奶流行後,君樂寶又開始推出主打增強免疫力、調節腸道菌群的益生菌酸奶……最近他們在酸奶領域的作品是一款名叫「漲芝士啦」的產品,連同之前那些不同階段下推出的產品,這些不同定位的酸奶其共同點都在於,避開紅海競爭,通過創建一個全新類目來達到領先市場的目的。
和進軍奶粉有點類似,酸奶產品的推出也很考驗時機。據楊洪濱的介紹,君樂寶其實2006年就推出過芝士風味的酸奶,但由於當時國內對芝士這一食物缺乏概念,並未引起關注。當2017年來臨後,芝士突然成了餐飲領域的爆品,因此這一次推出芝士酸奶並表現優異顯得順理成章。
所以當我們用這樣的思路去比對君樂寶此次於鮮奶領域的布局,便不覺得意外了。首先眼下正是進軍鮮奶的最好時機——進太早市場認知不夠,進太晚競爭對手太多;其次,和市面上已有的國產鮮奶相比,君樂寶有意強化了健康這一概念,甚至在「悅鮮活」的包裝上,都能看到營養對比的柱形圖,而這顯然與他們在此的技術投入有關。
事實上,縱觀君樂寶多年的發展,不難發現這家奶企在不同階段下的驅動力正如魏立華所言:產品——品牌——技術。他曾說,「企業發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是產品驅動階段,靠好的產品促進增長;第二個是品牌驅動階段,做強品牌來贏得市場;第三個是技術驅動階段,只有通過技術創新,企業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今天的君樂寶顯然已經打通了從產品到品牌再到技術的全部鏈條,並且「三駕馬車」實現了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如果要給今天的君樂寶尋找下一階段的驅動力,那恐怕是組織創新——君樂寶正在朝著該階段前進。證據是魏立華對青年才俊的大膽啟用。據了解,「悅鮮活」在產品規劃之初,正是由魏立華提出方向和要求,給予楊洪濱團隊充分時間去研發和試錯。
楊洪濱 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低溫事業部總經理
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低溫事業部總經理楊洪濱作為全公司最年輕的高管(85後生人),深得魏立華信任。而這份信任也最終得到了回報,楊洪濱帶領團隊相繼立下戰功。他原來是個快200斤的胖子,魏立華碰見楊洪濱也不直說,只是樂呵呵地表示「小楊,你該跑步了!」
「當我真正跑起來的時候,我才理解魏總的良苦用心,跑步不僅僅是為了身體健康,更是一種心智的磨練、一種修行,其實人老不老,跟年齡關係不大,關鍵是心態,這種心態對於做企業非常重要,只有邁出第一步,敢想敢幹肯堅持,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楊洪濱說。
楊洪濱的經歷起碼證明了兩點,第一點是並非所有後加入的職業經理人都難以融入團隊,楊洪濱2012年加盟君樂寶,幫助君樂寶延續了上個10年在低溫酸奶領域的積累的領先優勢。
第二點是並非只有老闆一手培養的老員工才願踏實敢拼,純享(君樂寶旗下高端酸奶品牌)初入上海市場時,因為品牌不為南方市場熟悉,遭遇了推廣困難。據說楊洪濱當時和三名團隊成員在遠離家鄉的上海,租了間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連續通宵加班,最終制訂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銷售策略,即從上海青浦區、奉賢區等地區的小超市開始鋪貨,逐漸擴大影響力。後來這一策略大獲成功,並被複製到武漢、南京等不同城市。
今天,作為一家員工人數超過10000名、覆蓋上百個品項的民營500強公司,君樂寶的成功已經不僅僅是創始人魏立華一人的成功,更是以楊洪濱為代表的更多後起之秀們的成功。也正是有了後者,才有了把魏立華開創的精神與理念傳承下去的可能性。從這點來說,君樂寶的未來才剛剛開始,君樂寶和所有本土奶企所承載的振興使命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