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張樹人認為,垃圾焚燒領域正從一個講求邏輯與計算器效能的資訊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能力的時代。垃圾焚燒產業需要有一批高感知與高體驗能力的族群出現,他們應該成為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貢瑋
「夢想需要暢想,而環境人更看重落地。『上善若水 行勝於言』是我們一貫的宗旨。」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資深資源整合專家、汙泥產業促進聯盟秘書長、垃圾焚燒產業促進聯盟秘書長張樹人在12日召開的2014(第八屆)固廢戰略論壇上表示,我們的藍色垃圾焚燒事業一直在前進的路上。
師法自然的藍色理念
垃圾圍城的現實以及鄰避事件的頻發影響著產業、行業以及社會發展,藍色垃圾焚燒能否搭建一座通往夢想的溝通橋梁?
「藍色焚燒是一種責任。」張樹人說。關於責任,她引用《中庸》中「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的語句表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只有實現了社會理想,才能讓企業收穫財富,獲得健康、持續的發展。
上海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張益從技術上提出藍色垃圾焚燒需要建立「三高」的技術保障:「一高」是煙氣排放指標的高標準,藍色垃圾焚燒中汙染性煙氣排放的指標在設計上比歐盟2000標準嚴格5-10倍甚至更高;「二高」是高效率,使發電效率的提高的同時大幅度降低物料和能量的消耗;「三高」是發電效率的高產能,通過智能燃燒控制系統,優化設計,使得單位垃圾發電量有所提高。
張樹人認為,藍色垃圾焚燒還三個非常重要的理念:
首先是透明化。從資訊時代邁入大數據時代,越來越多的產業將面臨透明化。環評、建設、企管、運營、監管等過程都需要更透明,才能獲得老百姓理解與放心。
其次是娛樂化。在藍色垃圾焚燒解決方案中心需要因地制宜的考慮與周邊環境和諧共生,建設公眾可以感知的娛樂化設施,創造互動體驗,如遊樂場、公園、體育場、圖書館、遊泳池、健身中心、滑雪場等,建立起藍色垃圾焚燒與人之間的娛樂化共生關係。
第三是回饋社會和公眾。藍色垃圾焚燒還可以設計一定的模式,在社區實現低價、安全、清潔的生活能源聯供。做民眾與學生的科普基地,通過產業中心的建立,充分展示垃圾焚燒最好的技術,吸引業內人士參觀學習
那麼,老百姓眼中的藍色垃圾焚燒轉換成業內的語言是什麼呢?那就是為社會提供面向未來的高標準、高效率、近零排放、友好的垃圾焚燒解決方案。
「道不變術可變。」張樹人說,藍色垃圾焚燒頂層設計有三大原則:「用道法自然理念看未來,用新目標促進企業升級,在增量中構建共生共贏」。
藍色垃圾焚燒理念的靈感來源於岡特·鮑利在《藍色經濟》一書中,垃圾是萬物中的重要節點,應在師法自然中成為價值的流轉,所以謂之為藍色焚燒。
建設一座讓社會尊重且感知良好的藍色垃圾焚燒解決方案中心,成立並發起藍色垃圾焚燒產業基金,如何獲得未來市場勢能,如何建立生態族群,如何去中心化……
藍色垃圾焚燒理想中包含著太多的夢想。理想與現實之間將有多遙遠?「馬雲有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在網際網路時代,固廢傳統公共設施建設領域跨過傳統思維,哪怕只有半步的創新,只要快步走在社會感知的前沿,就有可能獲得不可預知的行業地位與市場勢能。」張樹人說。
藍色腳印
夢想,需要大膽創新;現實,必須小心落地。
2014年7月,在上海環境院召開了首次藍色垃圾焚燒沙龍,提出了頂層設計、技術標準、設立專家委員會,提出中國如何比歐盟高10倍的藍色標準,形成E20環境產業第51期藍皮書:如何建設面向未來得藍色垃圾焚燒解決方案中心。
8月,E20環境平臺與上海環境院共同舉辦了第二屆垃圾焚燒熱點論壇,同時宣告藍色垃圾焚燒聯盟正式成立,聯盟企業成員包括:E20環境平臺、上海環境院、中國城建院、錦江環境、綠色動力、美欣達、深能環保、三峰環境、金洲環境,10家產業主體共同為社會承諾,為中國早日建立面向未來的藍色垃圾焚燒解決方案而努力,300多位關注垃圾產業未來的同行們共同見證。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總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博士提出,中國夢應該是老百姓的夢,要利他、要無我,從老百姓立場考慮,用老百姓的聽得懂的語言溝通,企業才可能獲得跨越式的發展。
張益院長提出,未來垃圾焚燒廠應該具備的5張面孔:1.「更嚴格的煙氣排放指標」;2.「更顯著的能源利用效率」;3.「更先進的資源綜合利用」;4.「更透明的企業運營情況」;5.「更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
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總工劉晶昊認為,未來垃圾焚燒上是多種現代科技藝術集成,需要對更多技術領域有更多的深耕與實踐。
實業的思考則是更多的考慮面向未來合作時需要的開放心態與合力共贏理念。
張樹人認為,這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聯盟是不可或缺的紐帶。「每一位發言者都從行業與企業角度,闡述了在藍色焚燒道路上的腳印。」
未來的路
藍色焚燒未來的路,更多的注重感知。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主編成衛東認為,2015年中國環境產業的品牌時代正式到來。
環境企業的品牌建設要從產品走向商業邏輯,馬雲說,要做102年以上的品牌,而環境產業做到了社會信任與尊重,可以比102年走得更久遠。
為此,藍色垃圾焚燒、聯盟、企業品牌體系的建立,是重要的第一步。
「未來,如果你的垃圾焚燒廠貼上了藍色垃圾焚燒認證標識,這一標識讓政府安心,讓公眾放心,那該多好。」
第二步,是建立藍色垃圾焚燒認證標準體系以及行業技術標準體系,並在聯盟專家共同智慧下,形成1.0版本。
第三步,將與聯盟共同落地一個藍色垃圾焚燒的示範工程。
許多聯盟企業都已在準藍色垃圾焚燒道路上進行了一些實踐。
錦江環境提出,從設計、理念、環保、環境方面不斷提速提標,先行者的責任是先想到,先做到;
綠色動力2014年成功上市,一方面快速布局,一方面深化技術;
深能環保表示,願意開放、接受全透明化的公眾監督是一種與社會積極溝通的姿態,並對垃圾焚燒規劃、建設、運營提出三高原則;
三峰環境重在嚴控排放達標,提倡垃圾焚燒廠與環境、公眾的和諧,體現多元共治、公眾參與的環境理念;
美欣達集團強調政企聯動、合作共贏,同時關注企業技術與人才、以及文化的建設;
金洲環境開放公眾界面,讓更多的人了解企業,了解垃圾……
「這一切都離不開傳播。藍色的號角如何吹向政府、社會、公眾,一是將垃圾焚燒廠做到極致,二是關注傳播的價值。」
在移動互聯時代,孤立的個體很難發展。藍色垃圾焚燒要成為藍色經濟生態循環的價值網中最具價值流轉的那個節點,對自身核心價值與核心利益有清晰的認知,在增量市場上分享收益尋找產業藍海。
聯盟將堅持技術、產業鏈、市場相互優勢互補與共生,戰略、營銷、投融資、項目共贏的宗旨,在不斷的探索中一路前行。「昨天,我們與聯盟成員做了下階段如何同行的溝通,除了聯盟成員,翰藍環境、首創環境、桑德環境也積極參與其中,大家都在暢想近期與遠期的規劃,期待我們的藍色垃圾焚燒示範工程早日落地」張樹人說。
最後,張樹人認為,垃圾焚燒領域正從一個講求邏輯與計算器效能的資訊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能力的時代。垃圾焚燒產業需要有一批高感知與高體驗能力的族群出現,他們應該成為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成為這樣的族群需要有六個關鍵能力,引用Daniel H . Pink的觀點:創造APEC藍之後的新藍色感知, 藍色垃圾焚燒,我們在路上。
為滿足現場內外與會者對會議實況的關注需求,論壇特別開啟微信和網站直播,敬請關注「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微信和中國固廢網報導專題,查看最新報導。融合產業鏈共生價值,分享領先者的發展之道!卓越同行,築夢環境!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網絡直播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