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澳洲著名恐怖片《狼溪》終於出了續集,進一步給澳洲大陸的地貌風光做廣告。美國殺戮片開頭讓人物一股腦兒出場,《狼溪2》喜歡漸次亮相,互相接故事跟遞接力棒似的。
導演:克瑞格·麥克林恩
編劇:克瑞格·麥克林恩 / Aaron Sterns
主演:約翰·賈瑞特
類型: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澳大利亞
上映日期:2014-02-20(澳大利亞)
內容簡介:蠻荒的澳洲野外,殺人狂橫行無忌,這回他的目標是一對來自德國的旅行情侶,殺死情侶後,他又將一名英國小夥子當成了獵殺對象,雙方玩起一場致命遊戲。
推薦理由:澳洲大地的荒野殺戮
2005年的澳洲著名恐怖片《狼溪》終於出了續集,進一步給澳洲大陸的地貌風光做廣告。美國殺戮片開頭讓人物一股腦兒出場,《狼溪2》喜歡漸次亮相,互相接故事跟遞接力棒似的。類似的影片有不少,我把這個類型統一稱為金庸式敘事,就像金庸小說前幾章一樣,你無從知道主角是誰。不過本片還是買了個破綻,男女情侶是一對德國人,其中一個甚至不會說英文,最討厭看字幕的西方觀眾,怎麼可能受得了從頭到尾聽德語呢。這兩位讓我想到《倚天屠龍記》的張翠山和殷素素,撐了好久,終於沒當成主角。
正牌男主上場後,影片一度繼承了《決鬥》和《魔鬼搭車人》的遺產,小車追小車,大車追小車,在荒涼開闊的公路上演,簡直是殺戮版《瘋狂麥克斯》,當然麥克斯是不會碾壓袋鼠那麼惡趣味的。那幾場追殺並非一通亂追亂撞,有內在的層次感,車和車的較量就像人過招一樣,此消彼長,應環境影響和運氣因素,變數不斷,比新世紀的爆炸貝那種幹燒錢有美感的多。即使作為純動作片也十分出色,大貨車衝下懸崖那一幕,比大多數大片都具想像力,金屬碰撞的快感酣暢淋漓。最叫人吃驚的是,影片的預算只有幾百萬美元。
澳洲俗語說,動若貨車,靜若飆歌。前半段風馳電掣鬧了一通後,後半段安靜下來,終於有了些像樣的對白,也給了演員施展演技的機會,雙方先是包了房間唱卡拉OK,然後玩了一個智力競猜,以一種很殘酷的方式。英國帥哥歷史知識豐富,填空題對答如流,殺人魔王惱羞成怒,出了一道論述題,終於把帥哥考倒了,可見學霸也玩不過無賴。不過看了這片,歷史課上再也不敢玩手機了,最起碼少鋸掉幾個手指。
我說後半段對白像樣,並不是指前面的對白很蹩腳,而是因為那些對白都可有可無,呼救、閒聊,以及各種威脅恫嚇,猜也猜得到。我突然想到,為什麼歐美恐怖片明明涵蓋各種類型,大眾對其的印象卻總停留在「血漿殺戮」一種呢——因為只有這個類型沒有任何文化差異,持刀追殺、開膛破肚是人人都看得懂的,對白、情節之類,有沒有完全無所謂,而那些宗教異端、妖魔惡靈、邪教詛咒、連環兇殺、心理迷局等題材,要麼費腦子,要麼需要一定文化背景,流行度當然不如血漿片廣,導致很多人誤解歐美恐怖片只會砍殺。
跟我們熟門熟路的美式殺戮片一比,這部澳洲恐怖片就像一塊夾心巧克力,不吃下去永遠不知道裡面什麼餡兒。導演頗懂得利用成規來製造新鮮感,看到一半,觀眾多半以為那老頭老太是殺人魔一夥兒的(參考《德州連鋸殺人狂》),還壞壞地暗示食物有問題,把人耍了一記;主角打翻惡人,第一反應不是逃跑而是上去補招,也有悖殺戮片的「低智商套路」。總的來看,這場貓鼠遊戲的較量,大致是公平的,雙方都沒有故意放水,因此具有出類拔萃的真實感。
跟上集一樣,惡人是個真正的瘋子,就像蝙蝠俠漫畫裡那些神經失常的對手,他把一切有違人性之舉都當成遊戲,或生活的一部分,心安理得,樂在其中。他轟殺老頭一家,響起的是《藍色多瑙河》。他竟然還是個崇高的「愛國主義者」。到了結尾,影片還借他之口升華一下,表明此人代表的是一個為數眾多的群體,歸根結底,這殺戮是兩個不同制度和文化的大陸之間的矛盾的一種「外化」,而這種鬥爭永遠不會有結果。這表示系列片可以一直拍下去,是件好事。至於由此引發的話題之爭,就不勞我這樣的純恐怖片迷操心了。(文/方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