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1978年生,1997年畢業於原蘇州市商業技工學校(現合併為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烹飪專業,現任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研室主任。從業以來,一直奮鬥在教學第一線,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積極探索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大膽啟發學生求異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先後獲得江蘇省技術能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江蘇省勞動模範、蘇州市名教師、蘇州市區中小學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頭戴高帽,身穿白大褂,腰間繫著圍裙,對比這一身行頭,眼前便裝打扮的曹健顯得比照片中清瘦不少。「大家都覺得廚師就該胖一點,所以照片特意把我PS得胖了些。」曹健邊開玩笑,邊帶著記者走進他的工作室。工作室位於走廊深處,就在學生實訓教室的旁邊,透過兩側玻璃板,記者看到金屬色的操作臺面、碗櫃、灶具等潔淨如新,歸置得井井有條。儘管當時已是放學時間,並沒有學生在實訓室裡上課,但曹健遊走在每個操作臺之間,手把手指導學生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這就是曹老師每天工作的地方啊!」記者不禁感嘆。正是從這裡出發,記者開啟了對這位敬業、精業、樂業的名廚教師的「尋味之旅」。
記者採訪之時,正逢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火熱進行中。由於今年國賽沒有設置烹飪類賽項,相較於往年的這個時候,曹健顯得沒有那麼忙碌,但他依舊時刻關注著江蘇代表隊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中國職教界一年一度的盛會,也是曹健揮灑汗水、精耕細作11載的一方「田地」。自從在2007年首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勇奪全國教師組金牌,曹健便被任命為這一賽事江蘇烹飪國賽集訓隊的教練,此後每年的技能大賽上就從未缺席過他的身影,江蘇的烹飪教師們尊稱他為集訓隊的「曹教頭」。
每一次集訓,100多個日日夜夜,曹健帶領著江蘇代表隊的選手們抱著誓奪金牌的必勝信念,進行著每天10多個小時的刻苦訓練,打磨每一個細節,積蓄每一點滴的進步。
去年國賽集訓期間,由於賽制的改變,面點賽項參賽名額減少1人,而藝術冷拼賽項參賽人數需增加1人。經過反覆考慮,曹健決定讓自己所在學校的參賽選手洪夢凡從面點項目臨時調換到冷拼雕刻項目。
「可這孩子並不擅長冷拼,讓她以弱項與全國的選手對抗,壓力不言而喻,得知這個消息後女孩哭了好幾回。」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曹健卻給予了洪夢凡十足的信任,他一次次安撫並鼓勵她:「要為江蘇爭取金牌是我們的使命,但從訓練到比賽這整個過程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成長,這次換項目,也許你的訓練會比別人更辛苦,但你學到的會更多,我相信你能做得非常出色!」為了更好地給這個內向又敏感的女孩進行心理疏導,曹健專門安排了一名研究生「大姐姐」與洪夢凡同住,給予她無微不至的照顧。
從基礎刀工,到藝術擺盤,儘管時間緊迫,但曹健陪伴著洪夢凡一步一步踏實地往前走。就拿練習基礎刀工來說,曹健坦言,糾正學生已有的用刀習慣要比從零開始教授刀法難好幾倍。但他並不心急,每天拿著三角尺一毫米一毫米地為洪夢凡糾正握刀姿勢、調整下刀角度、均勻運刀節奏……
經過兩個多月的訓練,洪夢凡最終以出色的表現徵服了評委,奪得了國賽冷拼雕刻項目一等獎,且她的成績居江蘇4名同項目選手之首。「我真的很感謝曹老師,要不是他那麼耐心地指導我,我不可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也不可能熟練地掌握冷拼雕刻技藝。」說這話時,洪夢凡聲音很輕,但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11年來,多少個夜晚曹健幫學生修改作品、創新菜品直至東方露出魚肚白;多少次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他與選手們將原材料運到賽點後連夜加工保鮮;多少回為了陪伴選手訓練,他放棄了與家人相聚的時光……
每次集訓,無論是教練還是選手都在外地,三四個月無法回家。2013年國賽集訓期間有場模擬比賽安排在蘇州旅遊與財經高職校,可就算是到了「家門口」,曹健仍然在學校忙著學生的指導和訓練沒有回家。4歲的兒子聽說爸爸回來了吵著要見爸爸,妻子只好帶著孩子到學校探望。由於長時間離家,再加上睡眠不足,曹健人瘦了不少,當他站在兒子面前時,兒子忽閃著大眼睛卻沒有認出爸爸來。那一刻,曹健對於家人的愧疚油然而生。
2014年比賽集訓期間,父親生病住院,為了不耽誤選手們訓練,曹健只匆匆回去看望了一次,又不得不含淚離開。「父親患有肝臟腫瘤,身體一直不好,幾年前還有一次在醫院做手術,發高燒昏迷了7天7夜……」談起老父親,他低下了頭。在那樣的特殊時期,曹健也沒有請過一次假,而是白天輔導學生訓練,夜深了趕回醫院照顧父親。每天兩頭跑,曹健瘦了好幾圈,但每每想到學生們期盼的目光,他便咬咬牙堅持下去。
從首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至今,曹健每年都奮鬥在市賽、省賽、國賽的第一線,先後7次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在他的帶領下,學校烹飪專業先後6名青年教師和11名學生獲得省賽和國賽一等獎,還有更多江蘇學子在技能大賽的全國舞臺上綻放異彩。
將3種不同的食材切成薄片,按順序依次擺放成一個中間鏤空的環形,這就完成了一個基礎的「三拼」作品。可蘇州旅遊與財經高職校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的學生蔣瀾卻怎麼也做不好。「曹老師見我連連失敗,就過來指導我。他一片一片幫我拆下來,再一片一片拼給我看,每拼一片,都會把結構拼法畫在紙上,他真是太——耐心了。」描述起此前一次上課時的情景,蔣瀾特意把「太」字拉得老長,她告訴記者,在她完全掌握「三拼」做法之前,無數次的練習,每做一次曹老師都會認真指導一遍,「曹老師是我見過的最有耐心的老師」。
在學校裡,曹健的「好脾氣」是出了名的,他親切、和善,對待學生亦師亦友。「他可是傳說中的 『男神教師』啊!」該校烹飪工藝青年教師黃佳斌說,從他2007年進入蘇州旅遊與財經高職校就讀,到2013年留校任教至今,「曹老師不僅是我在烹飪技能方面的教練,更是我的人生導師,他的工匠精神一直帶動著我努力前行」。
在黃佳斌的心目中,曹健是個「全才」,從專業上看,從中式到西式,從熱菜到點心,從傳統到新潮,他不全懂,但不了解的少之甚少。能力突出的背後是曹健的一顆精益求精的匠心,而這份匠心不僅用於烹飪,還用於他所從事的教育事業。
從學生時代起,曹健對烹飪的熱情就從未減弱過,為了練就一流刀功,他一車一車地買南瓜練手;為了追求色香味的完美融合,他成天把自己浸染在油煙裡;為了設計出更新穎的菜品,他一個通宵一個通宵地熬著夜……他的手部、腿部等多處留有被刀刃劃傷或被熱油濺燙的痕跡。「要當個廚師,受傷是家常便飯,更是必經之路。」曹健笑著摸摸指尖已沒有知覺的疤痕。
1997年起畢業留校,曹健深知要站在講臺上教書育人,自己首先得為人師表,且在專業水平上還得「有兩把刷子」。於是,他在保質保量完成學校工作的前提下,擠出一切休息時間為自己充電,一方面不斷苦練技藝,鑽研原料、新餐飲、雕刻藝術等,另一方面通過自學參加成人考試提高自己的學歷,為提升自己的審美意識、設計能力、雕刻技藝等,他跨專業接受了3年美術教育。與此同時,只要身邊有任何規格的技能比賽或廚藝交流活動,他都積極參與,絕不讓機會從手上溜走。「如果自己都不夠出色,拿什麼來教學生?」曹健說。
為了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曹健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轉動著。無論是看報紙雜誌、廣告、電視電影,在平時生活中的每時每刻,曹健都保持著捕捉創意靈感的警覺。他的床頭總是放著一本小本子,有時半夜三更靈感突然鑽進他的夢裡,他一下子驚坐起,立刻把這瞬間的創意記錄下來。於他而言,這小本子是個寶貝,時刻不能不離身,裡邊不僅記錄了「奇思妙想」,還有不同學生(選手)的日常表現、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直至如今,他自己也記不清究竟寫完了多少這樣的小本子。
曹健正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他所愛的學生們傳達著自己堅持的教育理念:「在很多人眼裡,烹飪專業的學生只有在技能大賽上獲得了獎牌,或者未來成為了名廚才算成功,但我認為學生能在學校習得認真端正的學習態度、腳踏實地的處事作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將來在任何工作崗位上都是成功的。」
湯海蓮是蘇州旅遊與財經高職校的一名「90後」新教師,自2016年8月入職以來,工作還不到一年就已經參加了好幾場教師技能比賽,在今年1月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省賽中還獲得了教師組一等獎。「作為一名新教師能有這麼多學習提升的機會,我感到太幸福了。」湯海蓮告訴記者,自己能有如此快的成長,歸功於曹老師的照顧和幫助,「前兩天,2017中國國際技能大賽在蘇州舉行,我們還不知道這回事兒呢,曹老師已經主動聯繫幫我們爭取了幾張入場券,『催』著我們去觀戰了」。
不僅是湯海蓮,曹健對於每一名學校的後輩都關愛有加。他平時話不多,卻總是用實際行動為年輕教師們「壘石鋪路」,將自己全部所學傾囊而出,並儘可能多地為他們爭取外出學習的機會。「提升技藝不能閉門造車,需要拓寬視野、接觸名師。」曹健說。
身為學校的教研室主任,曹健肩負著學校專業教學發展的重任。在他的帶領下,烹飪專業創建了「曹健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烹飪專業教學人才的聚集地,吸納了一批在技術、業務方面有專長,有一定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的骨幹教師,推進教學改革創新和人才培養。在此過程中,曹健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帶領著工作室充分發揮示範引領和幫、扶、帶、教作用,將個人的先進經驗轉化為群體的技能優勢,從而帶動整個專業組教師整體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不僅如此,曹健依託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範基地——學校「蘇幫菜研習中心」,牽線搭橋,邀請多位行業名家和烹飪大師到校指導蘇幫菜製作技藝,並促成校企合作,攜手為蘇幫菜傳承、創新與傳承人培養,完成《蘇幫菜製作技藝——姑蘇廚藝》錄像片製作,為弘揚蘇州飲食文化、服務蘇州餐飲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作為蘇州本土的烹飪專業教師,我有職責為傳承蘇幫菜製作技藝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況且我們的每一位青年教師都有可能成為蘇幫菜製作技藝的新一代傳承人,我有義務為他們搭建更大的成長舞臺。」在曹健的不斷努力下,2016年,曹健勞模工作室圓滿開展了蘇幫菜非遺傳承人進校園活動,行業大師呂傑民、屈桂明等與學校多名青年教師結對成功。「這一舉措為我校青年教師的技能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平臺,為烹飪專業的發展培養了後備力量,探索出了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培養的新模式,這一實踐研究還獲得了蘇州市教學成果特等獎。」該校校辦主任鄒燕對曹健連連點讚。
記者:您在業界是位名廚,在技能大賽賽場是位金牌教練,在學校課堂上是名教師,在學校教學發展方面是教研室主任,您最喜歡自己所扮演的哪一種角色?
曹健:我熱愛我扮演的每一個角色,這些角色之間也是息息相關的。首先得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廚師,才有資格指導參賽選手,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們烹飪技藝,才能有效地帶領教師們進行教學改革。但在日常工作中,當我全身心投入到全國技能大賽的集訓指導過程中,或者忙於教學研究的時候,勢必撲在課堂教學上的時間和精力就會減少,學校也適當縮減了我的教學課時,這是不可兩全的事。但是,我內心深處最喜歡的還是在教學一線給學生們上課,因為這樣可以將我畢生所學教授給更多的學生,而不只是接觸一部分參賽的選手。
記者:作為一名教師,您希望自己所教的學生以後成為怎樣的人?
曹健:從教20年,教過的不少學生成為了名廚,我為他們感到驕傲,但畢竟能成為名廚的學生只是少數,大部分學生會在更加平凡的崗位上工作。無論我的學生今後選擇哪一條道路,我都希望他們能夠為人正直、戒驕戒躁、認真踏實,熱愛自己從事的工作,全情投入,並始終保持著虛心學習、追求進步的上進之心和敬業樂業、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
烹飪專業副教授 胡建國
曹健過去是我的學生,如今是我的同事,從一名稚嫩的學生到成熟的教師,他始終不變的是對烹飪的熱情,而這種堅韌不拔、持之以恆的勁頭同樣用在了他的教育事業上。曹健對烹飪專業、教育事業有溫度,對技術鑽研有深度,這使他不僅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也成為一位業內名廚,他獲得過很多榮譽、獎盃,他的能力為業界所認可,但難能可貴的是,他依舊秉持初心,虛心求教,向著更遠的前路不停求索,朝著更高的臺階不斷攀登,並將自己的光熱輻射廣大,令人可敬可佩。
原蘇州市商業技工學校副校長,現任蘇州旅遊與財經高職校退教協理事長、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徐英影
曹健是一位心靈手巧、敢於不斷創新的烹飪傳人,1998年就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特級烹飪大師。在以後20年的教育工作中,他培養了無數金牌學生。能取得這些成就,是他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熱愛和執著,是敢於挑戰自己不斷創新的結果,是對學校、對學生、對社會高度負責的表現,他是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最美職教教師」。
烹飪專業面點課程青年教師 查雅婷
曹健是我剛進蘇州旅遊與財經高職校之後第一位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優秀教師。第一次見面,他正在指導學生作品,話語溫柔又嚴厲,讓人很有親近感。在比賽訓練中,曹老師總是幫我們改作品、創新品種到深夜,卻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家人。他是所有出彩學生的幕後功臣,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曹老師做任何事都一絲不苟,從不敷衍,這樣的工作態度成就了他如今所獲得的輝煌,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能有這樣一位耐心、嚴厲、教導有方的啟蒙老師。
烹飪專業2015級學生 聞晶晶
我眼中的曹老師,像我們一樣充滿活力和朝氣,幽默與嚴謹相結合的他讓我們倍感親切與貼近。曹老師有著紮實的專業基礎和隨時隨地都會迸發的創新想法。作為集訓隊的一員,我的基礎功不是特別紮實,當我每次對作品毫無頭緒的時候,曹老師總會很耐心地指導和講解,還親身示範並鼓勵我。曹老師很忙,有各種各樣的外出活動,卻從來沒有落下對集訓隊的管理。當我們比賽取得成績時,他會鼓勵我們繼續加油;失敗時,他會總結並安慰我們。是他讓我們學會了失敗時不氣餒,成功時不驕傲。他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們養成了一種不驕不躁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