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濱州網記者徐明月
近日,一則為雲南貧困地區兒童募集玩具的公告在濱州人的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記者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募集人是一位濱州的「90後」女孩,目前她正在雲南省臨滄市雲縣大寨鎮支教。通過電話,她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濱州姑娘邂逅雲南大山裡的孩子的溫暖故事……
2019年8月,在連續經歷了3個小時的飛機,9個小時的長途汽車,步行半個小時的山路,花費近16個小時後,濱州「90後」女孩王圓終於輾轉到達雲南省臨滄市雲縣大寨鎮。在這裡,她將開啟為期兩年的支教工作。
王圓,出生於1991年,家住濱城區,2013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設計專業,曾經是一名設計師。2018年底,一個偶然機會,她參與到美麗中國支教項目中。2019年,她迎來了支教的機會。當年7月,在雲南參加培訓後,她便趕到大寨鎮團結完全小學,見到了一群「與世隔絕」的孩子們。
如今,王圓已在雲南支教一年有餘。帶著對支教生活的好奇,記者通過電話與王圓取得了聯繫。「我希望在二十多歲的年紀裡,做一件到八十歲想起來都還會微笑的事!」在電話的另一端,一個聲音溫柔而堅定地說。王圓告訴記者,她的父母都是教師,受父母影響,大學時期她就有到貧困山區支教的想法,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王圓告訴記者,父母對她這次支教非常支持。
大寨鎮團結完小是一所地處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裡的小學,只有一棟教學樓,加上學前班共7個年級、13個班,總共有350餘名學生。但因師資匱乏,當地老師基本都是包班上課。開展支教工作後,王圓在雲縣擔任片區隊長和英語學科帶頭人,負責當地的小學英語教育推廣,以及內部教研等工作,同時還教授美術和科學。與她同時到這所學校支教的還有2名教師,她們共同探討,在上課之餘,還為孩子們帶來很多新鮮的東西,比如他們做的英語廣播、英語圖書角、英文書法比賽等,就大大帶動了孩子們的英語學習樂趣。現在,孩子們見面用英語打招呼成了習慣。
一年多的支教經歷,讓王圓對山區孩子們有了進一步了解。由於這些孩子們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一年見不了一兩次。這些「留守兒童」過早地學會獨立,缺少陪伴、關懷和守護。在雲縣大寨鎮團結完小,有一天晚上九點下自習後,王圓正打算陪孩子們打桌球時,突然聽到一陣哭聲,原來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女孩偷偷地在角落裡啜泣,在王圓的安慰和開導下,這名學生委屈地說:「老師,我想外公外婆。」第二天,王圓將陪伴自己的玩偶送給了這位小女生,當作對她的陪伴。
王圓告訴記者,在做設計師期間,她負責玩具設計,深入研究過玩偶能帶給孩子們的「陪伴、守護」,更加理解孩子對於玩具的依戀。因此,她才發起了此次毛絨玩具公益募集活動,希望每個夜晚,這些山裡的留守兒童都能有一個陪伴著自己的玩偶,有一份可以擁抱的溫暖,陪伴他們的美夢!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山區裡的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期待更多的人幫助遠方的山裡娃,讓他們有一個精彩的童年。」王圓滿懷期待地說。捐贈需求毛絨玩具,全新,122隻。規格:20—30cm
其他要求:無紐扣、綁帶或其他易脫落的小部件,不宜掉毛或脫色,符合國家安全標準。
聯繫人:王老師15215438607
物流:中通圓通申通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