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蘋果iPhone6S評測:遙想當年,第一代iPhone屏幕為3.5英寸,首款Android智慧型手機G1還以3.2英寸屏幕現身時,驚呼手機屏幕尺寸我們誰也想像不到5.5英寸屏幕已成為如今手機的標配,而5英寸屏幕甚至可以被稱為「小屏旗艦」了。回望智慧型手機快速增長的這幾年,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被迫」習慣了更大的屏幕,大屏能帶來良好的視覺觀感,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單手握持和操作該怎麼辦呢?為此手機廠家都絞盡腦汁解決大屏與單手之間的矛盾,「懸浮球」便是其中的產物。
MIUI 8懸浮球對比iOS 國內用戶為何獨愛它
說起懸浮球就不得不談到蘋果了,被iOS用戶稱為「小白點」的 Assistive Touch可以說的懸浮球的雛形,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輔助觸控,據說iphone「懸浮球」一開始的設計初衷是專門為殘障人士設定的,但此後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特別是亞洲用戶),在返回桌面、鎖屏、調節音量等操作上都開始使用起了「小白點」。
而在今年5月10日召開的小米2016夏季新品發布會上,小米給我們帶來6.44英寸巨屏手機小米Max以及新一代的MIUI 8系統,其新加入的懸浮球功能也成為MIUI 8的關注點之一。那麼MIUI 8的懸浮球功能到底如何?今天我們就進門這兩款系統中的「懸浮球」對比,順道一塊談一談國內用戶為何獨愛懸浮球。
主界面對比:iOS可顯示更多菜單
懸浮球對於單手操作有一定的幫助,雖然iPhone的「小白點」在早前並不是懷著這份初衷,但從目前狀況來看,開啟該功能的5.5英寸Plus用戶並不少,而MIUI 8之所以加入「懸浮球」功能,更多的則是為了提升大屏手機小米Max的單手操作體驗。首先從二者主頁面顯示來看,MIUI 8的懸浮球可以顯示5個二級菜單,Assistive Touch默認為6個(最多可添加8個),在這點上iOS略勝與MIUI8
懸浮球界面對比
兩者都可以設置鎖屏、截屏、主頁、靜音/響鈴以及返回,方便不同用戶使用的使用習慣。不過在顯示位置上Assistive Touch會直接佔據屏幕中央,相比之下MIUI的懸浮球二級二面通常都是在右側或左側停靠,以便於單手操作,因此在便利性上MIUI 8更加符合操作邏輯。
功能性對比:MIUI懸浮球可自定義應用
顯示界面的對比還僅停留在不同品牌的設計,要說用戶最看重的還是功能性。iOS的Assistive Touch點擊後會出現6個菜單:靜音、截屏、Siri、主屏幕按鈕、多任務和鎖屏。這個大家都明白,點擊後會代替你完成經由過程按鍵或實際動作能力完成的操縱,在設置中可以添加替換更多的操作命令。
Assistive Touch可增加至8個二級菜單
另外Assistive Touch有一個手勢功能,「創建新手勢」。點擊進去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錄製了。錄製好之後對這個手勢命名,然後可以在AssistiveTouch個人收藏裡啟動它。該功能主要目的是為了服務殘疾人士使用iOS設備,在正常使用中一般用不到它。
MIUI 懸浮球自定義功能更加豐富
MIUI上的懸浮球在功能性方面,點擊會彈出環狀菜單,擁有返回桌面、菜單、鎖定屏幕、截圖、返回等功能,這點與iOS一致,但MIUI的懸浮球自定義功能更為強大,除了可以更改二級菜單中各項操作外,還能添加常用的應用例如微信、微博等,甚至可以將支付寶和微信上的收付款二維碼添加上去,在自定義這方面MIUI無疑比iOS更為開放。
支持指定應用隱藏懸浮球
除此之外在MIUI的懸浮球設置選項中能看到一個隱藏懸浮球的頁面,在此頁面中設定指定程序後,例如你想在優酷看電源或者視頻,只需設置優酷為指定程序,再次開啟該程序後懸浮球的身影了就自動消失了,從而不會打擾你觀影的視覺。
操作性:MIUI更勝一籌
Assistive Touch操作有一個停頓
操作性同樣是懸浮球實用的關鍵,首先來說優點蘋果懸浮球是兩邊隨意放,更改位置時輕觸即可,操作十分順手,但需要吐槽的是自從Assistive Touch升級後,每一次操作都需要點擊打開再操作,退出之後還會先顯示菜單,有幾級操作非常麻煩。
MIUI 8中的懸浮球可點按滑動操作
而小米的優點不僅可以點擊直接彈出操作,還可以直接在懸浮球上滑動到達所需操作,相比之下效率高很多,缺點在於移動懸浮球時需要長按,在一個應用中如果想變換位置,就必須多次長按,略有不便。從總體來看Assistive Touch雖然的集成在手機系統中,但操作性和便利性上依舊是MIUI懸浮球更勝一籌。
國人為何獨愛懸浮球?
說完二者懸浮球的對比,其實筆者意識到自己並不喜歡使用懸浮球,可懸浮球在國內確實相當普及的,不論是蘋果、小米、魅族、華為都將懸浮球功能內置在系統中。曾經就有外媒表示,在坐火車的時候看到不少中國人都在用iphone手機,令他奇怪的是這些人們竟然不用home按鍵,都在用iphone「懸浮球」,當他問這些用戶原因時,國內的用戶吐口而出「「現在不都這樣用嗎?」從這段對話中就能看出懸浮球在國內的普及性,那麼國人為何獨愛懸浮球呢?
iPhone價格昂貴維修成本過高
既然懸浮球時從iPhone時代開啟,那麼首先來看為何越來越多的iphone手機用戶使用iPhone「懸浮球」。其中最大原因便是iPhone的售價並不便宜,目前iPhone6s的低配版售價都達到了5288元,最便宜的iPhone SE也要3288元起,而對於廣大的iPhone使用對象來說,手機一臺手機或許需要花費其一個月的收入,更何況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了。
售價5288元起的iPhone 6s是很多國人一個月工資
對於發達國家地區的人來說,iPhone也許只是一個星期工資甚至更少,但對於亞洲地區,昂貴的價格迫使用戶在使用手機的時候格外小心,擔心頻繁地使用home鍵會導致按鍵壽命的減少,甚至零售店的銷售員也會主動幫你打開懸浮按鈕。
Touch ID維修費用不菲
其次是iPhone的維修價格,眾所周知,自從iPhone5s開始蘋果便開始採用Touch ID指紋識別系統,只要輕放在home鍵上,不用按下去就能解鎖非常方便,但也真是如此,用戶更加不敢隨意使用這顆唯一的物理按鍵。過去Home按鍵如出現損壞可以單獨更換,而添加了指紋識別的Touch ID更換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據了解Touch ID是有晶片單獨控制的,信息一一對應,分離後不可使用,因此一般的第三方維修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對用戶來說去蘋果店官方維修也就意味著就要付出一筆高昂的費用。
手機大屏化 單手操作成問題
自此三星Note系列開啟了大屏時代,經過這麼多年來的發展,手機屏幕越做大成為了趨勢。去年華為、樂視、奇酷、Moto都把自家的旗艦機做到了6寸或接近6寸。就連一直對大屏手機持保守態度的蘋果這一次也非常激進的發布了5.5吋的iPhone 6 Plus。屏幕尺寸的增大,帶來了小屏無法比擬的優勢,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大屏帶來的視覺體驗,有不少用戶表示,習慣了大屏以後,很難再適應小屏的使用。
屏幕高達5.3英寸的三星Galaxy Note開啟大屏時代
或許早期三星+大屏給用戶留下的印象過於深刻,相比較歐美地區,早期亞洲地區用戶似乎認為大屏代表高端、面子,因此國內用戶愛大屏手機的習慣存留至今。從國內2015年上半年情況來看,當時5.0英寸手機已經取得了最大的份額,而5.0-5.5寸寸手機佔據未來最大市場基本已成定局。
而賈伯斯曾經說過,3.5寸的手機屏幕是最適合單手操作的,雖然說現在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用戶會因為屏幕過小而無法接受,但不可否認3.5寸的操作範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最為舒適的。因此廠商在大屏與操作性的矛盾之間只能選擇折中的辦法,優化現有大屏手機的單手操作性,懸浮球也應時而生了。
懸浮球可有效解決大屏單手操作性
從單手操作的體驗上看,目前各家廠商也都在著力解決大屏手機上單手操作,有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包括縮小屏幕之類的,但是綜合美觀性和功能性來說,懸浮球的確是優於一項很棒的解決方案,因此不論是廠商還是用戶也都熱衷於懸浮球。
寫在最後:在iPhone尺寸增大的同時,並沒能及時地對Assistive Touch進行大屏單手操作的功能改進和層級優化。相比之下國產手機廠商對此嚇得功夫並不少,因此也就有了魅族的下拉懸停、錘子的大拇指全局下拉、包括基於大屏操作優化的懸浮球等,或許 用戶會認為懸浮球太礙眼了。但當你需要大拇指橫跨一整塊屏幕進行返回時,你就會覺得浮球懸停是個很方便的東西。最後對於懸浮球,你是支持還是反對,用還是不用呢?也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區域留下自己的觀點。
以上是關於蘋果iPhone6S產品評測的報導,有關蘋果iPhone6S的外觀、屏幕、拍照、續航、性能等後續內容,請持續關注中關村在線關於蘋果iPhone6S評測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