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課題組關於枸杞多糖結構解析及神經營養和修復活性的研究成果

2020-12-23 食品夥伴網

  近日,南京中

醫藥

大學藥學院江蘇省

中藥

資源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段金廒教授課題組在

多糖

領域權威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雜誌(IF 7.182,JCR分區:Q1)發表了題為「An acidic heteropolysaccharide from Lycii fructus: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neurotrophic and neuroprotective activities in vitro」的研究論文,詳細解析了課題組從寧夏

枸杞

提取

的一種酸性枸杞多糖的結構特徵,並發現該多糖具有明顯的體外神經營養和神經修復作用,為進一步了解枸杞及其複雜結構多糖的

生物

學活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段金廒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張芳副教授為本文的第一作者。

 

  作為寧夏枸杞中最受關注和認可的大分子活性物質,枸杞多糖的活性多年來備受關注。但由於多糖類物質結構具有高度不均一性,糖鏈目前尚缺乏高通量的合成和測序技術,同時也缺乏大數據支持,複雜糖鏈的結構解析仍面臨巨大的挑戰。本研究通過多種光譜和色譜技術的組合使用,完成了一種枸杞酸性多糖的精細結構拼接和解析,發現該多糖是一種由阿拉伯半乳聚糖、多聚半乳糖醛酸和鼠李糖半乳聚糖三種結構模塊組成的高度分枝化的複雜結構。同時,體外實驗證實該多糖可明顯促進神經細胞分化及神經突觸生長,並對MPP+引起的神經細胞損傷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為多糖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的作用提供了初步依據。

  全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4861720310675

相關焦點

  • 枸杞多糖生物學活性進一步被證實
    生意社11月25日訊   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江蘇省中藥資源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的研究團隊近日宣布,其解析了從寧夏枸杞中提取的一種酸性枸杞多糖的結構特徵,並發現該多糖具有明顯的體外神經營養和神經修復作用,為進一步了解枸杞及其複雜結構多糖的生物學活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中國中草藥材中活性多糖提取技術領先世界
    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 (記者王思海) 近日,中國成功地從多種中草藥材中提取出純度已達98%以上活性多糖,從而使中國天然植物多糖提取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這是中國繼蛋白質和遺傳基因研究取得舉世公認成果後,在生命科學的另一領域——「活性多糖」的分離、純化,分子結構確定及量效關係控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蘆筍多糖提取分離及生物活性研究」項目通過成果鑑定
    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趙兵研究員主持的「蘆筍多糖提取分離及生物活性研究」項目,於1月9日在北京通過了技術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專家組由北京工商大學孫寶國院士以及來自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 南京農業大學曾曉雄教授團隊在枸杞活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曾曉雄教授團隊對小鼠結腸中AA-2βG免疫調節活性的研究取得突破,為AA-2βG以及枸杞的藥理作用和生物活性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持,該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農林科學SCI一區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找到真菌多糖中的活性基團
    這類多糖可不被澱粉酶分解,直接透過胃腸壁進入血管,然後送到心、脾、肝、腦等人體各個臟器系統,進行藥物作用,治療各種器官的疾病。隨後科學家們發現,其實除了菇類,這種「奇異」的多糖存在於所有植物、動物中。  此類具有特殊藥學特性和活力的多糖化合物,被稱為「活性多糖」。研究證實,由於具有某些特殊的多糖體結構和活性基團,「活性多糖」可以顯示出非常神奇的生物治療作用。
  • 俞書宏/唐智勇/Sargent課題組Nat. Nanotechnol.:磁光納米異質結構實現手性光學活性
    手性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自19世紀初發現手性光學活性以來,手性材料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他們在推動生物標記、手性分析和檢測、對映異構體選擇性分離、偏振相關光子學和光電子學等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生命體中還存在非常有趣的單一手性現象,例如幾乎所有的胺基酸都呈左旋特徵,而所有的核酸、澱粉等多糖都是右旋的,因此開發手性材料對理解生命起源問題也至關重要。
  • 你知道多糖嗎?這裡面有個大產業
    研究發現香菇多糖等中草藥多糖可以藉助clathrin蛋白被人體完整吸收  近日,在由美國功能性糖組學協會和中國科學院共同主辦的2013化學糖生物學國際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丁侃教授課題組發布了其與無限極共同合作完成的關於多糖口服吸收特徵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發現香菇多糖等中草藥多糖可以藉助clathrin蛋白被人體完整吸收
  • 張亞文教授課題組在貴金屬/稀土納米結構及其功能調控研究中取得...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亞文教授課題組在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下,與嚴純華院士課題組合作,在貴金屬/稀土納米結構及其功能調控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J. Am. Chem. Soc. 2012, DOI: 10.1021/ja3090934;J. Am. Chem. Soc. 2012, 134(6), 3255 − 3264;J. Am. Chem.
  • 上海交大張潔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張潔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在顆粒體系中發現了剪切局域化(shear localization)和長程關聯的極化應力場之間的關係,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2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Connecting shear localization with the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第一篇文章報導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閆創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萬蕊雪為兩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這一研究成果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 《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發北航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
    日前,《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以在線全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程群峰教授課題組在超韌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Super-tough
  • 國內外報導巖藻多糖含有抗新冠病毒活性物質!
    近期源自海洋的一種多糖活性成分——巖藻多糖在抑制新冠病毒方面引起研究人員廣泛關注。2020年8月24日,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朱蓓薇院士團隊在《Food&Function》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InhibitoryactivitiesofmarinesulfatedpolysaccharidesagainstSARS-CoV-2》的文章[1]。
  • Chem.南京大學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策略...
    導讀  近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分子與材料合成研究團隊的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以「Manganese-Catalyzed Divergent Silylation of Alkenes」12月14日在線發表於Nature Chemistry上(DOI:10.1038/s41557-020-00589-8)。南京大學研究生董潔、燕中飛與曲阜師範大學的合作者袁相愛和母鱧瑩等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孫傳清教授課題組水稻進化最新研究成果在The Plant Cell發表(圖文)
    普通野生稻(左)與栽培稻(右)芒性狀比較  本網訊  我校農學院教授孫傳清領導的課題組,繼揭示水稻馴化過程中生長習性、穗型及落粒性改變的遺傳機理後,在水稻進化研究上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發現了水稻馴化過程中引起芒形態改變的遺傳變異及其分子演化機制
  • 江正強教授課題組破解並首次報導新型β-1,3-葡聚糖酶晶體結構
    hydrolase family 81 endo-β-1,3-glucanase」的研究性論文,成功破解並首次報導了糖苷水解酶81(GH81)家族的新型β-1,3-葡聚糖酶(昆布多糖酶)的晶體結構。如參與降解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β-1,3-葡聚糖,在自然界生物質的循環和綜合利用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細胞繁殖過程中細胞壁的分離、細胞生殖周期子囊壁自融以及豆科植物對真菌病原體的識別過程中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等。因此,獲取β-葡聚糖酶的空間結構對於了解其作用機制,以及根據其結構信息對其進行結構改造以適應實際生產和應用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 吉大鄒曉新課題組AEM:含「硼烯」水裂解催化材料活性規律研究
    正如我的導師時常激勵我們:   明確目標,一直在路上」   前言   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吉林大學鄒曉新教授課題組來對他們最近發表在AEM上的文章進行解析。本文主要研究了含「硼烯」催化材料在水裂解反應中的活性規律。
  • 我國在多糖疫苗 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據新華社重慶1月10日電 (記者柯高陽) 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性疾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多糖疫苗是常見的疫苗種類之一。我國科研人員近期在多糖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口服多糖疫苗。相關研究成果已由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
  • 巨曉棠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圖文)
    本網訊 2月5日,我校資環學院巨曉棠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在Nature氧化亞氮是重要的溫室氣體和平流層臭氧破壞者,自工業革命以來在大氣中的濃度成「高爾夫球桿」式上升,氧化亞氮的減排成為舉世關注的全球變化問題之一。全球大約2/3的人為氧化亞氮排放來自於施肥的農業土壤,因此,理解農業土壤中氧化亞氮的產生過程和控制因素就成為減排的先決條件。
  • 神奇的海藻活性物質——多糖篇
    海藻是海洋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海藻活性物質被發現和利用,廣泛應用於醫藥、食品、化工及農業等方面。海藻中生物活性物質主要有多糖類 、蛋白類、萜類、甾醇類、多酚類、環狀多硫化合物、大環內酯類等 ,近年來多糖類物質仍然是學者的研究重點,廣泛應用於各領域。
  • 孫飛課題組解析線粒體膜間磷脂酸PA轉運精細分子機理
    2020年8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課題組與香港城市大學範俊課題組合作研究成果 "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tochondrial phosphati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