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發展到今天,手機尤其是大屏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是生存必需品。出門可以不帶鑰匙、錢包,但絕對不能不帶手機。對於這一幾乎24小時都常伴手邊的物件,其衛生問題值得關注。據CCTV專題報導調查表明,手機表面充斥大量細菌,甚至有專家在實驗對比後表示,手機表面的細菌數量是衝水馬桶的十八倍之多,也就是說你可能每天都是抱著馬桶在吃飯玩耍。
髒與不髒取決於病原菌
當然,細菌的數量並不是判斷髒與不髒的決定性依據。判斷髒不髒的依據應該是看病原菌的數量多少,也就是會引發疾病的細菌多了才是髒。那麼手機上面的病原菌情況如何呢?CCTV專題報導中曾對一百個醫院護士的手機進行實驗檢測,結果表明有24%的手機上都存在病原菌。如果你是一個密切接觸公共環境的人,那麼你的手機被病原菌汙染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病原菌通過手傳染到手機表面,又在打電話時接觸到人的臉部皮膚、嘴、鼻子以及耳朵,這些病原菌絕大部分可以存活一周多,少部分甚至可以存活21天。
病原菌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致病細菌,長期接觸極易引發各種疾病產生。當然,不同的人免疫力是不同的,面對相同的病原菌有的人可能相安無事,而有的人則可能大病一場。近來《每日星報》就報導,英國一位33歲的母親在女兒剛出生兩周的時候,因為親吻了女兒一下,導致孩子不幸感染了皰疹病毒,失去行動和說話能力。這提醒我們應儘可能從細節處入手,關愛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手機是個極易被忽視的病源菌附著體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預防手段,手機觸控螢幕就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
安全有效的抗菌手法——銀離子抗菌
那麼日常生活中如何對手機進行有效的衛生處理呢?CCTV專題報導中的專家指出,用酒精,沾有清潔劑的溼巾擦拭都可以有效減少手機表面病菌。但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治標不治本,只能短時抑菌,而且長期用酒精消毒會出現花屏、變色等問題,損害手機屏幕
其實在日本等發達國家,「銀離子可以殺菌」的概念已廣為人知,因為1996年日本病原性大腸感菌感染事件,引起日本全國範圍內對抗菌材料研製開發的極大重視,也是目前日本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1]。銀離子,化學符號Ag+,是一種無機抗菌物質,靠庫侖引力牢固吸附於細胞膜上並擊穿細胞壁進入細胞內使細胞蛋白質凝固,細胞就會因喪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此外,銀離子Ag+也能破壞微生物電子傳輸系統、呼吸系統、物質傳輸系統,當菌體失去活性後,銀離子Ag+又從菌體中游離出來,重複殺菌,因此其抗菌效果持久[*2]。
銀離子Ag+的殺菌能力特別強,每升水中只要含億萬分之二毫克的銀離子Ag+,即可殺死水中的大部分細菌。尤其是六邊形納米銀粒子比球形和三角形納米銀粒子具有更強的抗菌性能[*3]。此外,相比市面上較多的有機化合抗菌物質(例如季銨鹽),銀離子Ag+在對抗多重耐藥菌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
手機殺菌解決方案
那麼如何將銀離子與手機結合呢?很簡單,手機貼膜。富士膠片已經將銀離子抗菌技術應用於手機貼膜上。富士膠片對銀的研究,從1934年企業誕生起就展開了。以感光材料起家的富士膠片,在積累的20萬種化合物庫裡,對銀離子的化合物滷化銀的運用,探究到了極致。由於滷化銀感光材料的感光度比非銀感光材料高得多,感色範圍寬,易得到彩色圖像,因此,它至今在感光材料中仍佔據重要地位。
憑藉80多年在膠片領域對「滷化銀」和「精密塗布」技術的研究成果富士膠片推出了Hydro Ag+銀離子手機抗菌保護膜。
普通的銀系抗菌膜只能從塗布膜表面的抗菌劑中釋放銀離子,因此抗菌性能較低,並且持續時間短,而富士Hydro Ag?銀離子抗菌保護膜運用精密塗布技術,使銀系抗菌劑在塗布膜中實現了立體結構,從內部到表面均勻架設親水高分子和親水基團,不僅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促進銀離子從銀系抗菌劑中釋放出來,還可以讓塗布膜中分散的銀系抗菌劑源源不斷地由內向表面釋放出銀離子,使得抗細菌、抗病毒功效持續達18-24個月,實現前所未有的高抗菌性能及高持續效果。
富士Hydro Ag?銀離子抗菌保護膜採用日本全進口材料,由銀離子Ag?抗菌層、PET基層、矽膠塗層、離型膜四層組成,但厚度僅為0.158毫米(移除離型膜後),且充分發揮了富士膠片卓越的光學制膜技術,該膜的PET基層輕薄、透光性好,能防眩光、防反射,極大提升了觀看液晶屏幕的眼睛舒適度;其3H硬度、安全防爆,耐磨抗劃傷的能力也能更好地保護手機屏幕;表面經過超親水塗層技術處理,可減少油汙和指紋,保持畫面的顯示完美;獨特的三段式離型膜設計,應用自主吸附式矽膠層,使氣泡容易消除,用戶自行貼膜非常方便簡單。
目前這款富士Hydro Ag+銀離子抗菌保護膜已經應用於華為Mate9、P9、iphone6及其以上的各種手機機型,另有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多種尺寸全面上市。
【*1】出處:夏金蘭,王春,劉新星 抗菌劑及其抗菌機理[4]結語
【*2】出處:李婷,鍾澤輝 載銀沸石抗菌劑的研究進展[J]。包裝工程,2011,32(3):107莫尊理,胡惹惹,王雅雯,何靜嫻 抗菌材料及其抗菌機理。[1.1]含金屬離子的抗菌劑
【*3】出處:劉鑫,任豔,周子軍,吳躍進,張從合,宋遠輝 納米銀抗菌機理及應用研究進展 [2.2]納米銀形貌
註: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