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華人傳統文化 敬請訂閱
請大家把我設為「星標」,避免失聯!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
1、送君一奇方!伴您度過這瘟疫流行恐慌之時
2、純真善良是最好的護身符
3、警戒色慾的故事
4、放下,放下,再放下
5、我一直在假裝修行....
6、末法時代,佛與魔的對話
7、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也不在廟裡
8、忍無可忍與大善大忍
9、天籟之音《醒來》,震撼心靈!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神仙出行坐騎大盤點 這些神獸誰最厲害(圖片:〔清〕丁觀鵬《洛神賦》圖卷局部 )
在古代神話中,各位神仙出行,他們都有自己的坐騎。如觀音菩薩的金毛犼,元始天尊的九龍沉香輦,太上老君的青牛,黃帝的龍,還有鳳凰、仙鶴和鹿等等,有的還不止一個。這些坐騎,就如同法力浩瀚的法寶一樣。一般來說,主人的法力越強,他的坐騎自然也就越強。
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
太上老君,簡稱老君,又稱太上混元老君、道德天尊、混元老君等。
太上老君的坐騎非同小可,按照歷史記載,是老子出關以前都跟隨著他的。幾乎老君經歷的所有劫難,青牛都陪伴在他的身邊。青牛下凡後所表現出來的非凡實力也說明了這一點。
青牛變成的魔王在《西遊記》中被稱作「兕大王」「獨角兕大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騎。因看守它的童子偷吃了煉丹房中的「七返火丹」而昏睡,被它掙脫鎖鏈逃到下界,來到金兜山金兜洞興妖作怪。神通廣大,曾用「金剛琢」套走孫悟空的金箍棒,哪吒的六件神兵,託塔天王的寶刀,火德星君的火器,十八羅漢的十八粒金丹砂,只有黃河河伯的水器沒被套走,但也無法淹死它,「普天神難降」。最後如來佛祖暗示孫悟空,才使青牛被太上老君收回宮中。
 太上老君的青牛(圖片:〔宋〕緙絲青牛老子圖)
青牛精還有個屬性,就是煞神。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九「撒豆谷」記載:漢世京房之女,適翼奉子,奉擇日迎之,房以其日不吉,以三煞在門故也。三煞者,謂青羊、烏雞、青牛之神也。凡是三者在門,新人不得入。或者說,青牛精本來是一種煞神,但是被老君制服了。老君騎著它出關化胡,可謂老君的第一功臣。
青牛在《封神演義》中被稱作「板角青牛」,老子曾騎著它下界助姜子牙破「誅仙陣」「萬仙陣」。
元始天尊的坐騎——九龍沉香輦
元始天尊是三清尊神之一,與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合稱「三清」。九龍沉香輦是玉清元始天尊的代步鑾輿。
《封神演義》中這樣描寫元始天尊出行:閒騎逍遙四不相,默坐沉檀九龍車。飛來異獸為扶手,喜託三寶玉如意。白鶴青鸞前引道,後隨丹鳳舞仙衣。羽扇分開雲霧隱,左右仙童玉笛吹。黃巾力士聽敕命,香菸滾滾眾仙隨。
看來,九龍沉香輦是去正式的、重要的場合時用的。消閒時,元始天尊就騎四不相。
去看黃河陣時,元始天尊拍著飛來椅,徑進陣來;沉香輦下四腳離地二尺許高,祥雲託定,瑞彩飛騰。
這沉香輦可是靈物,也會有玄妙變化。元始天尊去看誅仙陣時,把輦一拍,命四揭諦神撮起輦來,四腳生有四枝金蓮花;花瓣上生光;光上又生花。一時有萬朵金蓮照在空中。元始坐在當中,徑進誅仙陣門來。
元始天尊的四不相是什麼樣子呢?《封神演義》中這樣描寫:麟頭豸尾體如龍,足踏祥光至九重。四海九洲隨意遍,三山五嶽霎時逢。
紂王朝哥大軍徵伐西岐,兵臨城下,張桂芳兵敗後有四個騎怪獸的道人來助他。姜子牙軍中戰馬經不起那異獸惡氣衝來,都骨軟筋酥,子牙及兩邊戰將都跌翻下馬,於是子牙二上崑崙走一遭。原始天尊讓白鶴童子把他的坐騎四不相牽來,對子牙說:「姜尚,也是你四十年修行之功,與貧道代理封神,今把此獸與你騎往西岐,好會三山、五嶽、四瀆之中奇異之物。」此後姜子牙就穩騎四不相徵戰了。
元始天尊的四不相
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犼
觀音菩薩的坐騎是金毛犼,又名「朝天吼」。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犼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
據說,犼兇猛異常,別說吃人,連蛟龍都不是它的對手。清代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記載:「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鷙猛異常。每與龍鬥,口中噴火數丈,龍輒不勝。康熙二十五年夏間,平陽縣有犼從海中逐龍至空中,鬥三日夜,人見三蛟二龍,合鬥一犼,殺一龍二蛟,犼亦隨斃,俱墮山谷。其中一物,長一二丈,形類馬,有鱗鬣。死後,鱗鬣中猶焰起火光丈餘,蓋即犼也。」
 觀音菩薩(圖片:元人觀音大士像局部)
吳承恩在《西遊記》第七十一回中寫孫悟空在麒麟山戰勝了會使用出火出煙出沙的金鈴兒的妖怪賽太歲後,遇上觀音菩薩來收尋此怪,觀音菩薩告知悟空:此怪是其胯下坐騎叫金毛犼,因牧童盹睡,失於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與朱紫國王消災也。觀音菩薩喝了一聲:「那怪打了個滾,現了原身,讓菩薩騎上。只見這金毛犼四足蓮花生焰焰,滿身金縷迸森森,大慈悲回南海不題。」從漢代起,特別是到明朝,喜愛鑄造觀音騎犼的青銅器,用來朝拜。
《封神演義》中,慈航道人破了四象陣,拿下金光仙。南極仙翁在篷下等候,見金光仙跌下篷來,遵老子命令,將金光仙頸上連拍幾下:「這業障還不速現原形,更待何時!」金光仙情知不能脫逃,就地一滾,現出原形,乃是一隻金毛犼。仙翁至蘆篷回復法旨。元始分付:「也與他頸上掛一牌,書金光仙名諱,就與慈航為坐騎。」慈航道人後來成於佛教,就是觀音菩薩。
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頭青獅。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其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象徵智德、正德。
文殊菩薩——青獅(圖片:〔清〕裘王氏繡線文殊大士像)
《封神演義》中,文殊廣法天尊破了太極陣,命人拿下虯首仙。元始天尊命南極仙翁將其打出原身,乃是一個青毛獅子,剪尾搖頭,甚是雄偉。元始吩咐:「就命廣法天尊坐騎,仍於項下掛一牌,上書虯首仙名諱。」文殊廣法天尊后來成於佛教,就是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六牙白象,白象代表是願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佛教稱六牙白象為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徵願行廣大,功德圓滿。普賢菩薩象徵理德、行德,其道場在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脅侍。
普賢菩薩(圖片:十二世紀絹絲畫)
《封神演義》中,普賢真人破了兩儀陣,命黃巾力士拿下靈牙仙。老子命南極仙翁速現靈牙仙原身。南極仙翁領令,將三寶玉如意把靈牙仙連擊數下。靈牙仙就地一滾,現出原形,乃是一隻白象。老子分付:「將白象頸上也掛一牌,上書靈牙仙名諱,與普賢真人為坐騎。」普賢真人後來成於佛教,就是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
地藏菩薩的坐騎名為「諦聽」,其造型是虎頭、犀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特異別致,不同於凡間動物。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而得名,被尊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
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圖片:清代地藏王菩薩像)
相傳諦聽能分辨世間一切善惡賢愚。《西遊記》中有這樣的描述:那諦聽若伏在地下,一霎時,便可將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蠃蟲、鱗蟲、毛蟲、羽蟲、昆蟲,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顧鑑善惡,察聽賢愚。
黃帝——龍
遠古時代,黃帝是一位非常賢明的君王。在黃帝時代也是古史上的大發明期,舟車、曆法、算術、音樂以及絲織等百姓生活日用的基礎,幾乎都是在這個時代發明的。
根據文獻記載,黃帝離世之時在鼎湖鑄鼎,鼎成有飛龍乘彩雲,黃帝駕龍而歸天。
乘龍升天(圖片:[宋] 馬遠 《乘龍圖》 )
張天師的坐騎——黑虎
張天師即張道陵,是道教正一派的創立者,被道教奉為教祖。在東漢時期朝野混亂,身為教祖的張道陵天師與眾位道士一起抵禦外敵。張天師手持七星法劍威風凜凜,胯下坐騎黑虎協助其降妖伏魔,為民除害。百姓家中也會懸掛有張天師的畫像,而畫中張天師的坐騎黑虎,乃是百獸之王,黑虎,相傳其名為墨紋,是神仙驅除邪魔外道的強大借力。大約從宋朝開始,每逢地臘端陽日,家家戶戶都懸掛著張天師馭虎像,用以避邪迎福。
張天師的坐騎——黑虎
很多神仙最中意仙鶴
《詩經》上說「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聽起來就充滿了仙氣。《相鶴經》上說鶴是陽鳥。這種鳥生下來後十六年小變,六十年大變,一千六百年才最終定型,變成白色。還說這鳥二年落胎毛,三年頭變紅,七年後就能飛到雲中,再七年學跳舞……一千六百年後飲而不食——這哪裡是鳥,分明就是個修仙者。
所以這種鳥深受神仙們的喜歡,養在自己身邊,出門還能當坐騎,多麼愜意。而且鶴這種鳥兒不比龍鳳,龍鳳一旦出動鬧得沸沸揚揚,鶴這種鳥兒看起來就很安靜,飛起來也很優雅,很符合一些神仙需要。
乘鶴
《列仙傳》上說王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跟著一個道士浮丘公修仙,三十年沒有回家。家裡人出來找他,他對家人說:「七月七日在緱氏山可以見到我。」到了這天,人們果然看見王子喬騎著一隻白鶴站在山頭,頻頻向大家示意,幾天之後就騎著仙鶴飛走了。
其實在天上,作為神仙坐騎的神獸遠遠不止這些,麒麟、四不相、獅子、馬、驢、羊、鹿、虎、鯨、龜等等都可以成為神仙的坐騎,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喜歡可隨意讚賞,算是對我們的支持和鼓勵吧,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