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社會閒散人員」?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0-12-27 新京報網

  4月19日上午,溫州蒼南城管在執法時與菜販發生爭執,過路男子黃祥拔見狀拍照,執法城管對他發起攻擊,用榔頭擊打致其倒地吐血,事件隨後演化為波及全縣的群體事件,現場近千市民圍困打人者。

  又是城管打人事件,又是路人拍照被打,其中還包括了此類事件中常見的詞彙:臨時工、社會閒散人員。

  據蒼南官方通報,5名被打城管全是「臨時工」,衝突中2人嚴重受傷;4月20日晚,蒼南警方抓捕十餘名現場「挑事」的涉案人員,「多為縣城及周邊的社會閒散人員」。

  何為「社會閒散人員」

  蒼南縣官方稱,「挑事」的是「社會閒散人員」,那何為「社會閒散人員」呢?

  「社會閒散人員」一詞是計劃經濟時期意識形態的產物,包括「社會」和「閒散人員」,指的是社會上的閒人和散人。閒人和散人用「社會」來限定範圍,似乎無意中表明,該群體的數量不在少數。

  2008年,光明網刊發的一篇稿件中分析「社會閒散人員」:閒散人員,是由閒人與散人組成的。之所以在「閒散人員」前面加上「社會」的定語,是因過去人們將單位與社會看成是一個對立的概念。在習慣於將人按單位,按組織「規劃」和固定起來,便於管理的「治人者」看來,這些人因其自由游離而難以約束,從而有危險性。

  2010年,許昌日報一篇文章中這樣形容「社會閒散人員」:所謂「社會閒散人員」本來是特指社會上沒有固定職業、沒有穩定收入、沒有正式單位,處於賦閒和分散狀態的一部分人員。

  由此可見,「社會閒散人員」原本意指沒有工作,沒有單位的社會成員,這部分群體理應受到社會的同情與關注。

  光明網稿件認為,很多「社會閒散人員」確實是被拋棄,被孤立的社會群體,他們也許並不想閒著,他們也想找點事情做,他們也要養家餬口;他們也許並不想散著,他們也想得到機構組織的關心救助。他們之所以閒著,不排除社會沒有創造機會讓他們有事可做,也不排除政府沒有允許成立更多的民間組織來吸納他們。

  許昌日報文章也認為,「社會閒散人員」是值得同情、需要照顧的「弱勢群體」。可令他們始料不及的是,他們的名義老是被人盜用,清白也總是遭到玷汙,「整日辛辛苦苦為生計奔波,哪有閒心和餘力去鼓譟鬧事?即使有個別品行不端、遊手好閒的無業游民尋釁滋事,也決不敢公然挑戰法律秩序。」

   「社會閒散人員」的異化

  回溯近年來見諸報端的多起事件,眾多肇事罪責被歸咎於「社會閒散人員」。

  2007年11月新京報報導,到北京大學旁聽課程的學生被要求辦理旁聽證,辦理者需出具學校或者所在單位證明,為防止「社會閒散人員」破壞課堂秩序,減少校園盜竊,「社會閒散人員」沒有資格辦理。

  2008年7月中國青年報報導,雲南省普洱市孟連自治縣發生一起群體性突發事件,該市副市長表示,圍攻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的500多名群眾中,有一些是「社會閒散人員」。

  2013年10月法制日報報導,遼寧鞍山政府凌晨3點行動拆除「違建」。公安、城管和「社會閒散人員」相互配合,先由警察把留守工人抓起來;緊接著手持砍刀、棍棒的社會人員維持秩序,驅趕圍觀者;城管再指揮機械作業。三輪強拆過後只留下一片廢墟。

  由此可見,本是社會弱勢群體的「社會閒散人員」,異化成了地痞流氓、歹徒暴民的代名詞,一些地方在街頭打出「嚴厲打擊社會閒散人員違法犯罪」的宣傳標語,甚至新聞報導也把惡名加到「社會閒散人員」頭上:社區嚴管無身份證暫住證以撿破爛為主的「社會閒散人員」、民警喬裝成「社會閒散人員」抓獲送毒男子……

  莫輕易給「社會閒散人員」扣帽子

  其實,那些氣焰囂張、有恃無恐,甚至裝備了挖掘機、鏟車等「重型武器」,在光天化日之下隨意行兇打人、殺人的所謂「社會閒散人員」既不閒也不散,大都是被某些利益集團所收買利用,有些甚至還有官方背景。他們之所以要打著「社會閒散人員」的旗號為非作歹,就是企圖利用人們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法不責眾」的陋習,矇騙社會輿論,逃避法律制裁。

  生活在底層、沒有職業、沒有本地戶口,本身就需要政府的幫助,可是卻被戴上一頂「社會閒散人員」的帽子。2008年,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曹林就曾在評論中呼籲,不要隨便給人戴「社會閒散人員」的帽子。

  一旦扣上了帽子,「出了壞事就會想到他們,會更多查他們的證件,更多像犯人一樣盯著他們,這對他們精神上產生的邊緣感和壓迫感是很強烈的」。於是,社會就會在「不安定分子」、「社會閒雜人等」、「刁民」中被撕裂,社會衝突就會加劇。

  白菜從來不讀書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焦點

  • 別讓社會閒散人員成為又一個不明真相
    記者昨日從貴陽市雲巖區城市綜合執法大隊獲悉,一批社會閒散人員以1米收費4000元的標準,出租延安西路一處人行道,導致大批擺攤設點的小商販違法佔道經營。(9月8日金黔在線)      又見社會閒散人員。怎麼好事從來不沾邊,而一有壞事發生,總是要提到他們呢?誰是社會閒散人員,公民怎麼就有「閒散」與「不閒散」的區分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有的檔口只掛出兩三排衣服當作樣品,更多的服裝店甚至沒有衣服,只有一堆堆打包好的黑塑膠袋,上面貼著號碼或顧客的暱稱。這些店鋪的服裝都是「大牌」,少則幾十元一件,貴的幾百元一件。除了Nike、Adidas等運動品牌,還有Canada Goose(加拿大鵝)、Burberry(博柏利)等高端甚至奢侈品牌,應有盡有。
  • 被偷走的31年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最終無果後,他回到丟失兒子的原地,等待兒子回來找他。這一等就是31年。2018年8月,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韓峰最終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兒子,2019年1月6日,父子相認。為了節省開支,韓峰在家做好午飯,帶到修表攤。新京報記者王瑞鋒 攝「尋人成了自己一個夢想,尋遍全中國,也得找到你。」
  • 安·蘭德的魅影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在美國這樣一個多元社會,安·蘭德的思想其實只代表一部分人,卻在身後被賦予「美國商業文化代言人」的稱號,地位幾乎被神化。安·蘭德的魅影,何以俘獲這些當代的躁動心靈?  新京報記者 柏琳  女王陛下,你是美國社會永遠的局外人
  • 當養老院遇上幼兒園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不同的兩套管理人員分別負責老人、孩子的日常照料和護理。老年公寓和幼兒園有各自的廚房、餐廳,每天有不同的食譜搭配,還有各自獨立的生活區域。沒有管理人員帶著,雙方都不能到對方的區域活動。新京報記者王翀鵬程 攝從孩子的角度看,他們受到的影響不像老人那麼明顯。4月2日,一名武昌路幼兒園的家長告訴新京報記者,報名前,她並不知道這裡實施老幼同養。如今孩子上到中班,她沒發現孩子有明顯變化。但餘小燕認為,因為經常與老人相處,孩子們見到生人更有禮貌、更大方了。
  • 北京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快訊 2016年10月14日,北京籠罩在霧霾中,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汙染物積累明顯,空氣品質達到重度汙染水平。13日16時,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拉響空氣重汙染藍色預警。預計明天受降水影響,空氣品質將逐步改善。
  • 編輯:陳莉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 5月14日消息,近日證監會依法對康美藥業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決定對康美藥業責令改正
  • 一個省會城市單雙號限行的40天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段睿超 攝2018年11月19日下午,鄭州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的通告》,要求2018年11月21日至12月31日的每天7時至21時,鄭州市四環以內(不含四環)的所有道路,單號機動車單日行駛,雙號機動車雙日行駛。
  • 「社會閒散人員」這個提法不妥
    每當發生群體性事件,在官方的通報中,事件背後不時會出現「社會閒散人員」的影子,這幾乎是一種標準答案,過去貴州甕安的群體性事件是這樣說的,後來雲南孟連的群體性事件也是這樣說的。  應該認為,隨著經濟改革的發展,現在再提社會閒散人員已經很不合時宜,甚至是非常可笑的。
  • 記者:張靜雅 倪兆中 編輯:郭琛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雅 倪兆中)今天(6月14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原校長寧濱因車禍在北京遇難
  • 記者:張妍頔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快訊 (記者 張妍頔) 第五屆網際網路大會正式在江南水鄉烏鎮拉開帷幕,去年展出的共享單車ofo和摩拜今年已經不見蹤跡
  • 早讀:新的一天,從這份新聞早餐開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行政法與民法不同,主要目的在於規範國家機關的公權力,建立並維護社會秩序。現實中,許多法律關係不止限於民法或行政法領域,而是存在多領域交叉,需要多種法律相互配合、共同規範。比如個人信息保護、優化營商環境等,都需要行政機關參與,保護智慧財產權、高空拋物調查等,同樣需要行政機關的配合。有學者統計,民法典中涉及行政法律規範的條文有100多個。
  • 失業者「討伐」歐巴馬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有工人和失業者表示,無論歐巴馬還是羅姆尼,「誰為我們提供穩定的工作,我們就投票給誰」。經濟困難時期,素有「得經濟者得大選」的說法。眼下,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最後100小時對決,他們該怎麼討好這些製造業工人和失業者呢?  製造業之都凋零  廢棄的工廠、空曠的街道、焦慮的眼神……這些景象在美國老牌製造業重鎮格林威爾隨處可見。
  • 新華網:對北大清理"社會閒散人員"說兩句
    新華網:對北大清理"社會閒散人員11月2日,北大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與即將開始的本科評估有關,但更主要的還是維持正常教學秩序,堵住擠佔學校教學資源的個別社會閒散人員。(11月3日《法制晚報》)    儘管我不同意無論什麼都扯到大學精神,動輒拿「兼容並包,思想自由」說事,但一句閒散人員還是讓人頗不舒服。何謂閒散人員?一句閒散人員透露出北大校方居高臨下的傲慢,也流露出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固執。
  • 刀鋒邊緣:愛滋陰影下的手術困境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他原計劃在五一期間和未婚妻舉辦婚禮,訂好了酒席,發完了請柬,但突然捲入了一場抵抗HIV病毒的戰爭。 害怕說出實情後未婚妻「來醫院鬧」,陳子陽選擇了保密。「如果有感染愛滋病的可能,誰敢和你一起生活,誰敢找你看病?」在他看來,愛滋病是個巨大的汙名,在最終檢查結果出來前,他不打算向任何人透露。
  • 刺死辱母者於歡的罪與悔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16年4月14日,山東冠縣女企業家蘇銀霞在工廠接待室被高利貸催債人員侮辱,目睹母親受辱的於歡持水果刀刺向了討債者,致使一人死亡,三人受傷。2017年2月17日,山東省聊市中級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無期徒刑。
  • 乞討老人蹲郵局清點成堆零錢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常年在西客站附近乞討;職員稱老人最近連續三天數錢匯款,誰幫忙數就給誰百元小費  新京報訊 (見習記者郭永芳 劉素宏)近日,一位老人蹲在郵局大廳內清點大堆零鈔的照片被發到網上,引發眾多網友關注。新京報記者昨日多方證實,這名老者常年在西客站附近乞討,而他也總是提著大袋的零鈔,不定期到建國門內大街的郵局點鈔匯款。
  • 九頭鷹口罩防霾、透氣性言過其實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3月13日,新京報記者選擇市面上有代表性的幾種口罩,邀請美國TSI集團中國公司技術人員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包括九頭鷹納米PM2.5口罩在內的多款被檢口罩過濾效果均低於45%。針對實驗結果,專家表示,因其對微塵吸附能力有限,破裂後碳顆粒易吸入口鼻等因素,活性炭防霾口罩並非最佳選擇。
  • 京城最後的國營副食店:給街坊留住老味道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從今天起,我們推出「我愛你中國」系列報導,從尋常百姓家打撈歷史,在個體悲欣中窺見社會。而這所有的變與不變,都將激蕩成一首「我愛你中國」的讚歌,推著吾國吾民闊步前行。馬上60了,明年三月就是他這個老職工工作生涯的尾聲,「誰來接這個班,誰來傳承北京的副食行業的文化?」李瑞生時不時就想想。  新京報記者 王雙興  ■ 同題問答  新京報:今年對你影響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 南昌大學叫南大 南京大學不幹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南昌大學章程簡稱南大,南京大學表示關切;教育部對高校章程中簡稱未有詳細規定  新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