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闖禍了怎麼解決?利用「自然懲罰法則」,糾正孩子的錯誤

2020-11-03 老花經驗談

孩子闖禍了怎麼解決?利用「自然懲罰法則」,糾正孩子的錯誤

很多家長都會碰到孩子闖禍的情況,但各自應對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有些家長會選擇打罵孩子,而有些家長會選擇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

案例分析

寶媽小娟發現她的孩子最近變化實在太大了,以前孩子還比較乖巧,自從上次在外面闖禍被家長訓了一頓之後,變得乖戾囂張無比。那次事情是孩子在外面和小夥伴玩耍,但和旁邊一群孩子發生了糾紛。孩子在團體小領導的摻合下,居然先和其他孩子動起了手,不過孩子自己沒有受傷,反而把那個打架的孩子抓傷了。

小娟過去後一直在向對方家長賠禮道歉,看到孩子油鹽不進不肯道歉的樣子,小娟憤怒地當面打起了孩子,這時對方家長才態度滿意地走了。事後孩子憤憤不平地對媽媽說:"我也被人家欺負了,你總是知道教訓我,怎麼不能像其他人的媽媽一樣保護我呢?"小娟內心也很無奈,明明是孩子自己做錯了事,他為什麼總是不認錯呢?

其實這只能說明,小娟粗暴式的教育方法,沒有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不過有時候孩子犯錯並不是主動的,他們闖禍也有其他的原因。

孩子闖禍的大部分原因?

1、孩子被迫"反擊"

有些孩子其實本性也很溫和,但越是表面看上去老實的孩子,可能越會突然給家長帶來一個巨大的麻煩。就拿小娟的孩子來說,他們一群人在外面玩被其他孩子打擾了,可能孩子這邊一開始是有理的一方。

但雙方吵來吵去矛盾逐漸加深,再加上小團體之間的推波助瀾,讓孩子產生了被迫"反擊"的想法。他為了保護自己和小團體的所謂"利益",率先挑戰起了對方。然而孩子這種不恰當的反擊形式,更容易闖下比較大的禍端,因為孩子們尚不懂事,很容易傷害到他人。

2、孩子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

還有孩子原本也是很平和的,但他們的父母可能工作比較繁忙,平時缺少了對孩子的關心。這讓孩子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可能會故意闖出一些小禍。比如孩子在學校故意不交作業,或者故意考試發揮得不好,使得老師把父母叫到學校去,引起父母對自己生活和學業上的關心。如果是出於這個原因的話,其實孩子的本意也只是想喚起父母的注意,只不過沒有把握好方法。

3、孩子不懂事

孩子還處在成長期,他們不懂成年人之間默認的各種交往原則。孩子們尚不知事,他們對社會觀念比較淡薄,他們被其他的孩子欺負或冒犯了,會不顧忌地反擊回去。但如果是成年人受欺負了,成年人或許會隱忍,或許會選擇一個比較恰當的方式反擊回去。而孩子們不懂事的莽撞,恰恰會影響到其他人。

所以家長們如果你們的孩子經常闖禍的話,他們可能也不是主動要闖禍的,或許這背後也有自己的隱情。但家長想讓孩子好好反思的話,可以利用自然懲罰法則來教育孩子。

什麼是"自然懲罰法則"?

有一位國外的教育學家,在他的一本經典著作中,提出"孩子應承受的懲罰,應該是他犯下的過錯所帶來的自然後果。"換個意思說,孩子應該承擔的懲罰,就是自己去收視他闖下的爛攤子,而家長不要橫加幹涉。因為只有孩子自己去承擔責任,他才會銘記這場教訓!

如何利用"自然懲罰法則",糾正孩子的錯誤?

1、不幫忙收拾爛攤子

當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要急著幫忙去收視爛攤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去面對這一後果。比如說孩子無意中冒犯了別人,家長先不要衝出去道歉,也不要急著教訓孩子,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去道歉。只有孩子自己感受到了犯錯後的尷尬、羞辱等等體會,他才會真正對自己的行為有所反思。

2、提供必要的協助

不過如果孩子犯的錯誤比較嚴重,比如打傷了其他孩子,或者損害了他人的物質利益,這時候孩子自己肯定承擔不了後果。家長這時需要提供必要的協助,比如主動向對方提出補償等等。

3、家長要以身作則

而家長在孩子面前,也要表現出典範的態度。因為孩子是會有樣學樣,如果家長自己遇到難事都能逃則逃,那麼孩子也不會願意主動承擔後果的。所以家長要表現出自己身上應有的擔當和責任感,才能教導好孩子!

現在各類闖禍的熊孩子是越來越多,很多家長為此感到發愁。作為家長的你,有什麼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分享呢?

相關焦點

  • 孩子犯了錯,讓他嘗嘗「自作自受」的滋味!
    所謂自然懲罰法則,就是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讓他嘗一嘗「自作自受」的滋味,強化痛苦體驗,從而吸取教訓,改正錯誤。例如,孩子不愛惜家裡的東西,總是會弄壞一些東西,一次他把吃飯坐的椅子弄壞了,那麼家長就不妨毫不留情地讓他連續幾天站著吃飯。簡而言之,自然懲罰法則的關鍵就是讓孩子感到受懲罰是自作自受,是應該受懲罰的。比如小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中國人習慣於立刻扶起來,甚至寵溺地跺幾腳,說導致孩子摔倒的罪魁禍首——地幾句。
  • 孩子在學校「闖禍」怎麼辦?家長可以幫孩子分析錯誤,但不能打罵
    這種事情,怎麼看都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辰辰被開除的原因,或許並不只是這次扣牆。不過,這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活當中,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很淘氣的。像辰辰這種年紀的孩子,對於金錢還沒有任何概念,但是對勞動是有概念的。如果像辰辰父親那樣,選擇用錢去彌補孩子的損失。那孩子就會對自己的錯誤,沒有足夠的認知,覺得自己做的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甚至根本不會覺得是一個錯誤。
  • 孩子在學校「闖禍」怎麼辦?家長可以幫孩子分析錯誤,但不能打罵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小孩子闖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最近,重慶有一個名叫辰辰的三歲小男孩,卻為自己闖的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辰辰在幼兒園內,因為好奇的原因,摳掉了幼兒園牆上的抹灰層。一個三歲的孩子,因為摳壞了幼兒園的牆,所以就被開除了?這種事情,怎麼看都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辰辰被開除的原因,或許並不只是這次扣牆。不過,這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活當中,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很淘氣的。
  • 培養孩子健康發展的九大教育法則,家長一定要知道
    性格好,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更能吃苦,不輕易放棄。孩子性格身心的發展,不是無跡可尋,只要用心,家長一定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這九條培養孩子健康發展的黃金教育法則,家長們趕緊學起來吧!
  • 別讓「孩子還小」毀了孩子,教育孩子的時候,請遵循「漏鬥法則」
    儘管這邊的家長一直在道歉,但是寶媽還是不樂意,一邊心疼孩子,一邊滿臉不開心的走了,留下了另外幾個人尷尬。要知道,「孩子小」這樣的藉口家長要謹慎用,不能因此耽誤了孩子。一、什麼是「漏鬥法則」?所以我們在批評和安撫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不能覺得孩子小就什麼都可以理解,一味地原諒。★★少比較「為什麼隔壁小強都能乖巧懂事,就你天天給我闖禍?」其實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這樣說話,因為這不僅否定了孩子本身,還否定了孩子的存在。
  • 培養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9條黃金教育法則,家長必讀
    ▼親愛的家長:教育孩子絕對不可簡單粗暴,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父母在陪伴孩子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今天和大家分享教育界的9大黃金法則。讓父母教育孩子有方法,孩子健康成長每一天!
  •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關於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都是有心無力,尤其是在孩子小時候,犯錯又不能打,說教孩子又不聽,每次孩子闖禍了家裡還總是會有老人維護著,所以即使想給孩子立規矩,也難以貫徹。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利用費斯汀格法則。費斯汀格法則費斯汀格法則其實就是一件事的十分之一是自身發生的,這十分之一把握住了,剩餘的百分之九十都可以把把握住,可以讓事務按照自己的預期發展。
  • 孩子在學校「闖禍」了,父母接了老師電話後應該怎麼辦?
    以前常聽同事說,最怕下午三四點鐘時候的老師電話,多半是「告狀」的,因為表現優秀的一般會在班級群裡直接表揚,中不溜的就沒聲音,私聊的多數就是孩子在學校闖禍了。作為一個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媽媽,周五的時候我也終於體驗了一把同事的感覺。
  • 自律的娃都是別人家的牢記這十條育兒黃金法則你家孩子越來越優秀
    育兒法則三:狼性法則,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育兒法則四:夢想法則,孩子成長需要夢想。育兒法則六:自然懲罰法則,讓孩子自已承擔過錯。育兒法則九:延遲滿足主義,從小培養孩子的耐心。育兒法則十:感覺剝奪,讓孩子自已品嘗生活的滋味。
  • 孩子的錯誤其實很好糾正,就看你怎麼去說
    描述性的表揚有助於孩子保持良好的習慣,還可以用於糾正孩子的錯誤。我們舉個例子來說。這種糾錯就是無效的,脾氣溫順點的孩子面對這樣的情況,可能會乖乖地把錯誤按你說的改正過來,但他們的潛意識可能會想,「我怎麼又錯了」、」我記了好幾次了,怎麼又忘記了」、「每次都錯,我真笨」……。
  • 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不服管教,父母要利用魚缸法則教育孩子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可以利用"魚缸法則"來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許有些父母對魚缸法則有些不理解,接下來將為大家講述一下魚缸法則的由來。三、父母要如何利用"魚缸法則"管教孩子美國心理學博士約翰.格雷曾說過:被管控的人生將難以成功,人生的成功不是來自於守規矩,而是來自於獨立的思考,來自於聽從內心的願望。
  • 懷疑偷拿28元,母親失手打死女兒——父母和孩子相處的九大法則
    , 不要急著教他怎麼去做,你只需要告訴他應該做成什麼樣就行了,必要時給他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就算再發火,它也發生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複犯這個錯誤,並要收拾這個錯誤帶來的殘局。孩子犯錯時,了解事情的情況,並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法。
  • 孩子闖禍家長都給兜著?地毯型父母,只會讓孩子「吃不了兜著走」
    孩子的媽媽對老闆說:"不好意思啊,孩子還小,不懂事,你看這個大概需要多少錢,我會賠償的。"最後孩子的媽媽跟老闆解決了賠錢的事情後,又和孩子再看了下其他標本就走了,全稱沒有對孩子進行什麼教育,也沒有讓孩子跟老闆道歉。
  • 孩子說英語出現語法錯誤,需不需要糾正?
    孩子出口全部是語法錯誤,需要糾正嗎?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等錯誤根深蒂固改不過來了怎麼辦?
  • 孩子說話磕磕巴巴?別著急糾正,會破壞孩子的「自我糾正能力」
    顧名思義,"自我糾正能力"就是自己糾正自己錯誤的能力。也就是說,孩子出現了錯誤,孩子身上的"自我糾正能力"就會幫助孩子,讓孩子自己糾正自己的錯誤。孩子有了這種能力,父母根本就不用花費太多的心思在糾正孩子的錯誤上面。那麼,為什麼孩子說話磕磕巴巴呢?
  • 試試這幾招,讓孩子服服帖帖
    有種教育方法叫「自然懲罰法則」在一本心理學的書上,小編看到過一句話,很有道理,那就是當孩子犯了錯後,作為家長第一時間不是對孩子錯誤的行為進行指責,而是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犯了錯,應該自己去承擔後果,並且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從而讓他自我反省,彌補過失。這個就是所謂的「自然懲罰法則」。
  • 孩子愛說謊的家庭都有這幾個特質;育兒做好4點,糾正孩子壞習慣
    繼而大動肝火,逼著孩子承認錯誤,並承諾以後不再撒謊。01 家長經常嚴厲懲罰孩子不少家長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孩子面前十分嚴厲,一旦孩子不小心犯錯就會遭受父母的責罵、懲罰。但讓孩子不犯錯,這可能嗎?孩子一犯錯,家長就嚴厲懲罰,這就會導致孩子為了逃避懲罰,通過撒謊對家長隱瞞錯誤。
  • 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家長忽視「漏鬥法則」,孩子長大就毀了
    然而,父母看到孩子這副不懂事的模樣,就會更加著急地想要糾正孩子的行為。結果,父母越是糾正孩子,孩子越是感覺到不耐煩。最終,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那些深知孩子缺點的同齡孩子,便會不再想與孩子交流交往了。教育孩子,父母必須熟知"漏鬥法則""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糾正這個錯誤的觀念,父母必須要知道"漏鬥法則"。那麼,什麼是"漏鬥法則"呢?
  • 如何讓孩子學會「糾正錯誤」?認識錯誤只是其一,重要的還有這些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犯錯誤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家長要很理性的看待孩子犯錯,並起到引導的作用,幫助孩子主動認識到錯誤,並進行糾正錯誤。
  • 糾正孩子錯誤的握筆姿勢,太實用了!(轉給家長)
    一個錯誤的握筆姿勢,能像蝴蝶效應一樣,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帶來長期的不良影響。有數據顯示,80%的孩子握筆姿勢都存在問題!這些錯誤的握筆姿勢會直接導致9孩子手形扭曲、骨骼變形,近視、駝背,容易疲倦、做功課的速度慢,字體亦不美觀,有甚者將導致孩子對寫字和學習產生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