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長會再三叮囑我們,不能摳肚臍眼,小心腸子會爛掉,但幾乎沒有人會聽家長的叮囑,都會忍不住摳肚臍眼。肚臍眼很有魔力,不知為何,看到就會莫名想摳一下,摳肚臍這件事,幾乎每個人都做過,在摳完泥之後,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聞一下泥。不聞不要緊,一聞簡直要被燻死。肚臍眼裡面的泥,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臭?經常用手摳肚臍眼裡面的泥,對身體會造成什麼影響?今天就來一起解開肚臍的秘密。
肚臍裡面的泥,是什麼?為什麼很臭?
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裡面時,母親主要通過臍帶來為我們輸送營養,出生之後,臍帶沒有用了,把臍帶剪掉之後,留下的臍帶會退化,其中的動靜脈會閉鎖,就會在肚子上形成一個肚臍。肚臍其實就是剪掉臍帶後留下的疤痕,是每個人人生中第一個疤痕。
肚臍裡面的皮膚並不是像人體表麵皮膚一樣平整,肚臍裡的皮膚是非常皺的,由於肚臍是個洞,因此它還特別容易積累細菌和灰塵。落在肚臍裡面的細菌和灰塵,會和此處分泌的汗液、油脂,以及皮膚脫落的細胞相混合,這些物質混合在一起後,就形成了「泥」。這些泥在肚臍裡面呆著,會滋生細菌和發酵,於是就會變得特別臭。
用手摳掉肚臍裡面的泥,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
很多人都有用手摳肚臍的經歷,有些人還會經常的用手摳肚臍。肚臍周圍的皮膚比較薄,比較脆弱,用手摳肚臍,會使得皮膚受刺激,變得紅腫,這樣你就會感覺肚子特別痛。很多人摳完肚子,會感覺肚臍周圍特別痛,說明肚臍周圍的皮膚多半被你摳破了。倘若你經常摳肚臍,每次摳的時候還特別用力,並且摳肚臍前還經常不洗手,容易引發感染,肚臍會出現發炎的情況。
肚臍和腸道並不相連,摳肚臍並不會使腸子爛掉,但是肚臍和內臟比較近,摳肚臍容易引起內臟的神經發射,會刺激到內臟,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腸胃會感覺不舒服,會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偶爾摳肚臍問題不大,最多也就是腹痛和腹瀉,倘若你經常摳,手部的細菌可能趁機進入內臟,使腸胃感染,引發腸胃方面的炎症。
身體有自潔能力,肚臍裡面的泥多到一定程度,它會自動地被人體排出,會在你運動、活動的過程中,泥會被身體顛出來,因此沒有必要摳。
經常摳肚臍,對身體不好,但肚臍也不是完全不能摳,偶爾摳一兩次也沒有大事,不過要注意摳之前要把手部洗乾淨,還有摳的時候不要太用力。若你指甲很長的話,由於指甲比較硬,而且指甲容易藏細菌,出於安全考慮,儘量不要摳。
肚臍裡面的泥,雖然是油脂和灰塵等雜質的混合物,是髒東西,但是也沒有必要摳。肚臍和內臟的距離比較近,內臟的神經反射在,怕受刺激,因此平常要保護好肚臍,不要讓肚臍受涼,以免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