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草Nepenthes misabilis又稱水罐植物。為豬籠草科豬籠草屬植物。為熱帶食蟲植物的代表種。豬籠草常用於盆栽或吊盆觀賞,懸掛於小庭院樹下和走廊旁,十分優雅別致。其美麗的葉籠特別誘人,是目前食蟲植物中最受人青睞的種類。
物種知識:
多年生草本。葉片分成普通葉和頂端葉脈延伸形成小瓶的捕蟲囊。囊有一個蓋子,成長時張開,不能再行閉合。囊面綠色,有褐色或紅色斑點和條斑。囊中光滑,能分泌粘液和消化液,引誘昆蟲進囊,為其消化吸收。常見的同屬種類有褐斑豬籠草、細囊豬籠草、洛氏豬籠草、二距豬籠草、截形豬籠草、無翼豬籠草和開普頓豬籠草等。
植物特性:
原產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熱帶地區。屬附生性食蟲植物。喜高溫多溼和半陰環境。土壤用泥炭、水苔、細顆粒物的混合基質。生長適溫為25~30°C,冬季溫度不低於16°C。
繁殖:
常用扦插和高壓繁殖。扦插,選擇健壯枝條,在5~6月,剪取中間兩節為插條,用苔蘚包紮,存放在塑料盆內,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插後約20天生根。高壓繁殖,在生長期於葉腋的下部割傷,用水苔包紮,待生根後栽植。播種繁殖,常用於育種,因豬籠草為雌雄異株植株,結實率較低。播後1~2月發芽。
栽培:
豬籠草溫室栽培必須保持高溫高溼條件,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生長期要經常噴霧。除捕蟲囊吸取養料外,在植株基部施稀釋的氮素液肥。盛夏期放半陰處養護,秋冬季放充足陽光下栽培。生長期避免溫度變化大和過分乾燥,會影響捕蟲囊的形成。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長時進行換盆。幼苗一般栽培34年才能產生捕蟲囊。
關注「植培施」,「種植的樂趣,就在你身邊」,在陽臺上、客廳中擺置幾盆色彩鮮麗的花草,或綠意盎然的觀葉植物,也許在庭院中栽種幾株庭木,讓單調的建築物平添了幾許生意,令人倍覺舒爽,只要運用你的巧思佳構,融匯一家人的心血,便可創造一個視野上、情感上都能獲得滿足的理想家園,讓一家人徜徉在翠綠颯爽、色彩繽紛的自然環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