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又養生,中醫藥融入千家萬戶

2020-12-20 瀟湘晨報

無錫是一座有著中醫藥傳統的城市,被列入《江蘇省中醫藥條例》五大中醫學派之一的「龍砂醫學流派」就發源於江陰地區,並成為地方傳統醫學中的一塊瑰寶。作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以來,無錫市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與西醫藥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日益彰顯出其在治未病、防治重大疾病和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從2016年以來,我市共培養中醫藥重點傳承人近50人、中醫藥骨幹人才150餘人。時隔18年後,江蘇省名中醫今年再次評選揭曉,我市陸曙等7位專家榜上有名。如今,隨著現代中醫藥邁向經典化、生活化,這一傳統醫術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深受群眾青睞。

中醫藥服務體系全覆蓋,市民看中醫越來越便捷

幾個月前,家住廣瑞二村的陳老伯在大醫院確診為腰腿痛,需要每周接受兩次針灸治療。近在家門口的廣瑞通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裡,就有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中醫館,中醫針灸推拿科還是無錫市的基層衛生機構特色科室。這個中醫館診室挺齊全,不僅配備了600多種中藥飲片、400多種精製中藥顆粒,還聘請名中醫專家定期坐診,診療範圍涵蓋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骨傷科等。中醫館還引進先進的「KY3H治未病」服務模式,免費提供個性化養生調理方案。像針灸這樣的普通中醫藥治療,在這裡都能得到滿足。如今,陳老伯的腰腿痛已基本消失,走起路來依舊風風火火。

延伸到家門口的中醫藥治療,得益於無錫市中醫藥服務走向全覆蓋的推進過程。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徐雯介紹,經過多年建設,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以中醫類別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等其他類別醫院中醫藥科室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綜合服務區為基礎、中醫門診部和診所為補充、全面覆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全市共有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29家,中醫床位和中醫師數量分別比2015年增長43.75%、65.55%,全市每千人中醫床位數達0.96張、每千人中醫醫師數達0.51人。

為了避免患者扎堆大醫院,讓有限的中醫藥資源惠及所有人,市中醫醫院近年來探索分級診療制度,不僅牽頭組建包括濱湖區中醫醫院等4家區級中醫醫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自願加入的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等的市中醫醫院醫療集團,而且先後在基層成員單位成立脾胃病科、心血管科、腫瘤科專家工作室,給居民帶來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提高了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醫療機構的首診比例。前不久,市中醫醫院嘗試將包括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名老中醫在內的所有專家號中,不低於20%的號源投放給無錫市(不含江陰、宜興)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室,使群眾在社區就能掛到專家號。

實施中醫特色診療方案,中醫藥治病養生顯效果

60多歲的沈老伯患腎病,近五年來曾三次在醫院接受西醫治療,每次都是副反應大,過段時間病情又會加重。去年底,市中醫醫院中醫經典科副主任畢禮明用幾味簡單的中藥配伍,就將沈老伯的病情控制住了,再沒有復發。畢禮明介紹,中醫經典科堅持「能中不西、診間求效、雜合以治」的診療理念,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中醫經典理論為學術指導思想,集全院多名省市級以上名中醫學術經驗之長,診治多種專科疾病。目前,除了無錫市中醫醫院,江陰市中醫院、宜興市中醫醫院、惠山區中醫醫院等也相繼成立了中醫經典科,由此彰顯中醫藥特色優勢,使得中醫藥煥發更強的生命力。

長期以來,中醫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療效慢、只能治慢病,有的認為只有西醫治不好了才需要試試中醫。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使用中醫藥,中醫藥參與救治總有效率達95%以上,對抗疫起到了重要作用,令市民對中醫藥刮目相看。越來越多的市民青睞中醫藥,受益於中醫藥。「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推進中醫藥重點專(學)科建設,全市共有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1個、省級中醫藥重點學科及建設單位4個;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及建設單位9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16個、市級中醫重點專科37個。目前,全市各級中醫醫療機構已在100多個病種中實施了中醫特色診療方案管理。

中醫藥既能治病,還能防病養生。我市強化中醫藥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推進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康復科建設,將「大健康」理念落到實處。此外,中醫藥生活化,讓一些愛好中醫藥的市民受益。像這個季節婦女皮膚幹、經常腹痛的話,可以來點當歸生薑羊肉湯。老年人大便幹,喉嚨幹痛,消瘦,可以來點豬皮加米粉的豬膚湯。對於脾胃不好的孩子,可以飲用小建中湯,這張方子包含了麥芽糖、桂枝、白芍、甘草、生薑、紅棗,孩子吃起來很香甜。惠山區中醫醫院還開設了「經方媽媽班」,介紹用中醫方法判斷自己和家人的體質,及時掌握身體變化和傳遞的信號,用藥食同源指導日常飲食,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養生模式,達到「治未病」境界。

堅持中醫藥傳承和創新,弘揚國粹惠及子孫後代

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名中醫的言傳身教。為改善中醫傳承師資不足的現狀,在無錫市龍砂醫學流派研究院院長、國內五運六氣研究代表性專家顧植山教授的倡導下,從去年起,以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項目形式,依託無錫市龍砂醫學流派研究院與北京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共同承辦「全國五運六氣師資培訓班」,成效顯著。今年9月,2020年長三角黃煌經方論壇暨經方臨床應用研修班在錫舉辦,我市太湖人才計劃國際國內頂尖醫學專家團隊帶頭人黃煌教授等經方大家,致力於在國內外推廣療效好、方子小、藥價廉的經方。在他的帶領下,無錫活躍著近百名擅長用經方的青年中醫師,把幾度面臨失傳的經方用好,實現還方於民、藏方於民、經方惠民。去年以來,市中醫藥管理局開展了青年經方骨幹、五運六氣臨床應用、「西學中」理論技能、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基層衛技人員中醫藥知識技能等一系列骨幹人才培育項目,強化中醫思維,夯實理論基礎,提升診療能力。

名中醫的數量,往往體現一個城市中醫人才實力。「十三五」以來,我市積極推進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育,今年新增省名中醫7人,全市現有市級以上名中醫37人,省級以上名老中醫藥師承指導老師8位,省中醫藥領軍人才4名、省級以上中醫藥優秀人才20餘名,引進市「太湖人才計劃」醫學專家團隊2個。

只有傳承和創新,才能讓國粹惠及子孫後代。我市重點針對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創新、基礎和臨床研究、適宜技術示範推廣等,組織實施了一批中醫藥科技項目,為中醫藥傳承與創新提供了科技支撐。目前我市已建成「龍砂醫學」「黃氏喉科療法」2個首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有省級以上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站)18個。在2013年依託市中醫醫院成立「無錫市龍砂醫學流派研究所」基礎上,2019年市委編辦批覆升格成立「無錫市龍砂醫學流派研究院」。江陰「致和堂膏滋藥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無錫「龍砂醫學診療方法」等10個項目被確認為省級非遺項目。(衛曦臻)

【來源:無錫市委網信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養生需先養心,養心重在養德
    □記者李曉敏通訊員楚萌    3月30日,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健康科普專家金世明用通俗的語言、實際案例為鄭州讀者做了一場「中醫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智慧與方法——衣、食、住、行與春季養生」的精彩講座。
  • 金木打造全新中醫藥養生產業鏈,用中醫藥創新為全民大健康服務
    全國中醫藥大會正為中醫藥這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文明引發創新的浪潮。在10月25日召開的中醫藥大會指出,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為傳統中醫藥融入現代元素
    那麼,怎樣全面準確理解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內涵?怎樣通過現代化的技術和手段,讓傳統中醫藥的優勢在醫療、康養方面得到充分發揮?怎樣讓「藥食同源」這一經典中醫論斷在現代社會更加熠熠生輝?就這些話題,記者採訪了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院長王順。 「以中醫藥經典理論為基石,並準確融入現代化理念和手段,是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正確選擇。」
  • 藥膳食療、養生保健這都有!瀘州將建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
    藥膳食療、養生保健這都有!到2025年,中醫藥行業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全面開展。群眾中醫藥文化素養大幅提升,中醫藥文化整體實力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所有中醫醫院將中醫藥文化傳播融入醫院裝修裝飾,融入診療全過程中。診室內應當統一配備脈枕、經絡圖、針灸模型等體現中醫藥文化的診療設施。
  • 湖南省首屆中醫藥科普大賽圓滿收官
    比賽現場,參賽團體及選手以「普及中醫藥知識、維護人民健康」為主題,圍繞藥膳保健、艾灸養生、情志調養、運動康復、治未病、中醫特色技術等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健康話題,憑藉精妙的創意、通俗的語言、活潑的形式和精湛的演技,將「諱莫如深」的中醫藥知識轉化為「接地氣」的精彩節目,情景劇、相聲、小品、歌舞、宣講,配上風格各異的精美PPT和視頻背景,令人目不暇接,現場高潮迭起。
  • 福建中醫藥大學:師生開學習練傳統養生功法強身健體
    9月8日,在福建中醫藥大學,老師帶領學生習練太極健肺養心功。近日,福建中醫藥大學師生陸續返校開學。學校結合中醫教學特色,編制了用於改善心肺功能的太極健肺養心功,與八段錦等傳統養生功法一併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同時,進一步了解中醫運動養生知識。
  • 傳承千年的中醫藥,為什麼現在感覺越來越沒效了?
    然而放眼如今的社會,中醫藥卻逐漸走向沒落,且不說現代社會的人們給中醫藥留下什麼傳世著作,能讓很多人不在「黑」中醫都已經不錯了。傳承千年的中醫藥為何會落到這般地步,為什麼如今的人們感覺中醫藥越來越作用了呢?
  • 草藥入菜能治病養生?想食療可別被《舌尖3》誤導了!
    食療養生日漸走紅 在《舌尖3》中,節目組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紹了中國人用隨手可得的平常食材來保健養生,並創造出各種養生佳餚,守護著中華民族的身心平安之路。如用南燭葉做烏米飯,可以補益脾腎,烏髮駐顏;棗泥山藥糕可以健脾益腎;艾葉豆腐可以祛暑除溼等。
  • 康緣集團:「康緣養生谷」打造健康養生的中醫藥文化小鎮
    康緣集團響應國家戰略,以其深厚國藥履歷,為中醫藥文化旅遊及健康服務業規劃布局,築建大健康全產業鏈運營模式,旗下江蘇康緣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康緣養生谷」,是以養生健康為宗旨而打造的合院產品。眾所周知,康緣集團精專中醫藥產業鏈四十餘載,始終專注大健康產業深度踐行,圍繞中醫藥全產業鏈規劃布局,戰略打造了醫藥工業、醫藥商業、生態農業、健康地產等實體產業,並積累了雄厚的品牌實力。
  • 未來十五年,中醫藥發展路向何方?——聚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
    這部國家級中醫藥戰略綱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未來十五年,中醫藥的發展方向在哪裡?中長期目標如何實現?記者採訪了主管部門和有關專家,對此進行梳理。
  • 中醫藥快步融入國際醫藥體系
    習近平主席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再次肯定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貢獻。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各種方法,引起海外廣泛關注。中國根據需要與國際社會積極分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經驗與做法,為增進有關國家民眾健康福祉作出重要貢獻。
  • 三水區人民醫院獲中醫藥國字招牌
    「中醫藥學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的大好時機,將有助於應對當代健康挑戰和開拓醫學發展新道路,要推動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1日上午,在該院舉行的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揭牌儀式暨中西醫並重發展專題學術研討會上,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表示。
  • 福建中醫藥大學:師生開學習練傳統養生功法強身健體「圖」
    9月8日,在福建中醫藥大學,老師帶領學生習練太極健肺養心功。近日,福建中醫藥大學師生陸續返校開學。學校結合中醫教學特色,編制了用於改善心肺功能的太極健肺養心功,與八段錦等傳統養生功法一併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同時,進一步了解中醫運動養生知識。
  • 助力東莞中醫藥產業發展,廣州中醫藥大學布局松山湖
    12月12日,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醫堂高級中醫治未病養生保健院(以下簡稱「保健院」)、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數理工程研究院中藥重劑序貫治療腫瘤研究所、廣東省名中醫郝建軍教授傳承工作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賈氏點穴傳承基地等一批中醫藥傳承創新基地,正式揭牌落戶松山湖。
  • 第二屆華夏中醫藥養生旅遊節總體方案
    根據縣委、縣政府工作安排,經研究,決定舉辦第二屆華夏中醫藥養生旅遊節,總體方案如下: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暨縣政府十五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圍繞「弘揚藥祖文化、打造養生福地、發展特色產業、提升城市形象」這一目標,力爭將華夏中醫藥養生旅遊節打造成弘揚中醫藥文化的載體
  • 傳承中醫藥養生文化,體驗東阿阿膠養生之旅
    ,具有科普性、互動性、趣味性等強體驗感的中醫藥健康養生體驗旅遊項目。該區域,將生產場景融入互動體驗,讓遊客在膠香瀰漫中感知東阿阿膠的生產工藝和流程;用現代高科技詮釋文化,融合智慧機器人、全息投影等多媒體技術,演繹千年阿膠風採。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工業4.0帶給你的科技震撼以及「三生三美」的靚麗園區。
  • 養生、溶結石、治感冒……喝可樂治病養生?靠譜不!
    能治病嗎?就此,記者採訪了營養專家。  市民熱議  養生、溶結石、治感冒……  喝可樂真這麼管用?  昨天,不少媒體發布了KarlLagerfeld去世的消息,對其規律的生活作息也做了詳細闡述,其中每天「10罐無糖可樂」養生之道令很多市民狐疑。每天喝這麼多瓶可樂,還能這麼健康?  此前,還有喝可樂化解胃結石的報導。
  • 廣東打造中醫藥健康養生旅遊新業態
    原標題:廣東打造中醫藥健康養生旅遊新業態信息時報訊 (記者 韋柑潞) 廣東省旅遊協會近日再次組織各大主流媒體、微博達人奔赴珠海、湛江、江門、陽江、茂名五地,開展第三期中醫藥健康養生旅遊推介採風交流。採風活動走訪了珠海尚古養生園、逸豐生態園、古兜溫泉、茂名沉香山、湛江炭之家保健山莊等地。
  • 有料又有趣 湖南省首屆中醫藥科普大賽精彩紛呈
    華聲在線12月1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張蘭)情景劇、相聲、小品、歌舞、宣講……中醫藥專業知識轉化成「接地氣」的節目,趣味橫生。12月15日,由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湖南省首屆中醫藥科普大賽決賽,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圓滿落幕。
  • 保健品能治病是忽悠, 養生也需學習和積澱
    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李海霞★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 劉昌娥★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 李德俊★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張建偉記者:中國人為什麼熱衷於養生,養生的概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