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貴的不是愛,是我懂你。幸福的婚姻其實都是我懂你,懂你就是高度的共情。
很多小寶貝們,天天嚷嚷著要大表姐教你們怎麼談戀愛。其實,我們不是缺乏談戀愛的能力,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吸引別人的能力。
而是,缺乏共情的能力,他不懂對方,不認可對方的付出,不認可對方的委屈,不認可對方的負面情緒。其實不是不認可,而是選擇性地逃避。
懂你就是一種高度的共情,高度共情是情感發展到一定高度後的一個必然需求。
一個情感其實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舒適感產生好感,通俗一點說,就是我跟你聊天非常開心。你跟我在一起非常舒服,非常有意思,這時你對我是有好感的,你有想跟我在一起的衝動和想法。
第二階段: 以舒適感為基礎產生安全感,以安全感為基礎的相互一致性產生愛。愛情是童年的一種輪迴,我們現在跟父母的相處模式,跟我們和伴侶的相處模式是相同的。我覺得這種感覺非常舒服,通過這種內在的聯繫產生了一種相互一致性,又通過外在的愛好,比如工作上的共通,產生了一種外部上的連接,共同締造了一種相互一致性。
第三階段: 以相互一致性為基礎的相互依耐性,產生了這種懂你的關係。我依賴你,你依賴我,是深愛中兩個互相抱著取暖的人。懂你是被看見,被認同,認同你的壓力,認同你對情感的付出,認同你的委屈,認同你的不易。
認同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一種能力,很多時候不是我不懂你,是我沒力氣。
有一個日本的電視劇《問題餐廳》,有一句話非常經典,每天堅持睡在同一張床上,彼此之間卻隔著遙遠的距離。開始我希望你能看見我,後來索性我也看不見你,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裡,我們失去了對方。我們曾經深愛彼此,為何現在如此冷漠。
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會選擇性的去忽視對方的付出、對方的情緒,對方的需要,為什麼我們會這樣?
這裡有三個原因:一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原生家庭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缺乏愛的環境裡,我們缺乏表達愛的能力;二是事業上、精神上的壓力,事業進入一個平衡期,我們非常的有壓力,非常的疲憊,精神上我跟你在一起,我如何愛你,為你負責,我未來要有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未來應該如何去對你,如何去滿足你的需求,這兩個加一起讓我們倍感壓力。這種壓力讓我的自尊心受挫,逃避給予愛;三是認同你的付出等於在否定自己的愧疚感,所以他選擇忽視你的付出。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肯定,而不是被不斷地挑剔。
我們希望在我們做地不好的時候,疲憊的時候,他能說一句你很不容易了,你做的夠好了。而不是對我們責備,你怎麼把事情搞砸了。
努力的付出後,每個人都想得到肯定,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戀愛裡面,在婚姻裡面,被正面肯定的人其實非常少,能夠心平氣和,接納和理解伴侶的不滿的人其實特別少。
肯定對方,承認對方的付出,承認對方的不滿,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是一種共情的能力,愛的能力。只有當一個人擁有很高的自尊、自信、自我價值感的時候,承認伴侶的付出,理解伴侶的不滿,不會令人感到內疚以及我不夠好的感覺。
一個本來就生活在缺乏愛的環境裡的人,事業上和精神上有很多壓力,自尊心備受打擊,你又如何讓他用多餘的力氣為你付出愛,去肯定你呢?他自己都是需要被肯定的。
一個自信的人是會接受自己不夠好的地方,接受伴侶會有不滿的情緒,他們能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可以平靜的對待伴侶的訴求,嘗試尋找滿足和安慰伴侶的一些方法,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夠的安全感。
很多小寶貝,為什麼談了很長時間的戀愛,莫名其妙的被分手,我相信都是這種不被理解,不被認同的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的一種總爆發。很多時候我們吵架,論的不是對錯,我們想要的是被理解。
我們很多時候吵架,只是我們不被理解的負面情緒一種爆發和表達,並不是想真的傷害對方,真的離開對方,很 多時候我們的離去,何嘗不是不被愛的一種委屈的逃避和一種對現狀的失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