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亞洲 文化中國 七彩雲南 美麗春城
——熱烈祝賀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隆重開幕
亞洲藝術節是經國務院批准的中國首個國際區域性藝術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自1998年首次於北京舉辦後,迄今已先後成功舉辦了12屆。亞洲藝術節旨在向世界展示出全新的、整體的亞洲文化形象,為亞洲各國的不同藝術形式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並促進中國和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
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將於2013年11月18日至22日在昆明舉辦。由文化部、雲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雲南省文化廳、昆明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以「魅力亞洲、文化中國、七彩雲南、美麗春城」為主題,以「共享、展示、交流、和諧」為宗旨,奏響「美麗中國夢,魅力亞藝節」的主旋律。屆時,將有來自亞洲26個國家的藝術家、學者、駐華大使等匯聚昆明,同譜亞洲文明華章,共慶亞洲藝術盛會。
雲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黃峻: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即將在雲南昆明開幕,這將是一場藝術的盛宴,人民的節日,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會。雲南將以此為契機,學習借鑑亞洲各國文化的精髓,加速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深化與亞洲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雲南文化藝術走向亞洲、走向世界、走向全面繁榮。
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主體活動內容
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為期5天,亞藝節規模有所壓縮,但質量不減,內容更具國際性、藝術性、人民性、民族性和儉約性。亞藝節主體活動包括開幕式演出、亞洲舞臺藝術展演、亞洲藝術家「走進人民」巡演、首屆亞洲圖書館長論壇、第二屆亞洲文化論壇,以及「四海一家」駐華使館館藏精品展、中國——「七彩雲南」文化博覽會、朝鮮藝術家美術精品展等8項活動。
一個儀式
開幕式演出。開幕式名為《亞洲和風》,這臺晚會將圍繞「亞洲風情、國家水準、地方特色」的主旨創意,突出亞洲國家之間的「和睦之情、和諧之美、和平之愛」主題,通過亞洲各國藝術家的精彩表演,傳遞友情、傳播文化、傳送文明、傳達自信。屆時,將有朝鮮、越南、馬來西亞、汶萊等11個國家的中外藝術家與雲南民族藝術工作者同臺演出,共同演繹和展示亞洲文明與璀璨藝術。
一項展演
亞洲舞臺藝術展演。一是在春城劇院演出民族精品歌舞薈萃《美麗春城》,二是在雲南海埂會堂演出朝鮮歌舞《金達萊》,三是在西南大戲院演出獲獎滇劇《京娘》,四是在雲南藝術學院實驗劇場演出歌舞劇《他留人》,五是在昆明劇院演出歌舞《孔雀樹》,六是在昆明抗戰勝利紀念堂劇院演出民樂《亞洲情·民族韻》。
一系列巡演
亞洲藝術家「走進人民」巡演。將有亞洲10個國家的藝術團隊深入昆明社區、農村、校園進行演出。屆時,亞洲藝術家將與當地群眾同演共唱齊歡樂,共同感受「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帶來的幸福和喜悅。
兩個論壇
首屆亞洲圖書館長論壇。屆時,將邀請到國際圖聯秘書長及美國、紐西蘭、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斯裡蘭卡、孟加拉國、柬埔寨、菲律賓、尼泊爾、越南、汶萊等國家圖書館長及國內的省級圖書館長出席本次論壇,共同探討亞洲圖書館的交流與合作。
第二屆亞洲文化論壇。屆時,將有一批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亞洲當代文化藝術發展與世界文明進步」「亞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世界文化藝術的多樣性」「推動亞洲各國文化藝術交流與文化藝術機構合作」等內容進行交流探討。通過文化論壇的形式,促進中國與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以及人民間的相互了解,讓人民大眾享受到亞洲文化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豐碩成果。
三個展覽
「四海一家」駐華使館館藏精品展。將以藝術博覽的形式集中展示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等20餘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在開展國際文化交流中收藏的互贈禮品,有架上繪畫、雕塑、攝影、民俗藝術品等200餘件館藏精品。通過這些珍貴藏品,透視出各國文化的獨特性、豐富性、藝術性以及人民的藝術智慧。
中國——「七彩雲南」文化博覽會。將有雲南國際翡翠展、雲南民族動漫公社體驗展、雲南優秀畫家作品展等活動,展示雲南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展現雲南文化的多元性與獨特魅力,促進雲南與亞洲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朝鮮藝術家美術精品展。將展出朝鮮人民功勳藝術家的油畫及朝鮮畫作品、高麗瓷器作品、朝鮮攝影圖片、朝鮮郵票、畫冊、明信片等。介紹當下朝鮮的繪畫藝術、攝影藝術等,促進中外藝術家的交流。
另外,經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組委會批准,作為本屆「亞藝節」活動之一的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評獎活動也將同期在雲南省臨滄市開幕。此後,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將永久落戶臨滄。
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籌備花絮
精益求精備
「亞藝節」開幕式晚會
「壓力還是蠻大的。近幾天,我把精力全部放在了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開幕式及晚會《亞洲和風》的排練上!」雲南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孫晉昆聲音中透著疲憊,告訴記者。
隨著開幕式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來自省內紅河、大理、普洱等州市的幾百名演員已經進入聯排備演狀態,大家全力以赴備戰「亞藝節」的開幕式晚會。整臺晚會大約70分鐘,將在第十三屆「亞藝節」的主題曲《相約2013·相聚彩雲之南》的旋律中拉開帷幕。來自11個國家的中外演出人員共計500餘人將帶來精彩的文藝演出:開場歌舞、原生態歌舞、亞洲代表團表演以及中外藝術家與雲南民族藝術工作者同臺演出,共同演繹和展示亞洲文明與藝術璀璨。
「為了力求每個動作精準,所有的排練演員每天排滿8小時。」負責《女子聯舞》的導演王佳敏說,開幕式晚會將表演大理南澗原生態歌舞《跳菜》。《跳菜》是一種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原生態宴席舞蹈,無量山、哀牢山一帶的彝族民間婚宴喜慶時為宴請來賓而舉行的一種隆重的上菜儀式,由衷地表達了彝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尊重和敬意,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於《跳菜》的演員由民間和專業演員組成,所以排演的時候不能整齊劃一,但在場的演員都很認真,往往因一個8度加16步的簡單動作練上一整天。
「這幾天全體排練的演員精神狀態都很好,如佤族的《甩髮舞》,演員們甩髮時間長會頭疼,但沒有一個演員吭聲。木屐舞《哀牢山的迴響》、《彩雲踩》、《跳花腰》這些舞蹈演員都很認真,每天8小時的排練時間也是擠得滿滿的,大家只為開幕式晚會演出成功,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個動作!」王佳敏導演評價道。
年輕媽媽堅守在排練場
他留山——這裡記載著一段繁榮與衰落的百年古堡史;這裡有一條百年滄桑與悲歡的茶馬古道;這裡有群沉睡百年撼人心魄的萬人古墓群;這裡有無數個百年神秘他留人最後部落的故事……以雲南永勝縣六德鄉營盤村居住的他留人為原型素材,由雲南省文化廳策劃、組織,省文化館創作、排演的民族情景歌舞《他留人》,將在11月16日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迎賓晚會上正式演出。《他留人》是一部反映彝族支系少數民族他留人的歷史風貌、社會現狀,歌頌黨的民族政策,謳歌他留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氣象、新生活和新局面。這些天排練的倒計時牌時刻提醒著在場的每位演員。在呈貢新區雲南民族大學的排練場,突然傳來一聲小嬰兒的啼哭,原來在排練場還有位才做媽媽的演員蘭翠琳,小嬰兒才3個月大,蘭翠琳心疼孩子不忍給孩子斷奶,所以她選擇帶著孩子來昆明參加排練演出。
蘭翠琳是麗江他留文化演藝團的演員,為了參演民族情景歌舞《他留人》,她放棄休產假,懷抱著3個月大的孩子堅守在排練場。蘭翠琳笑著說,為了這一次的演出,她等了很久,說什麼都不會放棄雲南精彩劇目展演的機會。現在是排練的關鍵時刻,一定要堅持下去,等到演出結束後,我和寶寶就算打了一場勝仗!
說起感人的事情,《他留人》的導演劉偉說,必須得提下《他留人》的主演布克巴爾斯,他是作為雲南省特殊人才從北京引入雲南的,這次成為主演也是萬裡挑一挑出來的。為了在劇中完成高難度的託舉動作,布克巴爾斯每天練早功,由於練功的強度大,長期的腰肌勞損不堪重負發作起來,為了不耽誤排練,他每天排練前先去做按摩理療,接著就投入緊張的排練中。演員們都看在眼裡,把布克巴爾斯作為榜樣,勤練功,每一個動作力求做到最好。
不僅有布克巴爾斯榜樣的力量,還有從麗江他留山來的兩位土著他留老人也是整日泡在排練場,蘭紹龍老人今年72歲,是他留器樂省級傳承人。另一位老人是民間藝人蘭友英,62歲,他們雖然不太能聽懂普通話,但是在排練場上儘量與大家多溝通,有時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力求把導演的要求做到最好,兩位老人的敬業精神感動著在場的每位演員。整臺歌舞劇中,由80多名雲南民族大學的學生擔當演員,由於是集體排練,這些「90後」的年輕人不怕苦,每天上完課就趕到排練場,來不及吃飯,餓了就啃口麵包,渴了就喝口水。由於昆明呈貢新區的早晚溫差很大,很多學生感冒了,沒有一個人因感冒而耽誤排練。喝一碗薑湯又繼續上臺了,為高標準地展示雲南民族藝術,這些年輕人都堅守在排練場上,沒有一個人叫苦。
自掏腰包租樂器
每天勤練5小時
「沒有樂器,樂隊的演員們就自掏腰包租借全套的電聲樂器;沒有場地排練,他們就自找場地進行排練!他們是一群有朝氣的年輕人!」雲南民族樂團的團長趙應東對排練場上的幾個年輕人很滿意。趙應東,國家一級演奏家,負責民樂《亞洲情·民族韻》的演出。他告訴記者,11月22日,民樂《亞洲情·民族韻》就要在昆明抗戰勝利紀念堂劇院演出了,整臺的演奏晚會進入倒計時,演員們都卯足了勁,沒有一個偷懶的。為了讓現場觀眾耳目一新,《亞洲情·民族韻》的演奏編排在少數民族樂器聲中加入電聲流行元素,彰顯出「民族韻」的華麗時尚感。
在排練現場,以現代與流行分隊隊長楊振軍為首的BBC電聲樂隊早在一個月前就進入倒計時排練當中。由於沒有全套的電聲樂器,樂隊成員全部在外面的樂器行租借樂器來排練,每天進行一次長達七八小時的大排練,電聲樂隊的年輕演員還自創了現代電聲曲子《夜豔》,準備在這次晚會上大展風採。楊振軍說,這支8人組成的BBC電聲樂隊,其中有5位是雲南省第九屆青年演員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可謂精英組合。大家特別團結,排練場地不夠,大家就出去找場地練習。每天除了大排練以外,回家了還給自己加碼練習,大家都很珍惜這次上臺演出的機會。
在晚會中,單獨演奏牛角琴新曲目《小河淌水》的陳漫雪,也是雲南省第九屆青年演員比賽一等獎獲得者,為了「亞藝節」民樂表演能更好地突出民族韻主題,達到傳聲達意的效果,陳漫雪每天刻苦練習5個小時左右的牛角琴,已經堅持一個多月了。對於每天的苦練,陳漫雪說,臺下多練一分鐘,臺上表演就多一分成功。
快樂的奉獻
對於女孩子一生中最美的就是做新娘,盛大隆重的婚禮、光鮮靚麗的新娘挽著自己的白馬王子一起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在「80後」何琳的心中也是一樣的,這一美妙的瞬間在腦海裡演練過了幾十遍。婚禮早在半年前就定下,就在兩個月前,她被臨時從雲南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借調到七彩雲南文化博覽會籌備組做文案和溝通協調工作,突如其來的工作變動使得何琳有些措手不及,試婚紗、定酒店、定婚宴等一籮筐的瑣碎之事全部甩給未婚夫一人來做。何琳是個工作責任心重的年輕人。細心的她把每一天的工作安排都記在小本子上,任何一個工作環節都不疏忽,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漏掉細小的工作。由於籌備組的人手本來不夠,工作又多,直到婚禮當天,她才請假去民政局領證結婚,結婚後的第三天就又投入到工作崗位上,落下的工作又加班趕出來。「蜜月旅行肯定是泡湯了!」對於同事的玩笑話,何琳一點不介意,還說蜜月旅行可以補,但難逢第十三屆「亞藝節」這樣的盛會,在這次高規格的盛會裡,更多地鍛鍊了自己、積累了經驗!
同在籌備組負責聯絡和收集雲南畫家作品工作的張源榛,這些天不好受,常常是紅著眼睛。就在幾天前,一手把她帶大的奶奶去世了,奶奶身體一向都很好,今年剛好百歲。平時奶奶最疼她,結果奶奶去世了,都沒有送她最後一程。雖然家裡遭遇親人離世,但堅強的張源榛沒有因親人離世而離開工作。在「七彩雲南」文化博覽會的展會現場,大家忙碌著擺放大型的書畫作品,每天從一樓把畫作搬到三樓,瘦弱的女孩沒有一句怨言。她告訴記者,沒有去送奶奶,但奶奶會理解她的,現在把「七彩雲南」文化博覽會的展會做好,就是對奶奶最好的告慰。
《孔雀樹》將展現昆明藝術發展成果
「11月20日,大型音樂舞蹈詩《孔雀樹》將在昆明劇院亮相,排練的演員以及編導、執行導演全部投入到緊張的排練中。」正在排練現場的《孔雀樹》編導楊州說,《孔雀樹》由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藝術骨幹擔綱,創作團隊實力雄厚。這也是劇院繼成功打造大型民族歌舞《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之後的又一力作,也是改革後的歌舞劇院大膽創新的又一嘗試。
楊州是昆明市歌舞劇院的副團長,他說,早在2008年,他就有《孔雀樹》的構思,但因缺乏創作資金一直未能啟動創排。但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並未放棄該項目,一直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創作資金,創作組也在不斷聽取專家意見,不斷修改完善《孔雀樹》的劇目文本。直到今年8月,在昆明市委、市政府、市文廣體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創作資金到位,《孔雀樹》才得以啟動創排。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劇院全體演職員全力以赴,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孔雀樹》在沒有舞美、沒有服裝、沒有道具、沒有完整音樂的情況下,進行了兩次專家和領導審查,都獲得了一致好評。目前,劇院全體演職員正在為亞洲藝術節的首演做著最後衝刺。屆時,《孔雀樹》一定會是觀眾眼前一亮的舞臺精品力作。
捨棄奢華 節儉辦節
早在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新聞發布會上,雲南省政府副秘書長、「亞藝節」籌備辦公室副主任楊傑就介紹,本屆亞藝節在原定方案基礎上,內容減少了1/3,規模壓縮了2/3,經費壓縮了3/4。文化部和雲南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以及反「四風」要求,按照捨棄奢華活動,把節約的錢花在民生上的原則,對本屆亞洲藝術節提出「節儉、務實」的要求,壓縮項目、壓縮規模、壓縮資金、壓縮活動、取消閉幕式等。
對於「亞藝節」期間所有展覽免費,還能在家門口看11國藝術團隊公益演出,昆明市民很期待。市民張豔說,昆明能舉辦第十三屆亞藝節,作為昆明市民很幸福,「亞藝節」開幕肯定比過年還要熱鬧,在社區門口就能欣賞到外國藝術家的精湛表演,可以大飽眼福啦!常去跳廣場舞的田大媽期待著說,她將帶著小孫子把「亞藝節」的活動挨個看完,不僅能領略到亞洲各國的文化和風情,還能讓孩子多長見識,算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外國藝術團簡介
孟加拉國Nrityanchal音樂舞蹈團,南亞舞蹈從古至今經歷了很多變化,反映在舞蹈傳統的各個方面。孟加拉舞蹈主要傳承了南亞次大陸的經典舞蹈形式,同時還包括民族舞蹈、部落舞蹈和中東舞蹈。
汶萊文化藝術團成立於1985年,即汶萊獨立後一年,從屬於汶萊文化青年體育部文化司。曾受邀在倫敦、巴黎、洛杉磯、溫哥華、德國、首爾、東京、北京、雪梨等主要國家城市及中東、東協地區演出。
印度尼西亞「和諧陽光」合唱團是印尼久負盛名的學院派合唱組合。合唱團以演繹印尼及世界經典名曲見長,所有演唱曲目均由該團重新編曲配器,演唱風格獨樹一幟,令人耳目一新。「和諧陽光」合唱團是世界各地大型藝術節的常客,足跡遍及美國、法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朝鮮等世界各國,所到之處備受矚目。
越南國家木偶戲劇團是越南最大的木偶戲中心之一。劇團表演數百個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的大小劇目,包括水上木偶、棒偶、手偶、提線木偶、木偶臉譜、黑色舞臺木偶、水上木偶結合裝置藝術等,滿足不同觀眾的娛樂需求。
朝鮮平壤藝術團以朝鮮國立民族藝術團為主體,該團成立60多年來,根據自主、和平、友誼的崇高理念,訪問了100多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並進行演出,在莫斯科、柏林等城市舉行的眾多盛大的國際藝術節和藝術賽事上,被授予金獎等無數獎項。因為在文化藝術創作和演出活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被授予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最高獎章。
自創始以來,Bharathaa藝術一直是新加坡國內外創新、激動人心的舞蹈表演的代名詞,在舞劇、社區主題秀、現代舞、集體舞、互動舞臺表演方面均表現出色。其旨在不僅向學生傳授舞蹈哲學的內在價值觀和規律,更要向他們展示其他文化的多種藝術價值觀和意識。由於對舞蹈的深入了解,Bharathaa藝術表演的許多節目前所未有,廣受讚譽。
柬埔寨王國民族舞蹈團始於紅色高棉時代,起源於1965年的皇家高等藝術大學,它是柬埔寨王國唯一一個通過教育機構、佛塔、官方節日、出席國際藝術節、進行友好訪問和文化交流來為基層服務的藝術團,曾訪問的國家有寮國、泰國、越南、俄羅斯、德國、菲律賓、印尼、新加坡、中國、韓國、印度、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
尼泊爾舞蹈文化藝術中心在過去的17年中一直致力於在尼泊爾各地及其他國家培養、訓練舞蹈人才及組織演出。舞蹈風格囊括傳統舞蹈和現代舞。他們表演的尼泊爾特色舞蹈包括Kumari、Panchha Buddha、Bhojpuri、Newari、Sebru、Jhyaure、Tamang等。
斯裡蘭卡藝術團由10名專業傳統藝術家組成,包括4名女舞蹈演員、4名男舞蹈演員和2名鼓手。藝術團由斯裡蘭卡國家舞蹈團及文化藝術部指導下的文化中心和舞蹈機構中挑選出來的舞蹈演員組成。
菲律賓大學舞蹈團從屬於菲律賓大學音樂學院,是菲律賓大學的官方表演藝術組織。該舞蹈團不僅在菲律賓全國及菲律賓大學的各個分校演出,也參加過在北京、香港、澳門和馬來西亞舉辦的舞蹈節。
馬來西亞旅遊文化部國家文化藝術司藝術團成立於2002年,目前由14個藝術團隊組成,代表馬來西亞的14個州。每個藝術團隊由20名音樂舞蹈藝術家組成,經常在全國或國際活動中演出。該藝術團為向世界推廣馬來西亞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