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說不定哪天我們就沒了。
海妖的歌——《維京傳奇》主題曲
黑插畫
電視劇《維京傳奇》海報
在布倫希爾德說出:「安息吧,你!安息吧,你!啊,神啊!」的時候,瓦爾哈拉天宮沒落了,以人類的愛替代了貪婪的時代即將開端了。天上照耀著一片濃重的紅光,諸神的黃昏到了。神權時代已經到了末日,瓦爾哈拉天宮在烈火中燃燒。鄙陋的神國滅亡了。一個新的時代,人類的愛高於一切的時代,因布倫希爾德的捨身而現出了曙光。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
節選自Wiki
黑內容
北境之光:北歐神話中的冰與火之歌
方形貓火
卷首語:《冰與火之歌》的靈感來自「玫瑰戰爭」,但維斯洛特世界魔法的一面仍然有北歐神話的影子。人類的世界由於霜凍巨人的入侵危在旦夕,是不是很眼熟?諸神的時代沒落,人類之子崛起,這是地球上的冰火頌歌。
冰島上有200多座火山,堪稱「冰與火之地」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特殊的生存環境造就了北歐居民的生活狀態。
咆哮的墨色大海,陰影下沉默著的崇山峻岭,奇詭迷幻的極光,炙熱的火山,寒冷漫長的冬夜和萬物生長,奇蹟般繁榮但又短暫的春天,這一切都讓北歐這片地方的神和人前所未有的接近。
在北歐先民的眼中,世界不像是大部分地區神話中所描述的那樣,神明身居高位,冥界(地獄)深入地底,人間位於兩者之間這樣單純的多層結構,而是一種接近於平行宇宙的複雜結構,這就是「世界之樹」。
在世界之樹尤克特拉希爾灰色的樹枝上,九個不同的世界相互依存,人類生活在米德加爾特或中庭(Migarr),阿斯加德(sgarr)是神的居所,冰霜巨人生活在寒冷荒蕪的約頓海姆(Jtunheim)。
這九個世界在巨樹上的位置各有高低,但邊界都不甚明了,這也表現了北歐人信仰的不同尋常之處,在特定的情況下,神與人的邊界是模糊的,神祗會以最為人性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想法、感情和行動,而凡人會用最具神性的方法表達他們的理想和抱負。
在傳說中,英勇戰死的人類勇士會被女武神瓦爾基裡接引到瓦爾哈拉,在那裡享用盛宴,然後和神明一起來迎接早已被預言的最後決戰——「諸神之黃昏」。
《雷神3:諸神黃昏》中的瓦爾基裡形象
這種宿命論和悲壯的氣質為很多奇幻作品提供了靈感, 據《詩體埃達》記載,世界產生於冰與火的碰撞,在熱氣與寒冰的交錯中,誕生了霜巨人之祖尤彌爾(Ymir),之後,冰中又出現了諸神之祖布利(Buri)。
漫威《雷神》中冰霜巨人的首領勞菲國王,和衣櫃像不像?
後來布利和他的兒孫們殺死了尤彌爾,並利用始祖巨人的身體來布置出大地、天空和世界,其中尤彌爾的眉毛被用來鑄成一堵圍住中庭的巨大城牆,這是為了保護人類不被其他冰霜巨人所侵擾,但最終「諸神之黃昏」正是由於霜巨人的入侵從而拉開了大幕……
等等,對於《冰與火之歌》的讀者和觀眾來講,這一幕是不是有些許即視感,這和「凜冬將至,異鬼終將入侵,人類最終會有一場大劫」的設定是不是有些類似呢?
星冰樂什麼的最喜歡啦~作者 Spider Wee
沒錯,《冰與火之歌》的故事雖然主要取材於中世紀到文藝復興階段的「玫瑰戰爭」,但細看之下,維斯洛特世界的設定仍然有一些北歐神話的影子。
一直以來,北歐神話中的種種元素就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出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奇幻作品當中,《魔戒》和《霍比特人》中的矮人,精靈和巨人,DND世界中的灰矮人,動畫《馴龍高手》中的戰士和巨龍,《納尼亞傳奇》、《安鉑志》等等這些著名的奇幻作品都和北歐神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託爾金筆下的精靈,原型來自於北歐神話
近年來直接描述北歐神話的作品也有所增加,例如披上了超級英雄外衣的《雷神》系列,但即使是歐美地區,大部分人對於北歐神話的認知還停留在《詩體埃達》所描述的神話時代,而北歐先民傳說的另一部分,摻雜著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和遠古信仰的特有的文學形式《薩迦》,並沒有能很好的傳揚出來。
薩迦(saga),這個詞語的本意之一是「講述」,後來演變成「史詩」或者「傳奇」的意思。廣義的薩迦可用於各種文學作品,而狹義上,薩迦僅指北歐維京英雄們的傳奇小說和歷史小說,因此《薩迦》不是指具體某部作品,而是誕生於那個時代歷史,詩歌,民間傳說的集合,他們被冠以例如《勇者弗裡喬夫薩迦》、或《文蘭薩迦》等等這樣不同的名稱。
《維京傳奇》講述第一個入侵英格蘭的傳奇海盜拉格納的故事,目前有五季,值得一看
綜合來說,《薩迦》的結構非常複雜,形式也十分多樣,因此很難有成體系的中文翻譯,矛盾先生在1930年寫過的一本《北歐神話ABC》,但是現在能買到的基本都是影印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的《北歐維京英雄傳奇》區別於其他著重於描述北歐神話的作品,講述了三個連續的薩迦故事,展現了一個維京人家族的百年興衰史。
茅盾先生這本薩迦的閱讀順序是從右往左從上往下
貝勒裡恩愛讀的薩迦《北歐維京英雄傳奇》
在13世紀,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漫長的冬夜中,人們躲在屋子裡,圍著火爐,傳揚起那些古老的傳說,這些故事大多是9世紀中葉到11世紀時的冰島神話和英雄傳奇、維京人的遠徵等,帶有豐富的浪漫主義色彩。
想了解維京入侵英格蘭以後怎麼樣了,牆裂推薦《故國春秋》,時間線晚於《維京傳奇》
歷史上的維京人生活在公元9-13世紀的北歐,包括今天的冰島、挪威、丹麥和瑞典等地區。當時歐洲人將之稱為北方來客(Northman)。維京是他們的自稱,這個詞語包含著冒險和商貿的意思,他們是著名的航海家,也是出色的手工藝者,商人。但「維京」這個詞語還有另一重含義——劫掠,沒錯,這些航海家們並不介意,甚至是樂於在做生意的時候順手搶一把。
從公元9年開始,維京人四處擴張,乘坐龍船,穿越海洋接連侵略英國、法國甚至現在的俄羅斯地區。直到公元1066年丹麥人的後裔徵服英格蘭,侵略活動的步伐才逐漸放緩,這段時間一般被歐洲的史學家們稱之為「維京時代」。
上圖:北歐海盜的長船。
下圖:《權力的遊戲》裡葛雷喬伊家的船。
隨著徵戰和財富積累,12世紀以後,維京人的生活逐漸的變得穩定起來,更靠南的殖民地也讓定居成為了可能。這個時候的維京人逐漸有了國籍的區分,他們自稱為瑞典人、挪威人、丹麥人等等,甚至建立起了不同的國家,13世紀,在國王哈洛格一世的領導下,挪威王國發展到了極盛,同時開始大力倡導基督教的發展,而薩迦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傳揚。
諸神的隕落 作者 Rasmus Berggreen
雖然最初的薩迦《冰島人之書》被認為成書於11世紀末期,由被稱為「北方希羅多德」的智者阿里·索吉爾松(1067-1148)所撰寫。但之後其他薩迦完成的時間大多是在12-14世紀。
在這些故事中,人類的想像力賦予歷史另一種光芒。
就像著名的《託爾斯坦薩迦》中所描述的場景:基督教堂的鐘聲在不遠處響起,但國王們的聖所中依舊供奉著古老的光明之神巴德爾;勇士被傳揚擁有巨人的血脈,但此時奧丁諸神和巨人們糾纏千年的恩怨故事和悲壯的諸神黃昏已經被神父們解釋為上帝最後的審判。
在那個年代,海盜逐漸消亡,國王們放下刀劍捧起了聖經,魔法,巨龍和冒險故事仍在民間傳頌,但神的榮光早已退化為鄉野傳說。就像19世紀文學家,歷史學家泰格奈爾所撰寫的詩歌一樣。
再見了,瓦爾哈拉高聳而閃耀的寶座,黑夜之眼,仲夏明媚的驕陽!天空,滿是划過的星辰,在那兒棲居的人吶,如英雄的魂靈一般純淨。再見吧!再見!——
這就是北地的詩人們所記載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們永不屈服,充滿希望,注重血統和榮譽,對待愛情滿懷忠貞和信仰,又帶著北歐先民的傲慢、魯莽,和血腥的掠奪。這些失落的歷史已經被披上了神秘色彩濃鬱的外衣,但其展現的精神仍然流傳在一代又一代故事的講述者和傾聽者們的血液中,流傳在奇幻故事或者科幻故事這樣的「當代神話」中。
北歐神話進化成了你們的皮卡丘錘哥
神明的名號不再被傳揚,神火也已經熄滅,但就如同諸神黃昏之後迎來新生人類一樣,這些神話和傳說也用一種微妙的方式重新傳揚開來。
方形貓火
愛好神話傳說的摸骨術士,正經的專業是研究古代人的吃喝拉撒。
黑問答
薩迦(Saga)是什麼?
本文作者 方形貓火 :可以簡單的這麼理解,其實「薩迦」就是諸神隕落之後的人間英雄傳奇。
黑城堡 妮妮:原來是這樣,我一直就簡單的理解為 「史詩」。尼伯龍根的指環最後也說「鄙陋的神國滅亡了。一個新的時代,人類的愛高於一切的時代開始了」,那麼就是在講人類的故事。
方貓 :這些故事流傳的時候比較早,但是實際寫出來的時候基督教已經進來了,基督教很巧妙的把諸神黃昏解釋成最後的審判,於是後面自然而然接上了耶穌。而且這些薩迦故事的作者大多數是神父,所以在故事裡不可避免的出現北歐諸神,但是都被淡化處理了。薩迦的時間段就是這個北歐又本土神話轉向基督教化的過渡階段。
妮妮:我看怎麼連印度也給寫進來了?竟然還有印度的人。不過在他們的眼中,印度只是北歐旁邊的另一塊地方而已,不說距離上很近的樣子,而且除了黑,長得也沒啥不一樣。並且,好像也沒有特別熱……所以此「印度」可能只是存在於詩人聽來的某個傳說?
方貓 :是的,就和希臘神話裡的中亞偏東的地方一樣。
P.S. 《美國眾神》第一季第一集裡的「來到美國」小故事也是維京人,講的就是「紅色埃裡克」發現美洲的故事~
官方微博:套瓷FM
收聽搜索:套瓷FM
Podcast、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荔枝FM、微博音樂人、懶人聽書、考拉FM、蜻蜓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