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正在熱播。
從看到這部綜藝籌備的消息起,三不五時我會通過網絡的實時推送關注下;正式播出後,我也忙裡偷閒追過兩期,總體感覺可看性還是很強的。
這檔節目集結了 30 位年齡 30+ 的女明星。據說目前國內還沒有一檔像這樣,都是由30多歲、40多歲、50歲上了年齡的姐姐們參加的綜藝節目。更別說這些30+ 的「姐姐」們,還要通過90 天練習、3 大階段嚴格考核、最終選擇 5 人,然後才能成團。
一些人關注這個節目,可能是想看到這些30+大牌女星能跨出自己的「舒適圈」、突破自我、實現中年的「生長」,從而找尋到勵志的因素、學習的榜樣、精神的鼓舞;另一些人關注這個節目,可能是想知道30 位大明星長時間聚集在一起會產生哪些「化學反應」、會產生哪些「名場面」;還有一些人關注這個節目,可能是想了解明星們是怎樣保養、瘦身、健美等等的,從而吸收些經驗用到自身和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另有一些人關注這個節目,可能是對「姐姐」們的日常生活比較好奇,感到有吸引力,比如研究研究、比較比較哪家的「姐夫」在大眾面前展現自己對「姐姐」的鼓勵、支持與呵護最狂野最勁爆,等等等等。
當然,我關注的重點不止這些,最起碼不止是哪些「姐姐」參與了、「姐姐們」之間有哪些精彩表現、「姐夫」們如何在大眾面前狂秀自己對「姐姐」的愛與呵護;而是一種疑惑——強烈的疑惑:「姐姐」們均已或出道多年或成名乘早,都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巔峰時刻,都曾或光輝或榮耀地登臨過事業的頂峰,她們為什麼要來參加這樣一個節目?她們哪來的勇氣來參加這樣一個節目?她們究竟會拼命到怎樣的程度來參加這樣一個節目?……
畢竟,這些「姐姐」和那些沒有資歷背景或者資歷背景很淺、不得不參加選秀的妹妹們不一樣——「妹妹」們不能成團,可能需要暫時或永遠離開娛樂圈去重新找工作找方向找定位,但「姐姐」們已經是頂級女演員/女歌手/女製片人了,選秀不成團於她們重要嗎?
當「姐姐」們乘風破浪而來,再度踏上風口浪尖,她們期待的,究竟是什麼?
如果從節目來看,說她們「不僅僅是再一次釋放個人魅力,而是希望所有『中女魅力』都能夠被看到,盡情地與時間頑強為敵」;說她們「期待日後會有真正合適她們的劇本、合適她們的舞臺,去用中年女性生活的豐滿推動整個市場的繁榮,去追逐真正的年齡與性別的平等」 ……是不是都可以?
雖然隔壁臺的「妹妹」們更為年輕更有活力,但論顏值、論身材、論才華、論氣場……無論論什麼,似乎「姐姐」們都絲毫不輸「妹妹」們。所以,她們來了!
——突破了年齡的限制,打破了30+女性不能成團的刻板印象,撕下了身份的桎梏,去挑戰更多的可能性。她們讓這個世界看到了:雖然自己已經是「姐姐」們了,雖然自己已經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相夫教子了,但自己不僅僅是女兒、妻子和母親,更是她們自己!
對於一個人來說, 20 歲的精彩和 50 歲的璀璨是不一樣的,無論如何,每個人都可以活出更精彩的自己!就像《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先導詞中說的那樣:
「三十歲以後,人生不斷退卻的見證者越來越少,但還可以自己見證;三十歲以後,所有的可能性不斷退卻,但還可以越過時間越過自己/三十而勵,在時代的洗鍊、時代的鏗鏘中,我們不斷更新對世界、對生命提問的能力;三十而立,我們從每一則寓言裡辨認自己,也認識人的內心、他人的真理;三十而驪,驪色駿馬,飛雲踏海/我們關心成功,也關心失敗,更關心每個人要面對的那座山;我們關心美好,關心熱愛,更關心日新月異的未來/努力與翻越、不餒與堅信,肆意笑淚、青春歸位/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直掛雲帆,乘風破浪!」
從生育期結束到開始明顯衰老前,人類大概有20年活力旺盛的時間,這段歲月我們通常就稱之為中年。人到中年,通常已經進入到收入穩定期、生活安寧期、閱歷豐富期、技藝成熟期。但同時,我們也會發現:自己的眼皮開始耷拉,身體的各個部分突然瘋狂地刷起了存在感,疼痛、疲勞不期而至,即使沒做什麼重體力活兒能量也越來越少……所以,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調侃地說:老化的跡象開始變得明顯的那個時間點,就是中年。
而已至中年的我們身上,又有太多太多東西要抗:上有雙親,下有妻兒子女,還有車貸房貸……容不得我們做半點任性的事情。以身體的特徵作為判斷的依據,我們已年紀漸長、直衝中老年;從社會對中年女性在當代生活中的普遍定位判斷,是多元價值觀和契合時代背景的女性意識的缺位。
所以,因為她們,這群30+的「姐姐」們,我們似乎可以說:我好像沒有那麼怕變老了——年齡雖然會讓我們失去一定的競爭力,但它也能提升我們的閱歷:在文明的城市中長大,溫柔善良;懷抱理想,衝上「戰場」,偶爾與「血腥」和「殘酷」短兵相接;慢慢適應,逐漸成長、成熟並堅強……接受中年角色的轉變,接受中年社會價值的轉變,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無非是經歷時間與世事後內心的淡定與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