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化身志願者參加系列志願活動
長期以來,實驗區各所中小學紛紛以「小手拉大手」活動為引領,圍繞文明宣傳、交通安全、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等內容,廣泛動員學校師生及家長積極參與各類活動,五萬餘名中小學生儼然成為平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一支生力軍。
潤物細無聲 文明校園育新人
「媽媽你沒給我帶頭盔,我不能跟你坐電動車,我得去搭公交車回家。」9月的一天中午,在平潭城關中學校門口,面對前來接自己回家卻沒有多準備頭盔的母親,初二年的林曉靜堅持自己搭乘公交車返回家中。
自學校開展交通安全教育以來,類似的情景常常在校門口上演。「這已經成為孩子們的一個基本意識了。」平潭城關中學德育處主任卓龍華說,長期以來,學校將包括交通安全在內的各類文明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常態化管理,通過每天早上5分鐘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課、國學經典誦讀等多種形式,提升校園文明水平,並通過學生帶動家庭及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之風。
走進城關中學的每一間教室,一幅幅精心設計的黑板報映入眼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公約、社會服務活動等內容一一呈現。學校組織學生發起「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的系列活動,一同助力文明城市創建。課餘時間,家長和周邊市民總能在城關中學附近看到這樣的畫面:一群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仔細搜尋、清理地面上的垃圾,他們就是平潭城關中學學雷鋒志願者服務隊。
像這樣的師生志願者團隊,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區各所中小學組建起來。他們以「創文明校園,做文明學生」為載體,組織師生在校園內外,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有時是路邊撿拾垃圾的「環衛工人」,有時是人行道上守護過路行人的「交警」……孩子們用小小的身軀鑄成點點星火,用行動澆灌城市文明之花。
澆灌文明花 學生家長共提升
「果皮是廚餘垃圾,這個礦泉水瓶是可回收的。」近日,在平潭城關小學六年級學生林梓逸的家中,常常能聽到他給爸爸媽媽「上課」的聲音。「他在學校學了不少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一回來就要教我們。」林梓逸的媽媽林玉霞笑著說,孩子當起了「小老師」,家裡人全都跟著學,現在連奶奶都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想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各所學校的「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動,讓孩子們當起了文明城市的「宣傳員」,家長們也由此重返「課堂」。「孩子們在學校接到『任務』,回家就成了『小老師』,有的會讀給爺爺奶奶聽,有的還會監督爸爸媽媽學習背誦,家長們也都很配合。」平潭城關小學副校長周霞說,現在每個家庭都像是一個「文明學堂」,不少家長還鄭重向孩子承諾,自覺告別不文明行為,做好孩子的表率。
在平潭實驗小學,學校還組織起親子志願服務隊,擦拭廣告宣傳欄、整齊擺放共享單車、剷除小廣告……大大小小的「紅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促進親子間的互動,而且我們也希望通過這種教育方式,讓文明的理念根植於孩子心中,這樣我們平潭才會越來越好。」家長林先生說。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垃圾分類,到文明出行……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拉著家長們的大手,發揮著紐帶作用,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共同參與到文明城市常態化建設中來,做創建文明城市真正的參與者。
來源: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楊詠林
責編: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