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設問觀察法是學習工具。課程是載體,場景是素材,自然力課程核心是在不同的自然場景下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
——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專家馮丹
2019年7月24日,是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地學營在紐西蘭研學的第10天。研學的行程已經接近了尾聲。
這一天他們來到了懷託摩螢火蟲洞,號稱紐西蘭第九大奇蹟的地方。
導遊桂陽給孩子們介紹,這是一處十分難得的活性巖石洞穴,如蜘蛛般的螢火蟲,是洞穴中最奇特的居民,它們已經在這裡居住了上萬年。
螢火蟲吐著一粒接著一粒如珠子般的粘絲,以及尾部發出的藍色螢光,星羅棋布攀附在巖洞深處的上方,仿佛滿天星鬥。
除了螢火蟲,還有大塊的鐘乳石映入眼帘。宿文姬副教授、譚志昌老師、雷俐老師給孩子們講解了鐘乳石的形成過程。
在石灰巖裡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巖隙縫中,與碳酸鈣反應生成可溶於水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洞頂上滴下來時,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鈣、二氧化碳和水。被溶解的碳酸氫鈣固化之後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
他們乘坐小船在幽暗的洞穴中,水滴從石柱上滴落下來,有細微而清晰的聲音。他們和著這聲音,唱起了校歌——《進德修業,學以用世》。
「白雲山麓/珠江水畔/母校立其間
進德修業/格物致知/校訓潤心田
篤信好學/厚德載物/不舍達彼岸
師生共濟/桃李滿園/名黌矗嶺南
自立自強/敢為人先/奮進莫畏艱
海納百川/壁立千仞/敦厚以崇善
成人成才/貴在少年/志向存高遠
善集溪流/學以用世/吾儕勇承擔 」
歌聲在洞穴中悠長迴蕩,他們仿佛回到了華附的校園裡。
即便飛過高山大洋,跨越半個地球,也始終記得自己的起點在哪裡。
心裡自始自終清晰明確的是,無論身處何方,自己都是華附人。
從螢火蟲洞出來,他們又去了哈密爾頓六國花園。那裡有中國、日本、印度、美國、英國、義大利六個國家的特色花園,共同組成一個國際園林。
三位導師和導遊給孩子們講述花園中各類植物的故事,他們在這裡得以感受不同國家之間的植物文化特色。
這天晚上的思辨課程是他們在這次研學活動中的最後一次。
他們又回到了奧克蘭,回到第一天上思辨課的那個地方,酒紅色椅子,灰色系地板,已經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他們圍坐成一個圈,孩子們論述事實與觀點,導師們提問和解答。和第一天相同的是,孩子們認真對待研學的那顆心。而和第一天不同的是,在十天之後,他們對事實與觀點準確的判斷,符合邏輯的表達。他們獲得全新的體驗與感受,找到全新的自我。
發言的孩子依次為蔡澤霖、黃熠、劉哲勳、胡與同、高子濤、李升璟
每一期的研學活動會有結束的一天,但研學是永無止境的。在研學的過程中收穫的知識,訓練得來的能力,都會在往後每時每刻的運用中得到強化與完善。
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孩子們走出的是腳下一方土地,看見的是更為開闊的世界。
在收穫知識與技能之後,他們對這個世界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他們懂得愛那些愛他們的人。
他們在那五彩斑斕的便利貼上留下的痕跡,就像他們曾在紐西蘭的國土上看見過的彩虹。
@李奕楠
|New Zealand,24 July|
今天我們在紐西蘭最後的一個,完整的一天。今早是我們此次行程起的最早的一次,我們要返回奧克蘭,並在第一團晚上住的酒店再住一晚。
經過早上兩個多小時的奔波,我們來到了次次行程中要去的倒數第二個景點——螢火蟲洞。導遊告訴我們:這個螢火蟲洞號稱紐西蘭第八大奇蹟。
這個洞裡一片漆黑,裡面有鐘乳石等奇怪的石頭。我要坐船渡過這個叫做黑水河的河。四周異常安靜,沒有人說話。洞頂一點一點的亮光,是螢火蟲發出來的,據說它們已經住在這漆黑的洞裡幾萬年了。
下午,我們去此次旅行的最後一個景點——六國花園。這個花園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花園。裡面有一個稻草人,幾個花壇,還有幾隻小鳥。
這個花園裡,有一個稻草人,稻草人臉上帶著酷似女人臉的面具。也許是時間久了的緣故吧,那張酷似人臉面具上竟有許多的裂痕。這樣來看,與其說它是來嚇唬小鳥的,倒不如說它是來嚇人的。總之,很有趣便是了。
這次的夏令營,讓我很是難忘,我想大家亦是如此吧。
通過這次夏令營,更是明白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區別,希望我們國家終有一天,會加入發達國家的隊伍中。
怎麼說呢,這次夏令營,收穫遠遠大於失落。
@劉奕靈
|New Zealand,24 July|
今天早上我們去了螢火蟲洞穴,螢火蟲洞穴中我們先看了鐘乳石。導遊說誰的額頭被滴到水了,拿他就是一個幸運的人,雖然我沒被滴到額頭,但是我被滴了四滴水在身上各處,四捨五入就是我也是個幸運的人了。
看完鐘乳石以後,我們便坐船進入螢火蟲洞穴了。還沒等到船的時候,我們便看到漆黑的洞頂上一閃一閃的,就像黑夜中的繁星點點。坐上船後,船緩緩前行,螢火蟲的光芒照亮了黑色的洞穴,超級好看。
下午我們去了六國花園,六國花園中我認為中國的建得最大,導遊給了我們一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但是我之逛了半個小時,因為我鬧肚子去了。
看完六國花園,就回奧克蘭了,導遊大方的請了每個人吃冰淇淋,又是美好的一天!
這一次的紐西蘭之行已接近尾聲。從初來乍到的不知所措,到後來的應付自如。我們成長了。
從前事實觀點就像兩個大魔頭在我們的腦中盤旋。但漸漸的,我們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成功分辨了事實和觀點。我們的改變是自己的努力,也是老師的努力。
更加感激的是司機叔叔的桂導了。這短短的幾天,多虧了他們無怨無悔的陪伴,我們的旅途才能圓滿完成。
這次研學旅行,必定終生難忘!
@何心然
|New Zealand,24 July|
今天上午我們去到了最令人期待的景點——螢火蟲洞,這個神奇的景點堪稱紐西蘭的第七大奇蹟。
剛進入洞中,我們就被這奇特的景象所吸引。整個洞都是由沉積巖組成,上萬年的斷層和鐘乳石隨處可見。走過一段路,我們終於來到了黑水河。這條河流位於溶洞中,終年不見光,我們在坐船通過的時候可以欣賞洞中的一切。排著隊,坐上鐵皮小船,我們開始在黑暗中前行。
然而,沒有燈光的溶洞並不可怕,在這裡面,居住著這裡的原始居民——螢火蟲。成千上萬的螢火蟲在洞頂棲息著,好似黑暗的夜空中數不清的星星。還未等我們欣賞夠這從未有機會見到的景象,小船在不知不覺中就到達了終點。我們依依不捨地望著溶洞,向出口走去。
在一頓大餐後,下午的行程又開始了。兩個小時的車程,把我們帶到了六國花園。這個大花園是由六個國家風格的花園組成的,在中國,印度,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這六個風格的花園中,我最喜歡的是中國園林。在進入了一個古風的門後,我們首先走入了一條小路。不到三十米,一個小池塘出現了。水中幾條悠閒的鯉魚不慌不忙地遊著,一對鴛鴦也結伴遊出。我們走過一條纏滿紫藤的紅色中式木橋,在幾張石凳上稍作休息,我們踏上了一座短短的石橋。剛下石橋,我們便遨遊在了竹林中。陽光灑在石板路上,我們愜意地享受著這美妙的仙境。走出中國園林,我們又參觀了剩下的花園,雖然每個花園都有其獨特奇妙之處,但是中國園林卻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
晚上又是一頓大餐,回到酒店,我們的閉營儀式馬上開始。我們依次對此次遊學寫下了感想,對紐西蘭,酒店,桂導,司機叔叔寫下了留言,快樂而又略帶傷感的閉營儀式在筆下溜過。時光荏苒,不等我們好好回味,就要離開了。面對明天的離別,我們將會怎麼樣呢?
@熊筱瑜
|New Zealand,24 July|
今天在大巴上坐了好幾個小時,先是去了懷託摩螢火蟲洞,接著又來到六國花園參觀,晚上回到奧克蘭。
螢火蟲洞中,漆黑一片的洞穴裡,穴頂像星星一樣閃爍著許多螢光。這些螢火蟲需要充分的溼度來避免因乾枯而死亡,也需要黑暗的環境來放射微光,所以便成群地聚在溶洞中,像夜空中的繁星一般。
六國花園顧名思義,就是集六個國家——印度、中國、英國、美國、義大利和日本的特色花園為一體的一個大花園。六個國家的花園各有各的特色,從中可以看出每個國家的文化。這個花園除了這六個,還有其他的一些花園,像迷宮一樣,十分有趣。
明天我們在購物之後就要離開紐西蘭,回到廣州了。畢竟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十多天,慢慢習慣了這裡的人和事,我還是有些不舍。總之,我會找機會再來的!
@黃雨萱
|New Zealand,24 July|
今天是我們在紐西蘭的倒數第二天,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十天光陰在指間流過,悄無聲息。
早上是豐盛的早餐,之後兩小時的車程到達了螢火蟲洞,這裡被稱為紐西蘭第七大奇蹟。夢幻般的燈火配上漆黑的洞穴,仿佛身處仙境。
稍後我們參觀了六國花園,然後又是兩小時的車程,最後我們到達了奧克蘭。
@李佳睿
|New Zealand,24 July|
最後一個呆在紐西蘭的整天,帶著點依依不捨,還有早晨的涼風,迎接著我們。
那就算是一個總結吧。
十天的風雨,從飛機落地那一刻開始,從迎接我們的日落開始,我們就在同時光飛行,在冷氣以及一次次的叫早,還有那些乾澀的麵包中開啟了我們的旅行。
從kiwi international hotel兜兜轉轉,最後再回到這裡,我們已經不是當初對整個旅行充滿好奇的只能孩子了,我們在十天的車水馬龍之中上山下海,和突如其來的雨賽跑,在黑夜行進中抬頭看那滿天的星辰,研究一塊塊石頭,探究每一個去過的景點。在迎風坡上和對面的同學打招呼,在溫泉裡面聞著硫磺味兒和同學玩真心話大冒險,脫掉鞋子,放飛自我地在沙灘上奔跑戲水。
十次日落,六間酒店,我們兜兜轉轉,合著南半球的所有美好,結束了北島之旅。
@王曾喆
|New Zealand,24 July|
今天是我們在紐西蘭的最後一個完整的24小時了。好戲都是壓軸的,這話說的沒錯,今天上午的旅程是我在整個行程中最難忘的。
上午,我們坐了兩個小時的車,來到了懷託摩螢火蟲洞。從接待中心旁邊的標牌、告示就可看出,這裡中國遊客肯定很多,因為每塊告示都附有中文翻譯。
進入洞穴後,我並沒有感到陰森,反而是一股探險的欲望湧上心頭。大塊大塊的鐘乳石映入眼帘,但是,上下連接起來的整個洞只有一根。聽導遊說,本來有兩根鐘乳石上下相連,但有一名遊客弄斷了一根,才導致只剩下了一根。洞內有個禮堂,我們看到後,唱起了校歌,歌聲充滿了整個洞穴。
重頭戲來了,我們準備能看到上萬年的螢火蟲了。我們來到了一條黑河旁。雖名曰黑河,但它的水並不是黑的,也許是因為它萬年無光而得名。
這個洞穴漆黑一片,如果沒有螢火蟲的光,真的就是一個黑洞。洞的四周布滿了鐘乳石,鐘乳石還不停地滴水下來,雖然把我弄溼了,但一想到這是萬年之水,心中莫名其妙地愉悅了起來。
螢火蟲生活在及其安靜和黑暗的地方,萬年不改。這讓我體會到了人類在歷史長河中是多麼的渺小,在宇宙中莫過於一粒灰塵。
今天的午餐是來紐西蘭之後最豐盛的。有中餐,也有西餐,自助的,想吃多少吃多少。
下午,我們來到了六國花園。裡面有代表印度,中國,大英國協國家,美國西海岸,義大利和日本各國的建築,風情的花園。
明天,就要回家了。晚上,我們開了個簡短的結營儀式。簡短,卻不簡單。
紐西蘭,我們還會再見。
@劉哲勳
|New Zealand,24 July|
今天,我們從馬納瓦圖旺加努尹返回到了奧克蘭,這也代表著我們即將要踏上回國的徵程,就在明天下午我們就要回家了,因此這也是我們在紐西蘭最後的一個整天了。
迎著徐徐微風,和晴朗的天空,我們開始了最後一天的旅程。首先,我們來到了號稱紐西蘭第八大奇蹟的螢火蟲洞,進去了之後,抬頭一看,漫天都是螢火蟲布成的小星星,感覺已經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然後就是六國花園,這裡也十分美麗。
還有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就是我在自動售賣機那裡用一瓶水的價錢買了兩瓶。!
@吳沂蔓
|New Zealand,24 July|
不知不覺中時光匆匆,旅程已經進行到了第二天。今天早上起床,我和舍友在溫暖的壁爐旁享用我們的早餐。
等到大家都上車後,司機師傅發動汽車將我們帶到了我們今天的第一個景點,螢火蟲洞穴。一開始我還以為這只是一些比較普通的地方,但是等我真正的進到那個漆黑的洞穴之中,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只見統領的巖石的縫隙中閃爍著無數點藍色的螢光。將此處點綴得如同仙境一般。由於這些蟲子害怕嘈雜,所以我們沒有一個人敢說話。耳邊時不時傳來水珠的滴答聲。帶我們出來之後,我們還是隱隱的有些緩不過神來,沉浸在那猶如仙境的美景之中。
待到下午,我們終於回到了奧克蘭。不過我們並沒有直接回酒店,而是去了下一個景點。六國花園,一聽名字就可以知道這一定是帶有六種國家特色的花園吧。的確如此。裡面一共有六個小花園。分別是英國的,中國的,日本的,印度的,義大利的,還有毛利的。英國的花園帶有濃厚的田園氣息。中國的花園古色古香。而在日本的花園裡運用了他們日本最擅長的枯石山水。印度的花園裡充滿了大理石。義大利的花園充滿了義大利自己的特色。例如他們的噴泉。而毛利民族的花園卻帶有的濃厚的毛利民族氣息。
參觀完花園後,我們便去吃了晚飯。晚飯後便回到酒店進行閉營儀式。在儀式上我們先是解決了報告,然後宿老師給我們分享了學習經驗,譚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識,而雷老師組織我們寫了三封信。一張是給司機還有導遊的,還有一張是給酒店的最後一張呢,是我們的個人總結。就這樣這一天結束了。
@餘沛嘉
|New Zealand,24 July|
終於,終於,終於… 我們今天準時起床了了!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吃完早餐了了,我們便坐車前往了紐西蘭八大奇蹟之——螢⽕蟲洞。
這個溶洞形成了了很久,⾥面有⼀一個上下相連的鐘乳石柱。據說一百年,鐘乳石才長一毫米…偶買噶w(゚o゚)w!這裡面還有⼀一個天然的禮堂,我們還唱了了一曲校歌(我愛華附!)除了這些,洞裡還有許多千奇百怪的鐘乳石的造型,有像唐僧的,有像孫悟空的,還有像羊駝的…之後,迎來了這個景點參觀的高潮:參觀螢火蟲洞。我們乘船在黑水河裡行進著,
上方,側面,全都是螢火蟲,如璀璨星辰,仿佛全世界的星空都集合在了了這裡。
之後我們前往了六國公園,這裡齊聚了了英國,義大利,印度,中國,日本,毛利五
種花園的風格。令人大開眼界啊!
回到奧克蘭,準備明天的最後的⼀一天吧!
@盧怡瑾
|New Zealand,24 July|
不知不覺中,一個多星期已經過去,今天是我們行程結束的倒數第二天。
上午我們去了我期待已久的螢火蟲洞,先是在有燈區觀賞了許多形狀各異的鐘乳石,老師告訴我們,這些鐘乳石是巖洞頂的水滴到石灰巖上,與石灰巖產生化學反應,使得石灰巖慢慢向上長起來而成的,但是長得極慢,約100年才能長1毫米。所以我們現在看見高几米的鐘乳石,也是經過上萬年甚至上億年才形成並得以發現的。在巖洞裡逛了一圈,我們坐上了一艘小船,在更深的巖洞中的水面上裡滑行,巖洞頂上有許多發著幽幽綠光的螢火蟲,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巖洞裡,它們就像是一片璀璨的星空一樣,照亮了黑暗。
下午我們去了一個大花園,裡面又包含著六個不同國家風格的小花園。有中國的,有日本的,有義大利的,有印度的,還有美國的和英國的。每個花園都是不同的風格,散發著各國風情。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還有最後一天,三位導師和孩子們在紐西蘭的研學之旅就要結束了。
明天,他們將會登上飛機,沿著來時的路,返回祖國的那一片土地,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呢?請繼續關注我們下一期推送,也是本次研學活動的最後一次推送。晚安。
諾魯霍伊山,冰與火的相逢|2019年華附紐西蘭北島地學科考Day9
來自地球深處的礦物質香檳|2019年華附紐西蘭北島地學科考Day8
五個事實證明一個觀點,這讓我們傷透了腦筋!|2019年華附紐西蘭地學科考Day7
為什麼紐西蘭仍有著眾多的農村人口?|2019年華附紐西蘭地學科考Day6
研學第五天,我們住進了最貴的那幢樓!|2019年華附紐西蘭地學科考Day5
來到這樣的海灘,一定要給自己挖個坑兒!|2019年華附紐西蘭地學科考Day4
生活在風口浪尖上的塘鵝|2019年華附紐西蘭北島地學科考Day3
近距離接觸骨灰級火山,是怎樣一種體驗?|2019年華附紐西蘭地學科考Day2
紐西蘭,到了!|2019年華附紐西蘭北島地學科考Day1
跨越6000裡,我們不再是我們|第十四期自然力導師培訓回顧
同樣值得銘記的,是你們的聲音|第十四期自然力導師培訓採訪
微信公眾號|廣東省馮丹名師工作室
微博|馮丹學習會
千聊網|馮丹學習會
入學習群|添加微信:msy005
原創投稿|qingshaonianh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