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中,比較出名的有淨土真宗。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下日本佛教大師蓮如與「一向一揆」的故事。哪怕受到眾人的反對,哪怕流離失所,他仍舊不放棄內心的追求。
「一揆」本義為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志同道合,後泛指武裝起義的武士與老百姓集團及其行為,目的在於冀求統治者減輕租稅年貢,或威脅高利貸業者、地主取消借貸。「一向一揆」是本願寺信徒發起的武裝起義行為,而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流派之一。
淨土宗創始人是法然(1133~1212),但當時淨土宗有四支流派,法然的弟子親鸞(1173~1263)遂另創淨土真宗,加個「真」字表示「真正」繼承了法然的教理精髓。
蓮如四十三歲時成為第八代宗主,是親鸞的十世孫,亦是淨土真宗中興之主。當時的本願寺已奄奄一息,隨時都可能關門大吉,蓮如登上宗主位子後,大膽進行改革,把教義簡化為「只要口誦南無阿彌陀佛,任何人均可以往生極樂淨土」。他又設立說法結社組織,開放門戶提供場地讓一般群眾自由參加法會,這對弱勢族群來說是一種精神救濟,於是信徒便如小雪球越滾越大。
蓮如的傳教根據地是京都右鄰的近江(以琵琶湖著名的滋賀縣),而近江原本是位於京都府與滋賀縣境界的比睿山延曆寺的地盤。就組織構造來說,本願寺是延曆寺的分寺;以企業組織來比喻,就是小職員的名氣比老總旺。身為老總的延曆寺當然很不爽,認為蓮如這個小職員想造反離職另立公司。
1465年1月,延曆寺派出一百五十名(也有三百名之說)僧兵襲擊本願寺,蓮如好不容易才逃到近江金森。兩個月後,延曆寺再度攻擊金森,致使蓮如的信徒不得不拿起武器應戰,這正是日本史上首次的「一向一揆」。
「一向宗」是其他佛教流派稱呼本願寺信徒的別稱,並非蓮如自創。蓮如在寫給信徒的法語中便說明:「我們可以不理會其他流派稱呼我們是一向宗,但自己人不能自稱一向宗……我們是淨土真宗,簡稱真宗……自稱一向宗的人絕非我門下信徒。」
樹大招風的蓮如二度遭延曆寺欺壓,只得在近畿(京都四周各國)輾轉流浪,1469年才回近江。這時期,京都眾多文人、知識分子、宗教人物均因應仁之亂紛紛逃往外地,蓮如也決定另選新天地繼續傳教。他選中的新天地是越前(福井縣北部)吉崎。
蓮如在北潟湖吉崎山建立了「吉崎御坊」,積極傳教。由於沒有繁瑣的宗教儀式和戒律,吸引了眾多老百姓,北陸(富山、石川、福井、新潟四縣)一帶信徒驟增,香客全匯聚在吉崎。如此一來,對當地現有的佛教勢力來說,本願寺信徒便成為一種威脅;但對本地土豪來說,這些信徒的團結力足以成為政治工具。
聚集在吉崎的信徒不計其數,但信徒中夾雜當地土豪和武將,另有經營信徒道場兼宿舍的商業組織,這些半吊子信徒經常倚仗蓮如的權勢做出反體制破壞行為。蓮如一而再再而三勸誡,然而信徒屢勸不聽,導致蓮如曾一度隱遁越前,只是最終仍抵不過信徒強力懇求,再度回吉崎。
這些敗北門徒遣使者前往吉崎,懇請蓮如出面與富樫和談,應對使者的人是蓮如的親信蓮崇。蓮如本來就反對門徒與守護抗爭,所以同意和談,但蓮崇是主戰派,他不但沒傳達蓮如的意見,反而向使者說謊:「上人堅持交戰。」
收到謊報的主戰門徒於6月再度發起暴動,依舊被富樫鎮壓了。心痛不已的蓮如不僅開除了蓮崇,並決定同長男順如(1442~1483,比父親蓮如早逝,第九代宗主由四弟實如繼位)離開吉崎。
據說8月21日早上,蓮如父子搭船欲離開吉崎時,蓮崇也躲在船上,結果被順如發現,把他推出船外,起航後,蓮崇一直趴在海岸哭泣,直至看不見船影。二十四年後,蓮如臨終時才原諒了蓮崇。
蓮如離開吉崎後,1478年在京都近郊山科興建寺院,兩年半後御影堂竣工。八年後,加賀一揆爆發,蓮如發出「斥責御文」,禁止本願寺門徒參與這場戰爭。翌年,蓮如將宗主位子傳給五男實如,隱居山科本願寺南殿。1497年,石山御坊(大阪本願寺)竣工。1499年,蓮如圓寂,享壽八十五。
日本的這位蓮如大師堅守淨土真宗,哪怕阻撓不斷,也不放棄個人的理想與追求。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