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大多時候,除了帶孩子去遊樂園和吃頓大餐之外,兒童節禮物不外乎是一些玩具、文具、電話手錶、書本等等。父母們通過花錢去儘量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卻很少有父母關注孩子的財商教育,比如,如何花錢和賺錢。
大多數父母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賺錢是長大以後的事」,「孩子太早接觸錢,容易走入歧途」 ……
其實,財商,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財商一詞最早由美國作家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提出,泛指「一個人對所有財富的認知、獲取、運用的能力」。
如果說,智商反映人作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社會人的社會生存能力,那麼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現在,有人把財商與智商、情商並列為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
說到財商,我們不得不提到猶太人,猶太人善經商,天下人皆知,據說佔美國人口3%的猶太人控制著美國70%的財富,本來學院君覺得有點誇張,看到這幾個名字之後我信了:羅斯柴爾德家族、洛克菲勒、索羅斯、巴菲特、扎克伯格……
猶太人在商業上的精明不都來自天分,其實在骨子裡,他們就認為擁有財商思維、商業頭腦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很有一套。
猶太孩子的第一份禮物是股票
當孩子滿一歲的時候,很多猶太父母都會把股票當作禮物送給孩子,這是猶太家庭的慣例,也是猶太父母對孩子們獨特的財商教育,尤其是北美的猶太人。儘管孩子更喜歡形形色色的玩具,但猶太父母寧願給孩子更實際的東西,送孩子股票,就是為了讓孩子從小接觸金錢、認識金錢、了解金錢。
回頭看看,咱的娃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大多是一個玩具,送股票給這麼點的一個孩子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相比起來,玩具更容易逗孩子開心,而股票是啥,那麼小的孩子哪裡知道,但這就是引導孩子理財意識的一個開端和基礎。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猶太父母還會讓孩子熟悉複雜的投資工具,並最終學會操作投資工具。
當孩子出生後,身邊不少朋友最先想到的是趕緊給孩子存一筆錢或者定投基金或者買份保險,因為孩子以後用錢的地方很多,但幾乎沒有父母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即便給孩子買了股票,也是說等他長大了留給他,孩子不需要關注。而猶太父母是讓孩子自己真正的擁有股票,並且讓這種感覺伴隨著孩子成長,這意義很不一樣。
外國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不可否認,國人自身的理財意識稍顯淡薄,所以在孩子理財教育上也做的不到位。因為國情不同,在金錢的觀念上或許沒有可比性,但外國人培養孩子財商的方式,或許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學習到不少精髓。
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係,把財商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對於兒童財商教育的要求是:3歲能辨認硬幣和紙幣,6歲具有「自己的錢」的意識。他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美國小孩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這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裡,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
法國的家長們認為應該給自己的孩子發放零用錢,他們認定,即便是小學生,都會有各自特殊的消費需要,同樣需要一筆開銷,對此家長理應予以尊重和支持。法國的父母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對他們進行「家庭理財課程」的教育,讓他們學會區分不同金額的錢幣,明白金錢與購買之間的「有機關係」,不知不覺讓他們建立理財的意識。
他們還鼓勵孩子將這筆看似不起眼的小錢消費掉,然後和孩子交流感受,幫他們分析消費是否合理,讓孩子從中獲取經驗,汲取教訓。法國家長大多在孩子10歲左右,就給他們設立一個個人的獨立銀行帳戶,並劃入一筆錢,而且這筆錢還不少,有的上千甚至數千法郎。之所以這樣做,他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理智、科學,而不是機械、盲目地理財。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面對孩子卻有生動的一面,向孩子講述理財童話故事的《小狗錢錢》風靡一時。讓我們看看這本書講些什麼:「如果你只是帶著試試看的心態,那麼你最後只會以失敗告終,你會一事無成。嘗試是一種藉口,你還沒有做,就已經給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試驗,你只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掙到錢,最關鍵的因素並不在於你是不是有個好點子。你有多聰明也不是主要原因,決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這些生動有趣的話語,相信孩子們會從中學到很多人生道理。
日本人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利用課餘時間在外打工掙錢。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給孩子買玩具時,都會告訴孩子,玩具只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
我們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第一步
讓孩子清楚知道「錢是什麼?」
首先,讓孩子知道金錢的重要性,如:金錢是生存的基礎、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品等等。其次,讓孩子知道成功、幸福與金錢的關係。告訴孩子擁有金錢不等於成功,不等於擁有幸福,金錢可以滿足人物質方面的需求,但不一定能滿足精神需求。
第二步
讓孩子懂得錢是家人的勞動所得
讓孩子知道要想花錢就要努力勞動,讓孩子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平時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活,做完後給一定的錢的獎勵,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勞動的必要性。
第三步
讓孩子懂得如何有效的使用金錢
帶孩子出去千萬別讓孩子見到什麼就給他買什麼,要讓他知道在哪裡買實惠,讓他懂得貨比三家的好處。平時,帶孩子出去買東西,我們可以不告訴孩子哪家店鋪的東西賣得比較貴,哪家賣的比較便宜。然後,拿出金額一樣的錢讓他到兩家店鋪去買同樣的一包零食,等他從那兩家店鋪出來時,我們可以問他手裡的零錢還剩多少以及讓孩子告訴我們哪家的東西更便宜。
第四步
從小就開始進行財商教育
這一點是我們家長做得不夠的地方。我們老想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可是等孩子懂事就太晚了,到那時你會發現孩子根本就聽不進你的教導。因此,學院君建議在孩子3歲時就開始財商教育。
3歲: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讓孩子明白我們無法把商品統統買回家,必須在購買時做出選擇;
5歲:教孩子認識錢幣的等價物,如:1元可以買兩個棒棒糖或一包qq糖等等;
6歲: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絕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7歲:教孩子學會找零錢;
8歲:教孩子看懂商品的價格標籤;
9歲:教孩子明白,可以通過做額外的工作賺錢,比如:幫媽媽買菜、掃地、擦皮鞋、洗碗,並學會把賺到的錢存到儲蓄帳戶裡;
10歲:教育孩子學會單獨制定個人的一周開銷計劃,並學會在購物時比較價格;
11歲:教育孩子每周節省一點錢,以備在有大筆開銷時使用;
12歲:教孩子單獨制定並執行一個月的開支計劃,教孩子懂得並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比如:銀行卡,活期、定期存款等等。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我們這一代還有父母一代,大多數人從小都沒有受過財商教育,現在即使手上有錢了,還是不懂得怎麼辦才好,也因此錯失了不少財富增值的機會。六一兒童節,把財商教育送給孩子吧,相信他們將來的道路會比我們走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