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越來越好 村裡安心養老(做好民生保障 改善人民生活)

2021-01-13 騰訊網

核心閱讀

為了給農村老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浙江寧波進行了探索:開辦老年食堂,讓老人就近吃上乾淨衛生、便宜豐盛的飯菜;將閒置的建築改造成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可享受健康食堂、慢病管理、康樂活動等各類服務;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依託數據信息和先進的技術設備,防止意外發生,讓老人的生活更安全。

作為國內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寧波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56萬人,佔戶籍總人口25.6%,其中農村人口近60萬人。如何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滿足農村養老需求?

「我們正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從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智慧養老等多方面齊抓共管。」寧波市民政局副局長丁導民說。

開設老年食堂

方便居家養老

中午到了飯點,奉化區西塢街道蔣家池頭村的「孝膳堂」老年食堂又熱鬧起來,50多位老人正在這裡就餐。記者上前一瞅,菜品挺豐盛。

2017年7月,蔣家池頭村辦起老年食堂,為村裡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每人每餐只需4元,90歲以上老人每餐只需3元。」食堂負責人楊亞鳳介紹,自己曾是村婦女主任,如今專職負責食堂工作,「開辦3年多來,這裡人氣越來越旺,就餐人數增了一倍。」

為啥要辦老年食堂?楊亞鳳道出原委:「村裡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有300人左右,佔村總人口四成。不僅如此,老人子女大多不在身邊。過去,他們一日三餐總是將就,影響身體健康。」

在村兩委的協調幫助下,村裡組建起一支45人的志願者隊伍,專門負責老年食堂日常運營。每人每月輪值1天,如今隊伍逐漸壯大,已有75人,村宣傳欄上總能看到他們的事跡。

為了保證食堂正常運營,村裡想了不少辦法,除了組建志願者隊伍,還專門開闢出一塊約2畝的菜園,由志願者負責打理,一年四季為食堂提供時令蔬菜。「自家園子種的菜不僅乾淨衛生,一年下來還能節省不少菜錢。」楊亞鳳說。提及經費,她告訴記者,食堂採取的是「政府補一點、村裡貼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法,確保可持續運營。「每年由上級民政部門補貼7—10萬元,村委會補貼10餘萬元。」

這兩年,「孝膳堂」的運作模式在奉化農村「遍地開花」,已在31個行政村試點運行,還計劃在全區範圍內推廣。

打造養老中心

提供多元服務

前不久,位於寧海縣黃壇鎮榧坑村的一幢3層閒置教學樓經過改造,成了黃壇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時間雖不長,已吸引來60多位老人。

「有床位能入託,這下吃飯、康復都不用愁了。」83歲的村民胡福女告訴記者,她患有高血壓,兒女又不在身邊,「聽說村裡建起養老服務中心,孩子便給我報了名。」

其實,胡福女的問題也是黃壇鎮面臨的養老難題。黃壇鎮副鎮長沈太爐告訴記者,榧坑村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學生都到鎮上去讀書,榧坑村的雙峰學校被閒置下來。村裡有不少留守老人,鎮政府合計,能否把閒置學校改建成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榧坑村是黃壇鎮雙峰片區最大的行政村,若把養老中心建在這裡,可以輻射周邊11個村的近2000位老人。不僅盤活了閒置資源,還能緩解養老難題。

由政府投資490萬元進行改建,去年11月,該養老服務中心正式落成。中心聚焦頤養、活動、旅居三大服務,可為老年人提供健康食堂、慢病管理、康樂活動、上門探訪等各類服務。

眼下,寧波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老年助餐配送服務覆蓋2871個村(社區)。與此同時,鄉鎮敬老院也在有序改造升級,計劃建成12個鄉鎮的養老綜合體。

依託先進技術

發展智慧養老

去年12月26日上午7時,江北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接到一則系統預警信息。信息來自慈城鎮勤豐村凌巧生老人的「照護寶」,提示「長時間未發現老人活動信息,請立刻聯繫老人」。

根據平臺提供的信息,平臺工作人員徐茹靜隨即撥通了老人的電話。「好在只是虛驚一場。」徐茹靜說,原來,凌巧生家中的「照護寶」紅外線傳感器電源插頭脫落,傳感器長時間未監測到活動信息,便自動向平臺發送了預警。

「照護寶」是啥?早在2017年,江北區政府投資20餘萬元,為符合條件的80周歲及以上困難、獨居、半失能、空巢老人家庭安裝「照護寶」緊急呼叫設備,可以監測老人活動軌跡、煤氣洩漏、煙霧等情況。設備通過行動網路,將數據傳輸到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如今,這項服務已延伸至江北區的所有村鎮。

快速靈敏的背後,是信息綜合、智能服務、監管評估等多效合一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平臺集納了街道(鎮)分散統計的老年人信息,以及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信息和31項為老服務事項。」江北區民政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負責人汪申彥說。

不只在江北區,目前寧波正加快推進全市域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建設,並將納入寧波「城市大腦」,為開展養老行業監管和養老公共服務提供技術支撐。「依託先進的物聯網、5G、雲計算等技術,5G養老院也將在未來投入使用。」丁導民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1日 13 版)

相關焦點

  • 服務越來越好 村裡安心養老(做好民生保障 改善人民生活②)
    核心閱讀為了給農村老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浙江寧波進行了探索:開辦老年食堂,讓老人就近吃上乾淨衛生、便宜豐盛的飯菜;將閒置的建築改造成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可享受健康食堂、慢病管理、康樂活動等各類服務;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依託數據信息和先進的技術設備,防止意外發生,讓老人的生活更安全。
  • 吃飯有食堂、生活有照顧、安全有保障,浙江寧波——服務越來越好...
    原標題:吃飯有食堂、生活有照顧、安全有保障,浙江寧波——服務越來越好 村裡安心養老(做好民生保障 改善人民生活②)核心閱讀為了給農村老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浙江寧波進行了探索:開辦老年食堂,讓老人就近吃上乾淨衛生、便宜豐盛的飯菜;將閒置的建築改造成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可享受健康食堂、慢病管理、康樂活動等各類服務;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 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面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溫家寶]:(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全面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溫家寶]:2003年抗擊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這些年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重視保障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政府工作力度之大、財政投入資金之多前所未有。
  • 習近平談改善民生:要一諾千金,說到就要做到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在四川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時的講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落下,一個也不能少  我們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老百姓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大家的生活都要過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落下,一個也不能少。
  • 葛紅林:保障和改善民生 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訪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本報北京專電(成都傳媒集團全國兩會特別報導組記者 黃穎 攝影 王熙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全面履行職能、加強公共服務的重大舉措,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昨日,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在北京接受成都傳媒集團全國兩會特別報導組記者專訪時說,2011年,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辦好更多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實實在在為廣大群眾創造更多實惠,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 臺安縣千方百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臺安縣千方百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信息來源:臺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1-01-07瀏覽次數:次 臺安縣把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積極做好新時代的民生工作,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 民生有溫度 幸福有質感
    回眸「十三五」,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湛江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瞬間。五年來,湛江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發展,著力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多管齊下全方位扶持就業創業,打造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傾心傾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數。
  •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新華社發2、強社會建設,統籌做好各領域民生工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強調「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 堅持人民至上 傳遞民生溫度
    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濃濃的民生暖意。 社會各界認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錨定「基本民生」這顆「定盤星」,齊心協力、開拓進取。
  • 人社部: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緊緊圍繞中央決策部署,實施穩就業、社保降費率、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人社扶貧、治欠保支(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全國人社系統行風建設等6方面重點工作,分別針對重點難點問題,制定整改措施。
  • 民生改善 民心所向
    「我身體不太好,感謝村裡給我安置了公益性崗位,做一些清掃保潔工作,讓我在家門口就能有收入,生活也有了更多保障。」每次說到這個話題,古淑英都充滿感激。(下轉三版)就業是民生之本。面對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局面,內江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通過開展專項招聘活動、為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幫扶、為企業融資輸血、補貼減負穩定就業等舉措穩定和擴大就業。
  • 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追求目標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市委七屆十三次全會描繪未來的發展藍圖,不僅關係鐵嶺的前途命運,也關係鐵嶺人民的幸福生活。從柴米油鹽到衣食住行,從上學就業到醫療養老,從公共服務到生態環境,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條關於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詳實表述,都始終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王浩到「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教育強市」領導小組檢查指導工作
    西安網訊:12月9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浩到「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教育強市」領導小組檢查指導工作,聽取匯報,研究部署建設教育強市、打造高標準區域衛生健康中心、養老等重點工作。市委副書記韓松參加。
  • 增城區不斷健全優化民生保障制度 保障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十三五」時期,增城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的決策部署,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不斷健全優化民生保障兜底制度,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保障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 鹽城大豐持續改善民生 讓勞有所得病有所醫
    原標題:持續改善,民生保障託舉幸福夢 民生,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一直以來,大豐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就業形勢長期穩定,醫療條件顯著改善,養老保險待遇穩步提高……全區社會事業各領域發展成就顯著,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譜寫出了生動華麗的民生篇章。
  • 天兵學習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今天,「我們的天空」帶您一起學習該書第十二專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這一重要著作出版以來,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迅速掀起學習熱潮。  民生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增進民生福祉 創造美好生活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廣言| 馳而不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在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藍圖中,「人民至上」仍將是最鮮明的底色。 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最有發言權。「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人民群眾享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發展成果。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 2020:衡陽保障改善民生成績亮眼
    記者唐海強   社會民生得到新改善,就業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義務教育超大班額徹底清零,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 丁元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一、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增進民生福祉既是發展的,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目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為人民謀幸福,最終就是增進人民福祉。  十九大報告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八個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