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世界範圍紀念的文化名人僅有兩次。
(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一次是1953年全世界範圍紀念的四位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名人。
1950年11月22日在波蘭華沙成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於1953年在赫爾辛基頒布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他們是中國的屈原,波蘭的天文學家、日心說創始人哥白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威廉·莎士比亞。
為紀念他們對世界文明的特殊貢獻,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把他們定為1953年的四大文化名人之後,在全世界範圍內紀念。
(二)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另一次是1956年世界範圍紀念的十位文化名人。
195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是: 孔子、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哥白尼、牛頓、達爾文、培根、阿奎拿、伏爾泰、康德。
並在世界範圍內紀念。
(三)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中的《國風》並稱為「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
《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 172個問題 ,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
(四)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無論是四大文化名人的屈原,還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他們都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和思想領域做過突出貢獻,永遠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