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的詭辯

2020-12-11 鐵劍幫幫主

是人就要吃飯,一般吃飯就要一日三餐。

每頓飯人的飯量是一定的,並不能隨便放開了胡吃海塞,那樣會消化不良的,或者平添腸胃負擔,給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

既然每頓飯都是一定量的,那麼富貴還有什麼用呢?人要享受榮華富貴,就要儘可能多地享受,就要活得更長久,而每頓飯要是吃得很多,或者吃山珍海味就不利於養生,也就不能活得更為長久。相對於愛吃的人來說,即便有潑天富貴又能如何呢?還不是一日三餐,定量還要儘量少吃?可是也有例外,就是《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家一天竟然能吃五頓飯,還要有喝茶的時間,那這一天當中最重要的時間全都被吃飯佔據了,而且吃飯還都是吃的好東西,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盤風醃果子狸————怪不得賈府的人壽命短呢!

有人說,富人吃的喝的和窮人吃的喝的不是一個檔次的,也不是窮人們所能想像得了的。富人一頓飯能頂窮人半年的收成,此言不虛。古代如此,現代也是如此。那些吃無公害食品的富人們都享受特供,還要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但也僅限於一日三餐,吃多了就會消化不良。或者只是做做樣子,並不真的去吃。

清代皇帝吃滿漢全席,等幾百道菜端上來,也就撿自己喜歡吃的菜吃幾口,大部分菜都不動筷子。以至於後來廚師也就偷了懶,大部分菜都不做熟就端上來,反正皇帝也不吃,最後都得扔掉,還不如省點事呢!於是,皇帝的吃飯就成了一種禮儀模式,而不是真的吃飯。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小夥房,自己愛吃什麼就讓廚子給自己開小灶,而對於上的那些規格菜也就看看,象徵性地動動筷子就行了,並不真的去吃了。

聰明如皇帝者都知道照顧自己的脾胃,一日三餐儘量不多吃。而一些下層的平民百姓就不一樣了,賣力氣就要吃飽喝足,不然身體發虛,還怎麼掙錢?但這樣的生活照樣一日三餐,吃的也就是些家常便飯,喝的無非白水粗茶,倒也樂得天真。他們對於皇帝的幻想也就僅限於吃穿生活方面,猜測著皇帝吃什麼山珍海味,穿什麼綾羅綢緞,有多少嬪妃夜夜陪伴,有多少宮殿樓閣住著,其實還是不懂皇帝。皇帝也是人,也需要一日三餐定量。雖然吃的好,但也不能多吃。要是每天都吃山珍海味,是個人就受不了,長期這樣下去就會得病的。

上帝或許是公平的,給了一個人一日三餐的限制。於是先驗主義者認為一個人一生吃多少糧食是一定的,走多少路,能走多遠也是一定的,都是命中注定,不能強求。而這種註定也僅僅是事後諸葛亮式的判斷,並不能當真。是人就有限制,一日三餐可以制約一個人的能量補充。有人賣力氣,為了補充營養,一天多吃些東西,還要多運動;有人為了減肥,一天只吃兩頓飯或者只吃一段飯,算是「節能減排」了;還有人有了錢就胡亂吃東西,什麼都敢吃,也就弄得身體不好了,甚至有人喝王八血喝出人命的,也就嚇住了一部分人。

不管如何有本事,不管如何有錢有權,一日三餐似乎是一個限制。富人少吃,窮人多吃,或者富人多吃,窮人少吃都是一種自覺性行為,雖然形式一樣,但內容不一樣。宋代以前有一日兩餐的習慣,到了宋代,夜生活豐富,人們才開始吃晚飯,一直沿襲到現在。也就是說,是社會發展了,經濟騰飛了,人們生活水平好起來了,才會產生一日三餐的進餐習慣。

但這種進餐習慣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有的人需要在飢餓的時候吃飯,不飢餓的時候即便到了用餐時間也不吃飯。有的人就需要按點吃飯,一日三餐,從不落下一頓,其實已經被體制所強化了,也被上帝所算計了。

上帝讓人要吃飯,並不是規定人一日三餐的,而是隨性就好,自我感覺好就是好,盲目的一日三餐其實並不一定就是好的。

從一日三餐似乎可以看到眾生平等、世法平等的觀念。

相關焦點

  • 小故事大道理——詭辯與事實
    芝諾是古希臘一個極善於詭辯的哲學家。他的一個眾人皆知的「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烏龜」的詭辯是這樣的: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假設烏龜先爬一段路然後阿基裡斯去追它。芝諾認為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烏龜。因為前者在追上後者之前必須首先達到後者的出發點,可是,這時後者又向前爬了一段路了。
  • 邏輯思維與詭辯:3個方法破斥詭辯,讓我們識破騙局變得更加精明
    即正常有效的人際溝通如何在必須符合邏輯思維規則和規律的同時,也必須要符合溝通交際的倫理規範;在體味如何認識、破斥詭辯的方法論意義的同時,也要追尋邏輯之「法的意識」下的人文價值。01、詭辯的套路什麼叫詭辯?簡單說,就是那些讓你感覺明顯不太對勁,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勁的假道理。
  • 【哲道行者•原創】思辯與詭辯
    「思、品」雙批二、詭辯狡人1.識破詭辯2.詭辯要訣:一個中心,兩個套路3.封閉的言思心4.自以為師,缺智少德5.廢批盲評三、 思辯與詭辯1.目的2.方式3.作用思辯與詭辯詭辯的要訣在於——以不相干冒充相干。詭辯之言論——曖昧、空洞、錯謬。詭辯之心機——狡詐、愚蠻,多為面子和票子而辯。詭辯之手法——以偽冒真,似是而非。在做人做事上,偽裝水平越高,越容易忽悠人,把別人的錢裝到自己的口袋,成為富人;在言論上,偽冒水平越高,(短期內)越容易混淆視聽,成為「贏家」。
  • 柏拉圖深刻的解釋什麼叫詭辯
    有一天,柏拉圖的弟子請柏拉圖解釋什麼叫「詭辯」。柏拉圖笑呵呵地答:「這就叫詭辯。」現實生活中,好多不願接受真理的人往往以詭辯來「製造」真理,來證明自己正確,詭辯是人際語言中的大敵。
  • 走出"詭辯的相對主義"
    走出「詭辯的相對主義」——我們時代需要怎樣的價值之四面對朋友的缺點,虛與委蛇還是直言不諱?碰到不良的行為,退避三舍還是勇於制止?就不同人而言,答案可能人言言殊。因為,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和選擇是不同的。正如哲學上的相對主義走向極致就會導致荒謬一樣,現實生活中,如果以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對性為藉口,混淆是非界限甚至以非為是,是非顛倒,那就是一種詭辯。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這是極端的片面性;從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角度看,這種不講立場、沒有原則的態度,是一種庸俗的實用主義。對與錯,或因具體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認識,這可以理解,但不能成為是非不分的理由。
  • 人民日報:走出詭辯的相對主義 捍衛倫理尊重真相
    正如哲學上的相對主義走向極致就會導致荒謬一樣,現實生活中,如果以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對性為藉口,混淆是非界限甚至以非為是,是非顛倒,那就是一種詭辯。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這是極端的片面性;從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角度看,這種不講立場、沒有原則的態度,是一種庸俗的實用主義。  對與錯,或因具體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認識,這可以理解,但不能成為是非不分的理由。
  • 如何不被詭辯的被告人當庭「吊打」
    善於詭辯的被告人總會抓住一切機會闡述自己關於案件定性的意見。這些意見對他的定罪量刑起不到任何實質作用,但在場面上卻能博得眼球。 第二種方式是拆穿被告人詭辯的邏輯。 這種方法是我的一個公訴同行所熱衷的,他的反應很快,從來都能迅速判斷出詭辯,並一一有力回駁。他對上述兩個案例是這樣應對的:傷害案:被: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負抵消,我何罪之有?
  • 面對強詞奪理的詭辯怎麼辦?如何有效反駁!
    其實,這種情況,對方使用的話術就是詭辯。舉幾個著名的例子。比如,芝諾悖論。這是古希臘學者芝諾提出的。說的是,阿基裡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其中,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的勇士,是當時公認的跑得最快的人。其實,且不管阿基裡斯是誰,一個人怎麼可能追不上烏龜呢?芝諾是這麼解釋的:假如你想追上烏龜,得先到達烏龜目前所在的地方。這沒錯吧?
  •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邏輯思維,而不是詭辯
    由於缺乏邏輯思維,中國人就特別善於詭辯,南開大學張曉芒教授在他的《邏輯思維與詭辯》一書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 …… 生活中處處充斥著這樣的詭辯,讓人無可奈何,有時候雖然生氣,又覺得好笑。 識破詭辯,避免讓邏輯陷入詭辯的陷阱,培養真正的邏輯思維。
  • 關於教師職稱的詭辯邏輯
    但是,在實行過程中,卻顯出諸多的不合理,甚至與原初意思背道而馳,要想取消簡直成了不可能的事,讓人看到了更多的詭辯邏輯。完全變了規則,也完全充滿了詭辯。讓人感到無語的是,關於職稱的詭辯邏輯簡直到了荒唐的地步。
  • 詭辯:1人乾淨1人很髒 誰會先去洗澡?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到底何為詭辯?這一個故事很受啟發。 什麼叫詭辯 在哲學課上學生們向老師請教:「老師,能不能用實例說明一下究竟什麼叫詭辯?」 老師稍作考慮一下,然後說:「有兩個人到我這裡來做客,一個人很乾淨,一個人很髒。
  • 否認「九二共識」 蔡英文近乎詭辯
    否認「九二共識」 蔡英文近乎詭辯 2011年08月24日 10:54: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民進黨主席、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以一貫近乎詭辯的言詞闡釋她的兩岸政策立場
  • 男性詭辯實錄:幾句話以後,錯的人變成了你,這樣的人真的別嫁
    這樣的人,就是在詭辯。在現實中,我們總能遇見很多詭辯的人,但往往我們很難發現他們是在詭辯。其中,發生在親密關係之中的詭辯,是特別的常見的。今天,我們就來聊這個相關的話題。我會根據我長達十年的親密關係的諮詢經驗,為你拆解男人是怎樣詭辯的,他們為什麼會改變,以及面對詭辯的男性,我們應該怎麼辦。男性詭辯是怎樣的?不久前,有一位來訪者,來到我的諮詢室,她叫小何,是一位還未婚的女性。
  • 郭敬明反駁李誠儒引熱議,《最強大腦》魏坤琳發文暗指其詭辯
    1)辯論當然是講技巧的,而詭辯在媒體時代更有用,常用武器有情感綁架、以退為進、剝奪發言權、偷換概念、偷換話題等。比如,你們在辯論」東「,我就給你先談」東南「,慢慢過渡到給你扯」西」。這樣的詭辯讓你當場覺得有道理,過後你一拍腦袋:嗨,什麼破玩意,完全是瞎扯,言之無物嘛。2)當詭辯家大行其道,甚至讓空洞」悅耳「的辭藻來指導行動的時候,就是外行指導內行、亂象叢生的時候。
  • 別人詭辯怎麼辦?學點邏輯同一律,就無懼別人不講道理(三維樹)
    如果別人跟你詭辯,不講道理的時候,應該怎麼對付呢?在職場的爭論中,很多人面對別人的胡攪蠻纏,可又抓不住別人錯誤的關鍵點,只會心裡難受、生氣,這樣即解決不了問題,也不利於你的個人形象。其實,你只要學點基本的邏輯,你就能夠找出問題所在,很好的去處理別人的詭辯了。並且,如果對方不懂邏輯的話,你也可以通過詭辯,在說話的氣勢去打擊對方,獲得心理上的優勢。什麼是詭辯呢?我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兩個學生問老師,什麼是詭辯?
  • 2019山東事業單位備考:唯物論VS相對主義詭辯論
    2019山東事業單位備考:唯物論VS相對主義詭辯論 2019-03-05 11:57:54| 中公教育
  • 郭敬明詭辯的越多,他的工具人本質就暴露的越清楚
    節目中郭敬明詭辯的越多,觀眾也就越知道他的錯,雖然在節目中郭敬明似乎佔了上風,但是二人的ballte,最終贏家只會是節目組,而最終輸的人,也只會是郭敬明。 郭敬明在節目中總是善於詭辯,出身作家,無論自己做了多麼無理霸道的事,他都能通過語言把自己擺在弱者的位置,獲得現場觀眾的贊同,似乎無論怎麼選擇他都是正確的,但當你事後回過神來的時候
  • 郭敬明反駁李誠儒被贊「好口才」,魏坤琳發文暗諷郭敬明「詭辯」
    序言:2019年10月14日上午10點半左右,魏坤琳發了一篇微博,疑似暗諷郭敬明「詭辯」。魏坤琳表示:「辯論」當然是講技巧的,而「詭辯」在媒體時代更有用。魏坤琳認為:詭辯的常用武器有情感綁架、以退為進、剝奪發言權、偷換概念、偷換話題等。而這些技能,恰恰是郭敬明擁有的,所以這已經不是「暗諷」了,而是「明嘲」。
  • 星座:十二個樂此不疲的詭辯
    原標題:星座:十二個樂此不疲的詭辯 現象 近兩年,「黑處女座」成為網友們樂此不疲的話題。處女座的人不但被貼上「挑剔」「糾結」等標籤,甚至會為此丟掉工作。去年,香港《南華早報》刊登文章稱中國求職者正在成為「星座歧視」的受害者。
  • 《偽君子》主人公答爾丟夫的詭辯技巧,看完真的漲知識
    答爾丟夫高超的詭辯技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答爾丟夫看中奧爾恭十分漂亮的妻子歐密爾,想方設法勾引歐密爾。歐米爾因為女兒的婚事跟答爾丟夫單獨聊聊,答爾丟夫於是抓緊機會大膽調情歐密爾,這一切被躲在屋裡的達米斯看得一清二楚,他立即向父親揭露其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