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慶師範大學和安徽師範大學都對外聲稱自己才是國立安徽大學一脈擔承。倒底準才是真正的安徽大學呢?
1692年(順治9年),巡撫李日芄在安慶創建培原書院,培原書院是當時安徽省最大、辦學時間最長的官辦學院。從1692年到1901年共250年,後為學堂
1736年(乾隆初)改名敬敷書院。
1897年,安徽省巡撫鄧華熙創立求是學堂,求是學堂是一所新式學堂,其地址設於敬敷書院。敬敷書院建制撤銷,併入求是書院。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清廷教育維新,下詔改全國書院為學堂。時任安徽省巡撫王之春改求是書院為求是大學堂,1902年改為安徽大學堂。這就是國立安徽大學前身,安徽省第一所近代大學。
1904年,更名為安徽高等學堂。安徽新式法政教育始於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辛亥革命後停辦。
1912年,安徽近代教育名人程濱遺先生募辦私立江淮大學,先設立於安慶雙蓮寺(舊情報局),後搬入原敬敷書院。
1915年,安徽省巡按使韓國鈞改私立江淮大學為安徽省公立法政專門學校。
1919年,安徽省女子蠶桑講習所併入,創立新的安徽省公立法政專門學校。該校是民國時代安徽大學創立之前,安徽省唯一經中央政府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學校。
1926年10月,安徽省警備司令軍閥陳調元因政治原因,下令查封法政專門學校,後該校停辦。
1928年4月,省立安徽大學成立,租用了安慶百花亭聖保羅中學(今安慶二中)校舍,男生宿舍和實驗室在郊外菱湖之畔,敬敷書院舊址。即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校舍。
1932年,省立安徽大學在敬敷書院旁建新大樓。
1935年10月,省立安徽大學遷入新大樓,即今安慶師範大學菱湖校區。後在抗日戰爭中停辦。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在原省立安徽大學位於安慶的舊校址上,建立國立安徽大學。
1949年12月,國立安徽大學遷到蕪湖。合併了省立安徽學院。其舊址改為解放軍海軍聯合學校三分校,1958年,逐步改為安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安徽師範大學安慶教學點,安徽師範大學安慶分校,1980年,在此基礎上成立安慶師範學院,2016年,更名安慶師範大學。
1952年8月,安徽師範專科學校(1952年6月成立)併入安徽大學。
1954年2月,撤銷安徽大學校名和建制,分別獨立組建成安徽農學院和安徽師範學院。8月安徽農學院由蕪湖遷到合肥辦學,即今天安徽農業大學。
1956年,原安徽大學的部分老師和管理幹部在合肥建立合肥大學,後1958年在毛澤東建議下改為安徽大學,並寫了校名。第一任校長是安徽省第一書記曾希同。
1958年,安徽師範學院實行文理分院,文科各系遷往合肥,組建合肥師範學院。
1960年,理科各系在蕪湖成立皖南大學,劉少奇題了校名,後改為安徽工農大學。
1970年,合肥師範學院遷往蕪湖與安徽工農大學合併,復建安徽師範學院。
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安徽師範大學。郭沫若題了校名。
這種複雜關係不僅安徽幾個大學有,在全國也有很多院校之間相互有著一脈相承關係,這是歷史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