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樓下又傳來了熟悉的爭吵聲,依舊是那一對夫妻,應該是男方移情別戀被女方發現,然後女人歇斯底裡地哭喊。
這樣的劇情每個月都會至少上映一次,我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能夠讓一個女人明知道對方沒有忠誠度的情況下,還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諒。
作為一個局外人,應該都能清楚地認識到,女人現在所在的婚姻,肯定無法給予她一絲一毫的幸福。
生活中、電視上的、書籍裡的,通過這些地方,我看過了上百個關於婚後生活幸福或者不幸福的案例。
雖然幸福的組成一定是由兩個人共同經營,但是其中任何一方的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自己在婚後生活不幸福。
所以,我們發現,那些嫁得不好的女人,往往都是有共性存在的,通常來說大多都是這2種。
一、行為上:不懂得在婚禮裡「提要求」的女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男女平等」的觀念漸漸深入人心,它出現的本質意思,是在社會上男女對於資源有一個平均的分配權力,然而,人們卻混淆了它的概念,自顧自地把女生應該有的權利去泯滅。
於是,就出現了什麼都不要的「裸婚」現象。
打個比方來說:你的工資是七八千,你想買一部手機,一千以內的你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但是拿回家以後,磕著碰著你不會感到一絲心疼,因為你付出的成本不大,所以損失也就不大;
當你買了一部一萬起步的手機時,你的心態就會發生改變,因為它預支了你一個月的工資,稍微有些劃痕都會完成不小程度的損失,所以一旦拿到裡,你便買手機殼,貼膜,生怕磕著碰著。
「彩禮」、「房子」等關於婚前的要求其實不會和「物質」掛鈎,它更多的是男人對女人的尊重,和女人對自己的保障,它可以不多,到一定要有。
「沉沒成本效應」總是讓人對於付出更多的人,繼續施以時間和精力,「裸婚」的存在雖然會凌駕於物質之上的清新脫俗,但是沒有任何保障的愛情,得不到重視,也就得不到甜蜜。
二、認知上:太容易隨波逐流,迷失方向的女人
電影《剩者為王》中,舒淇飾演的女主在三十歲的光景裡還是孑然一身,她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所以她也一直在堅持著自己內心的想法。
即便是所有知道她三十歲還沒結婚的人,都會施以她憐憫的目光;即便是她的母親也成為了向她施加壓力的一員;即便這個社會毫不留情地給她貼上「大齡剩女」的標籤;即使那些男人看到她,就像是看到超市裡即將過期,所以只能降價促銷的商品。
即使是需要承受這麼多的惡意,她也依舊堅守著自己內心的世界和感受。
可是,生活中的大多數女人卻沒有她這樣的勇氣,隨著年齡在三十歲的步步逼近,「不結婚」的單身女性反而成為了一種異類。
所以,很多人無法承受來自社會的輿論,那麼,就草草地在家人的安排下,認識一個不怎麼喜歡的相親對象,然後潦草地接受所謂的「愛情短跑」。
愛情,本就是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彼此的磨合,而後才能沉澱出的感情,並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形成的,「快餐式」的婚姻之下,除了是對愛情的將就,更是對彼此矛盾的隔閡埋下了導火索。
因為不了解,所以有隔閡;因為沒有靈魂共鳴,所以隔閡產生的時候不知所措;因為不知所措,所以原本溝通就能夠消除的隔閡,卻形式以滾雪球的方式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由此,那些因為將就而將就的婚姻,向來都不會有幸福可言。
三、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會讓自己幸福
明知道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卻還要抱著可以改變感情的「妄想」,覺得只要自己堅持,有朝一日就一定有峰迴路轉的結果。
可是愛情就像是排列組合,一開始不合適,後續即便是絞盡腦汁,也無法原路返回,所以,只能打亂順序,重新排列,或者是換一種新的排列方式。
可是,時間,感情的走向向來都是單行線,人生從來都不會給任何一個人重新來過的機會,所以,既然註定不幸福且無能為力改變時,及時止損才是最佳的方式。
日本一位很火的、善於收納的主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對物質太過執念,物質會像被施了魔咒一樣束縛著你。當你開始扔東西,超負荷的空間流動起來,這就是清爽感的本源。」
其實那些在婚姻中不幸福的女人,很大程度上是對本就沒有幸福可言婚姻的一種執念,期盼它能夠峰迴路轉,結果只是繼續消耗自己的感情。這個世界本質上是你一個人的世界,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讓自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