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廣場·關鍵詞:新生分班
從擇校到擇班,從學區房房價高漲到暑期教育培訓火熱,背後無不隱隱存在著一股教育焦慮,而且已經擴展到教育的各個環節。這固然需要呼籲人們擁有更多的教育理性,也需要從政策設計層面予以紓解,公開的抽籤分班就很好地消解了家長的擔憂。
教育問題無小事。這不僅是指對學生「三觀」的培養,也不僅是對學生人身安全的保護,還包括各個環節的教育公平問題。分班一事放在整個教育鏈條上看,不過是一個細小的非關鍵環節,然而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在家長群體的認知中產生較為持久的不公平印象。只有在教育的諸多重要節點,如設計選拔方案或者資源配置方案中突出公平原則,才能促成越來越優質的教育公平,才能讓家長們固有的舊觀念發生改變。
從中小學就近入學到抽籤分班,基礎教育正在從選拔型向配置型轉變。事實上,城市基礎教育發展到今天,已經具備了逐漸均衡資源配置的能力。均衡資源配置當然有很多種選擇,比如優秀教師的定期流動。不過最重要的是政策、資金等資源向教育資源窪地傾斜,並且在校內建立起教師提升機制。只有如此,劃片就近入學和抽籤分班所體現出的教育公平,才不會被家長和學生理解成全憑運氣。
廣州市部分學校採取抽籤的方式分班,表面上看似乎有些不夠嚴肅。可是,在家長的監督之下,由老師隨機抽取學生組成班級,或者各班隨機抽取老師,讓家長們徹底相信了教育部門「分班沒照顧」的承諾,就這一點上看,至少可以說這是一項不壞的分班方式。(作者燕農,原載《濟南日報》,有刪改)
《中國教育報》2017年08月2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