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社志會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組織和志願者精心準備的微講義系列,提供各地實踐中心、志願隊伍進行培訓和輔導使用,共同促進「傳播新思想、弘揚新風尚、拓展新服務、創造新生活」。微講義共分三篇,連續三天發出。歡迎面向社會免費下載,免費使用,免費傳播;也歡迎大家提出意見和建議,幫助社志會不斷調整和創新——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進一步加強改進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志願服務是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主要活動方式。那麼,鄉村社區的黨團員、志願者、群眾如何掌握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理念和要求,如何開展生動活潑、富有實效的志願服務,如何讓廣大城鄉群眾在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中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些都是各地區特別關注的問題。
為此,社志會先後編輯《如何做好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書籍,撰寫一些列的調查輔導文章。在此基礎上,李曉欣協助會長譚建光教授整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微講義」共三講,提供各試點縣區參考學習,提供鄉村社區志願者指導實踐。本講義編寫過程中,獲得許多試點縣區、鄉鎮、村居的支持,收集並採用許多來自基層村居、志願組織的實踐經驗,特此鳴謝。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那麼,如何通過志願服務的活動方式,將城鄉廣大群眾凝聚起來、活躍起來,在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環保生態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就是志願服務組織領導者要考慮、要探索、要創新的內容。我們先介紹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縣區——貴州省龍裡縣「山鄉七支隊」的志願服務發展案例,供大家分享交流,一起探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特點。
❥「山鄉七支隊」
——龍裡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案例
貴州省龍裡縣抓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機會,在廣泛發動鄉鎮大比武、村寨擂臺賽的同時,積極組建縣、鎮、村的各類志願服務隊,形成非常有特色、有影響力的「山鄉七支隊」。
第一、山歌伴飛新思想志願服務隊——思想理論傳播推廣。龍裡縣成立文明實踐「山歌伴飛新思想」志願服務隊,全縣一萬多名山歌志願者活躍在山野鄉村,收集到6500多首歌唱新時代、新思想、新生活的山歌,以豐富多樣的方式向群眾傳播。
第二、螢火蟲志願服務隊——黨員示範帶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吸收幹部群眾的創造和智慧,豐富黨員「螢火蟲」志願者的含義,發展黨員帶動群眾開展「網格員」志願服務項目,即「黨員志願者+村民志願者」負責包幹農村服務對象,做好「送溫暖、收信息」的志願服務。
第三、感黨恩志願服務隊——脫貧戶回饋社會。文明實踐中心因勢利導,鼓勵各鄉鎮、村寨建立脫貧戶組建「感黨恩」志願服務隊,現在有162支隊伍6400多人。
第四、淳民風志願服務隊——鄉風民俗改善。村幹部和黨員、志願者適應「殺酒風、淨風氣」的需要,徵詢廣大村民的意見,成立「淳民風志願服務隊」,在村寨中走家入戶,宣傳推廣節儉辦喜事、禮輕情意重的觀念,讓廣大農民改變以「辦喜事多」、「交禮金多」為榮的傳統觀念,樹立既要禮尚往來,又要節儉持家的新型觀念。
第五、和事佬志願服務隊——村居治理調解。針對村民解決鄰裡糾紛的難題,以及村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糾紛問題,探索建立「和事佬志願服務隊」參與調解和解決。志願者通過與群眾拉家常、說心事、交朋友的方式,化解矛盾糾紛、促進鄰裡和諧;通過講法律、講道理、講策略,為村民爭取利益。
第六、鄰裡情志願服務隊——友善互助服務。各鄉鎮和村寨的中青年外出務工多,留下老人和小孩,學習生活都面臨不少困難。這時候村民爭當志願者,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提供關愛幫助。與此同時,「鄰裡情志願服務隊」對於遇到生病、意外、天災等的村民及時是提供關愛與幫助。
第七、家鄉美志願服務隊——美麗鄉村建設。縣委縣政府鼓勵各鄉鎮、各村寨建立「家鄉美志願服務隊」,自主發起、自覺參與,為清潔家園、營造潔淨貢獻力量。貴州省龍裡縣根據山區農村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黨員志願者的示範作用,充分發揮青年志願者的創新特點,帶動農村老年、婦女、少年組建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志願隊伍,圍繞文明建設於群眾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開展服務活動,具有實效、富有影響力,值得各地學習和參考。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第一批全國試點縣區50個取得成功經驗,第二批全國試點縣區500個順利推進工作,從中挑選10個「先行試驗區」提供探索和創新。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等工作,「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願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願服務。」為此,各級志願服務組織要積極配合試點工作,大力發動志願者參與服務,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作出貢獻。
1、主體力量是志願者。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印發《關於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根據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內容和任務,志願服務總隊應配置『8+N』志願服務隊伍,『8』即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8類常備隊伍,『N』即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志願服務隊伍。」還提出「鄉鎮(街道)、村(社區)根據條件組建志願服務隊伍,注重發揮本地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員、新鄉賢、創業返鄉人員、群眾性活動帶頭人的作用。」
從中央文件的要求以及各試點縣區的經驗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願者」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依靠志願者做好傳播新思想的工作。通過志願者的言傳身教、身體力行,讓鄉村社區的群眾真正理解和接受、真正吸收和領會。二是靠黨員志願者的示範帶動,吸引鄉村社區的群眾參加志願組織、參與志願服務,在主動參與文明實踐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覺悟、提高道德素質。正如貴州省龍裡縣「山鄉七支隊」的案例經驗,由黨員「螢火蟲」志願服務隊率先「走村入戶」開展關愛服務,為村民特別是貧困戶送去黨的關懷、送去貼心溫暖,從而逐漸帶動村民成立「鄰裡情」志願服務隊,帶動脫貧戶成立「感黨恩」志願服務隊,匯聚鄉村文明實踐的積極力量,為建設美麗家園、美好生活作出貢獻。
2、主要活動方式是志願服務。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印發《關於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著眼滿足廣大群眾普遍、共性的現實需求,圍繞教育、文化、科技、醫療、法律、健身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設計普惠性志願服務項目。著眼滿足群眾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特別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以及特困群體,定製內容各異、需要專門配送的特惠性志願服務項目。」這裡特別強調運用志願服務的活動方式,吸引群眾參與、帶給群眾實惠,同時引導鄉村社區的群眾思想進步、道德進步。這裡理解的「志願服務活動方式」:一是自願性的。即尊重基層黨員團員的意願,尊重鄉村社區群眾的意願,開展他們有興趣參與,有積極性推進的志願服務,而減少強迫性和幹預性。二是主動性的。即發揮基層黨員和群眾的熱情,讓他們有興趣、有樂趣,在志願服務活動中理解新時代新思想,喜歡新時代新文明。三是創造性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要充分發揮鄉村社區群眾的創造熱情,鼓勵他們「出主意、想辦法」,在改變落後面貌、建設美麗鄉村中獲得成就感。如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鼓勵黨員志願者與青年志願者創新探索,在乳城鎮臘嶺腳開闢「愛心菜園」志願服務項目,著眼於關心、服務困難群眾。
主要有三方面的考慮:一是助力精準脫貧。聘請一名貧困戶負責菜園日常管理工作,每個月有一定的工資收入 ,助力貧困戶脫貧。二是關愛睏難群體。讓縣城年老體弱的孤寡空巢老人和困難群眾免費吃上新鮮綠色蔬菜,感受社會的關愛和溫暖。三是弘揚志願服務精神。通過號召社會愛心人士、企業認領「愛心菜園」菜地,讓志願服務理念深入人心,澆灌出新時代文明實踐碩果。這些靈活多樣、創新特色的志願服務活動,就成為鄉村社區群眾感受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有效形式。
3、建立志願服務隊伍(總隊、分隊、小隊)。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和引導志願者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由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總隊長。有條件的鄉鎮、行政村也可以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
從我們到全國各地的試點縣區調查情況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建設已經呈現「3+N」的特點。「3」是健全三級隊伍:縣級新時代文明實際志願服務總隊,在縣委書記或縣長擔任總隊長的統籌下,建立縱橫發展的網絡。縱向是縣、鎮、村的隊伍體系逐漸完善;橫向是各部門、各機構包括各類社會志願服務組織納入體系。鎮街志願服務分隊發揮輻射作用,激勵和推動鄉村社區志願者的發展壯大。村居志願者隊伍以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為特色,吸引老人、婦女、少年兒童參與志願服務,共建和美家園。如山東省榮成市人和鎮主要領導,擔任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分隊隊長之後,曾經介紹說「我每年都有十幾次到農戶家中,將村民參與志願服務獲得獎勵的大紅花,親自給村民戴上,他們特別高興,親友也覺得很有面子。」他說,「過去,村裡很少人做志願者,大多數人在觀看和議論,缺乏關愛互助的氛圍。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以來,80%村民參與志願服務,20%村民不參與僅僅觀望,而是參加服務,形成濃厚的氛圍。我們鎮領導親自給獲獎的村民志願者戴大紅花,就是要襯託熱心關愛的氛圍。」
由此可見,通過三級文明實踐志願者隊伍的建立,以及「N」個特色志願服務小組、志願者工作坊、志願者小院等發展,讓廣大基層黨員、群眾就近就便可以參加志願服務,可以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從而感受新時代的氛圍,獲得激勵和成長。
中央文明委印發《關於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統籌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五項重要內容。」
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也是圍繞這五大重要內容,從傳播新思想、弘揚新風尚到拓展新服務、創造新生活,為鄉村社區群眾帶來發展的希望,帶來奮鬥的激情。
1、傳播新思想。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圍繞新時代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許多新思想新理論,需要通過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進行傳播普及,力求深入人心、贏得人心。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配合宣傳新思想新理論,創造了「金句閃光」、「金鴣鴣」兩個特色品牌。「金句閃光」是積極配合「學習強國」、「學習金句」面向鄉村社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宣傳普及,通過文明實踐志願者「學金句、講故事、談感受、做交流」。
特別是適應山區農村群眾的文化與生活習俗,採取「三語廣播」的方式進行宣講傳播,即「瑤語、客家話、普通話」,既力求準確傳遞黨的思想理論精髓,也做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金句閃光」項目獲得廣東省「益苗計劃」志願服務項目大賽的示範獎。「金鴣鴣」是發揮瑤族群眾「生下來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特點,將新思想新理論、核心價值觀、政策措施等結合歌曲、舞蹈進行傳播,讓瑤族群眾在「載歌載舞」、「歡聲笑語」之間學習和領會,真正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各個試點縣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創新,推出許多傳播思想理論、方針政策的方式方法。
2、弘揚新風尚。文明實踐志願服務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倡導文明風尚,抵制低俗思潮。從社志會2020年開展問卷調查的數據看,40551名接受調查的志願者選擇「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主要內容」,「傳播新思想」排第一位,選擇率達70.97%;「倡導文明生活」排第二位,選擇率達60.51%。這就說明,廣大志願者和群眾對於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內容越來越了解,越來越重視科學思想傳播和文明風尚普及。
表一:據您了解,您認為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主要內容有?
[多選題]
來源:社志會《文明實踐與公益小鎮問卷調查》統計數據。
全國試點縣區,探索多種形式推廣文明風尚、文明生活。特別是2020年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過程中,倡導健康文明、飲食文明、交往文明、生態文明等,成為志願服務的重要內容。北京市倡導「一分二公三自帶」的文明飲食風尚,海澱區積極響應,廣泛宣傳,採取「分餐制」推進健康衛生,採取「公筷制」減少疾病傳染,採取「打包自帶」減少失誤浪費。這些文明倡導,改變了過去「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的陋習。與此同時,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縣區發掘中華優秀文化、中華傳統美德,作為文明風尚、文明生活的重要內容。山東省曲阜武家村建設「論語大道」,設立「明禮胡同」、「誠信胡同」、「溫良街」、「仁愛街」等,各家各戶的門牌是「誠信胡同1號」、「誠信胡同2號」、「溫良街1號」、「溫良街2號」等。這樣,村民老老少少,不論是老人休閒運動,還是婦女外出買菜,或者小孩上學放學,出入家門的時候,都能夠反反覆覆看到「誠信」、「仁愛」等提示,逐漸印入腦海、融入心田,成為一種文明習慣。可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中,不論是宣傳推廣新時代的文明風尚,還是弘揚傳統優秀文化,都能夠豐富新時代社會主義文明,都有利於人的道德發展、素質提升。
3、拓展新服務。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就是在新思想的引領下,不斷發現城鄉群眾的新需求、新願望,探索創新多種類型的服務,尤其是將信息技術、高新技術等融入群眾的生活之中,增加志願服務的新方式、新類型。北京市郵電大學「夕陽再晨」志願服務隊,專心致志拓展「智慧助老」志願服務,從面向退休老人、居家老人等傳授「上網、遊戲、淘寶」的簡易技術,讓老年人跟上新時代、享受新生活。同時,將「智慧助老」服務於文明實踐、基層治理、社區營造、環境保護等有機結合,推出靈活多樣的服務項目,受到村居幹部群眾的歡迎。如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深入學院路街道,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支持下組建打造「科普進社區」的品牌,運用網絡化、大數據為社區居民提供新視野、新體驗、新服務,帶動老人、婦女、少年兒童參與社區治理,發揮聰明才智,做出積極貢獻。
4、創造新生活。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黨的奮鬥目標,也是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目標。不論是城市社區,還是山區農村,群眾都希望在新思想新理論引領下,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幸福生活。
表二:您希望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帶給社區與農村的變化是?
[多選題]
來源:社志會《文明實踐與公益小鎮問卷調查》統計數據。
從問卷調查的數據看,被調查者希望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來的變化是多樣的,既有精神面貌變好也有經濟生活改善,既有鄰裡關係和睦也有鄉村美麗環境等。奮鬥新時代、創造新生活,是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吸引和激勵群眾參與的重要原因。
全國試點縣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和創辦特區四十年的基礎,在新時代通過發展高科技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走向繁榮富裕,獲得「北有中關村、南有南山區」的美譽。南山區桃源街道實施「三區三有」戰略,即「校區有夢、園區有智、社區有愛。」一是由於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等落戶在桃園街道轄區內,大量青年博士、碩士前來學習成才,追求「中國夢」、「青年夢」,帶來旺盛的生機活力。二是高新科技園區、文化產業園區落戶在桃園街道,許多院士、教授等高端人員,擁有智慧和才能,成為新時代創新創造的高地。三是社區擁有「愛心奉獻、助人自助」的志願者,樂於幫助他人、服務社群,營造友善互助的社會氛圍。這樣,南山區及桃園街道的廣大群眾感受到新時代新生活的魅力,感受到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帶來的關愛和溫暖,就更加願意享受美好生活、幸福生活。
(作者簡介:譚建光教授,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研究培訓專家,廣東省社工與志願者合作促進會會長。李曉欣,社會工作師,廣東省社工與志願者合作促進會執行秘書長)
溫馨提示
-本公眾號文章可免費轉發與參考(請註明出處)-
-切勿用作收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