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桂林全州縣一女司機王某不服交警處罰,拍視頻挑釁,對交警宣戰:「隨你怎麼罰」。當然,結果是繼續罰——交管部門對該女子處以駕駛證記3分,罰200元的處罰。網民再次對執法部門的雷厲風行點讚。
然而,近一段時間以來,重慶保時捷「帽子姐」,當街掌摑男司機……女子駕駛MINI停在禁停區,交警勸離竟被噴防狼噴霧……勞斯萊斯女司機堵住應急通道,還振振有詞……此類事件頻頻曝光,且不說這些「厲害」女性背後的故事,僅從她們的「成名作」來看,就非一般人敢為。是什麼原因,讓她們如此跋扈?
「我覺得兩個『缺失』,是問題的根源。」對此,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銘道出了他的看法。
劉律師認為,從行為人角度來說,是個人素養的缺失;從體制制度來說,是執法權威的缺失。
雖然,相繼出現的案件中,出現了豪車、女性等關鍵詞,貌似有些偶然,但偶然中必然蘊含著必然。
劉律師指出,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不少個人素養和財富積累不匹配的群體,他們自然產生了一種「無法無天」的心態,這類群體也更容易引發事端;另外,案件中的當事人,或許在自已的一畝三分地有一些獲得,但缺少外部約束,會更加放縱自己的行為,比如一些人在企業中可以一言堂,令他們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甚至是執法人員。
執法人員權威不足,或者說得不到尊重,也和長期以來法律沒有長出「牙齒」有關,認為只要鬧騰一下,執法人員就得「和稀泥」,自己反而能從中獲利。對此,劉律師建議,首先,法律規定應該更加全面、細緻,關注細節,比如更加常見的在高鐵等公共場所喧鬧、吃東西等不文明現象,這些問題有些目前還缺少法律規制,如何通過更細緻的法律規定以及誠信系統,從「道德」「法律」多層面方面入手,對社會大眾進行規範,以此提高全民素養和對法律及執法人員的充分尊重。
另一方面,權威機構應該切實擔負起社會責任和履職能力,對不法人員嚴格執法,提高違法成本,並通過媒體大力報導進行宣傳,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個人,警示社會。就像不久前,女子不配合交警執法還推搡交警反遭抱摔的視頻,不僅沒有人譴責交警「暴力執法」,還被稱作「教科書執法」——因為社會大眾知道,民警的執法是正確的、合法的,其在合法的限度內使用合適的執法手段制止違法犯罪,自然獲得了大眾的認可。最終,女子因阻礙執法被處罰行政拘留5日,也贏得一片叫好聲。
同時,執法機關也應進一步增加透明度和對熱點事件調查的發布時效和力度,就像勞斯萊斯女司機涉罪的情況通報獲得網友紛紛點讚,被稱為「教科書式通報」,就因為這份報告,沒有「猶抱琵琶半遮面」,而是對社會關切的所有問題進行了回應,讓所有疑點大白於天下。「越是公開,越是直面問題,越能贏得社會大眾信任。信任,也是執法機構權威的立身之本。」劉律師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