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充滿期待的夜晚!很多考生在等著投檔線,不少高校在忙著錄取。
18日深夜,廣東省教育考試院重磅發布本科院校普通文理類最低分數線線上考生的投檔情況,有169297名考生順利「上岸」,其中文科63564人、理科105733人。
近年來,廣東大手筆投入、大力度建設本科高校,推出高水平大學、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省市共建和「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等系列工程,實現本科高校大跨越、大發展。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在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今年廣東本科高校招生格局有什麼新變化新特點?
南方+記者獨家分析發現,今年廣東本科高校招生格局競爭愈加「白熱化」,各類型大學投檔線分差進一步縮小,優質獨立學院投檔線遠超本科最低投檔線,更有一批新興大學帶來「鯰魚效應」,攪動一池春水。
高水平大學也有冰火格局
有的上升萬餘位有的沒滿檔
高水平大學是考生心儀的高等學府,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
從今年的投檔情況來看,「十強」高校基本保持穩定,絕大部分為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其中,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深圳大學穩居前五名。
令不少人驚喜的是,老牌名校華南師範大學發新枝,實現文理科最低排位的雙躍升(文科最低排位上升1295位、理科最低排位上升1088位),打破近幾年穩定的格局,重回省內第四名。
「五強」高校的優質生源,有進一步提升,比如中山大學文科招629人,最低排位為1293位,比去年提升了114位,理科最低排位提升幅度更大,為858位;暨南大學文理科投檔線,分別比去年提升了711位、3162位;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高分考生也實現增加。
文科六至十名與去年相比沒有變化,分別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汕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大學。其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廣州大學的錄取最低排位分別上升766名和277名,其餘三所學校的錄取最低排位則有所下降。
理科六至十名的位次則有「變局」,其中南方醫科大學錄取最低排位大漲11330位,從去年第八名升至今年第六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汕頭大學、深圳技術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分列第七至第十名。
高水平大學的競爭異常激烈,投檔分數線有時非常接近。文科方面華南師範大學的錄取分數線為573分,深圳大學為569分,僅相差4分;汕頭大學553分、南方醫科大學550分、華南農業大學548分、廣州大學546分,差距都僅有2至3分。理科方面華南師範大學589分與深圳大學588分,僅差1分;南方醫科大學573分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570分,僅差3分;汕頭大學556分、廣東工業大學552分都非常接近。
當然,高水平大學也存在冰火兩重天格局,引起網友的廣泛熱議:廣州醫科大學在高分優先投檔線中出現文科缺檔的特殊現象,招生計劃為123人,投檔95人、缺檔28人,但在本科批次最低分數線投檔中再次投出文533分、理539分的不錯成績。
這是近年不多見的現象!真是強校過招,你追我趕、一分必爭。
「第二梯隊」本科院校火爆
珠三角地區高校最受熱捧
坦率地講,今年第二梯隊的省屬特色高校和地方本科院校的招生非常火爆,但文理科投檔排位下降趨勢也非常明顯。這主要是受第一第二梯隊各高校擴大招生的影響,但排位下降不是壞事,說明有更多的考生可以上優質本科大學。
目前,全省僅有東莞理工學院、五邑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三所高校分市內市外招生,考慮到與其他高校進行對比,三所學校選招生計劃多的投檔線來作比較。
省屬特色高校熱度不減,投檔線基本接近或超過高分優先投檔線。廣東財經大學比上一年擴招1361人,但招生熱度不減,高分優先投檔線上投檔6543人,總體99%高優線上投檔;廣東金融學院理科招生計劃3369人,高分優先投檔線上投檔2808人;廣東醫科大學考生生源質量向好,高分優先投檔線上投檔2248人,比去年增加295人。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藥科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同樣有熱度,頗受考生的歡迎。
大學所在區域明顯影響了投檔線。從投檔結果來看,珠三角的地方本科高校更受考生青睞。以兩所廣東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高校為例,東莞理工學院市外理科在高分優先投檔線中一次滿檔,投檔分達527分,位列全省17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則在最低分數線投檔中一次滿檔,文理投檔線分別位列全省20名。
同樣,第二年獨立招生的深圳技術大學,招生人數翻倍,但依然非常火爆,理科一次性滿額投檔,首年招生的文科也成功投出532分,位列全省16名,成績不俗。惠州學院文理投檔線為511分、491分,位列全省23、27位;廣州航海學院文理投檔線為508分、493分,位列全省25、25位;肇慶學院文理投檔線為507分、485分,位列全省26名、29位,表現明顯優於往年。
粵東粵西粵北地方本科高校則在排行中較為集中,基本位於公辦本科高校與獨立學院的交界處。作為高水平大學重點項目建設高校的廣東海洋大學是領頭羊之一,文理科投檔線為510分、484分,明顯高於部分珠三角地區本科高校。嶺南師範學院文理科投檔線為506分、483分,其中文科投檔線也高於部分珠三角地區本科高校。
顯然,高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來,也可抵消區域的不利因素。
獨立學院民辦高校可圈可點
生源質量不斷提升
從今年廣東高考本科批次投檔情況看,民辦院校、獨立學院進一步得到社會認可,生源質量不斷提升。省教育考試院認為,民辦院校和獨立學院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考生填報。
南方+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大部分獨立學院的投檔線都比較高,一些辦學基礎好、社會聲譽高的獨立學院遠超本科最低投檔線,「珠海三雄」尤其值得關注。
其中,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連續5年保持7300人左右的招生規模,今年在廣東省招生5510人,錄得文科最高分536分,高於本科線106分,理科最高分538分,高於本科線128分。從文科最低投檔線方面看,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拔得頭籌,文科最低投檔線為492分,和部分公辦高校不相上下。緊隨其後的是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投檔線分別為489、486分,其中經歷風雨的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終是守得雲開見月明,最低排位上升超過38783位。從理科方面看,「珠海三雄」霸榜的格局沒有改變,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招生計劃為2343、3342、692人,投檔線為464、460、459分,遠超本科批次最低投檔線,其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的最低排位上升超51634位。
珠海之外的獨立學院,斬獲頗豐。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以及「中大兩兄弟」(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和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的文理投檔線,位列獨立學院第四至第六名,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廣東有多所獨立學院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轉設,從投檔情況看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剛剛完成轉設並更名的廣州理工學院(原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天河學院)在大幅擴招的情況下,錄得最低投檔線文科450分、理科434分,僅略低於去年。已經進入轉設流程的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等,錄取情況與去年基本持平。
一批民辦院校也頗受歡迎,比如廣東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為448分、最低排位85709位,超本科線18分,理科最低分為431分、最低排位191431,超本科線21分;去年剛轉為職業大學的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最低排位比去年上升5963、3838位。
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新興大學帶來「鯰魚效應」
高分投檔線刷新紀錄
近年來,廣東在深圳、珠海、汕頭等地陸續新建一批新興大學,他們或高起點辦學匯集世界頂尖資源,或探路內地與香港、中國與外國合作辦學新模式,推動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相當部分高校採用「631」綜合評價招生錄取,且只有少部分招生計劃在提前批或本科批次招生,招生計劃較小,因此暫時不與其他本科高校排序,單獨列出。其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在提前批和本科批次均招生,按招生人數更多的批次統計,理科按本科批次,文科按提前批次。
從理科方面來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投檔分高達663分,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南方科技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投檔線分別為657分和652分。作為「雙一流」高校的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吸引力強、上升勢頭猛,今年投檔分為608分,最低投檔排名比去年提升了近萬名。
相比之下,小而美的招生,投檔線也未必都完美。在提前批理科第一次投檔中,部分新興大學需要加把油,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未能滿檔。再一次志願徵集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投檔分定格理科474分,138051最低排位;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投檔分457分,最低排位比去年下降超過80000名。
從文科方面來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延續了上升態勢。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投檔分538分,相比去年下降近7000名。
這些小而精的學校受到考生的廣泛關注,在今年投檔中展現出強勁實力,以高分投檔線帶來「鯰魚效應」,豐富廣東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吳少敏 姚瑤 鍾哲 杜瑋淦
【數據/圖表】 姚瑤 鍾哲 杜瑋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