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寶爸寶媽在親子閱讀上,總是遭遇各種問題,讓人頭疼不已。小毛君特意梳理了
親子伴讀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將其細分為三個階段。今天,小毛君就帶領著大家,根據不同階段產生的問題,來逐一擊破!
第一階段:猶豫階段
孩子還沒有開始啟蒙,家長還沒有開始親子伴讀,仍在猶豫,試圖了解親子伴讀模式,該階段稱為猶豫階段。
家長問題一:什麼時候開始?2歲會不會太早,7歲會不會太晚?
如果在兩歲前開始介入英文,零歲到三歲這個階段的進步沒有三歲以後開始的孩子那麼快。
一般來說,七歲之前是比較好的。並不能說越小開始越好,但是越小,有孩子的牴觸情緒越弱,分不清中文和英文是兩種語言,不知道英語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語言,而是像中文一樣自然心得,所以開始越早,介入英語難度越小。
總而言之,兩歲開始不會太早,七歲開始也不會太晚,關鍵在于堅持陪孩子閱讀,不太建議走走停停、走走看看的做法,一旦開始,堅持到底。
家長問題二:天天都陪讀?送到培訓機構行不行?
任何人都沒有靈丹妙藥。語言習得講求的是每天每時每刻的積累,日復一日的輸入,細水長流。每天哪怕堅持五分鐘、十分鐘,都勝過集中送到機構學一次到兩次甚至是兩三次。所以,在家裡的自主閱讀習慣是絕不能忽視的。
第二階段:嘗試階段
家長問題一:孩子對英語繪本連連抗拒,只看中文的書籍
首先,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孩子中文已經強勢了,認知能力遠遠高於英語語言能力;其次,可能是家長所選書籍難度較大,孩子不理解。
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把英語學習看得過於功利,在切入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手段。給孩子過分施壓,反而適得其反。
家長問題二:孩子每句話都要求翻譯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孩子藉助他人或外物翻譯的依賴性太強,二是讀物難度較大。
作為家長,首先要降低所選讀物的難度,其次在親子伴讀過程中,放低自己姿態,培養孩子自信,讓孩子養成自己解決難題的習慣,提高閱讀積極性。
第三階段:積累階段
家長問題一:孩子堅持閱讀了半年多,仍然不說,怎麼辦呢?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沉默期。沉默期對於大娃和成年人來說是不存在的,因為他們有一種主觀的很強的說話的動機,會強迫自己、鼓勵自己去表達。對於小孩子,尤其六歲以下的小孩子來說,一定會有一個沉默期,短則六個月,多則兩年,所以要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問題二:什麼時候開始自然拼讀?
一定不能夠一開始學就自然拼讀,一定要有一年甚至一年半以上的閱讀經驗,而且對字母和常見詞比較了解,辨音能力和聽力能力都比較強,這個時候,介入自然拼讀才是水到渠成。
另外,自然拼讀和拼音其實沒有什麼衝突,分屬不同的體系。
(註:圖片部分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