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6年8月的日本東京會議之後,中國、日本、韓國三國外交部長8月21日相聚北京,舉行第九次中日韓外長會。而在這次外長會開幕前,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一系列的「秀」成功引發了中日兩國網友的關注。首先是20日下午6點25分左右,河野剛剛到達北京不久,就通過社交媒體「推特」曬出了與華春瑩的合影,並配文稱「久違的自拍」,照片中的兩人都露出了笑容。這條推文目前已經得到了超過3萬次的點讚,不少日本網友也是紛紛留言稱「很棒的笑容」「兩個人都笑得很開心」。
不過,這個看起來很隨意的自拍,放在日本當今政壇是要冒一定風險的,因為去年1月,河野對中國展開訪問後也曾曬出了和華春瑩自拍互動的照片,並配文稱「和一位著名的中國女士」。但隨後,日本參議院議員小西洋之卻對河野與中方官員的合影進行批評,聲稱「中方人員只是政府發言人,河野的行為是『自降身段』」。彼時,對於這一指責,河野曾經毫不留情地懟了回去,稱「還有人在拍照的時候考慮對方的『級別』啊,真不嫌累」。
不過,不難看出小西洋之這種指責背後的深層含義,執政的自民黨畢竟是一個保守派政黨,對於對華發展關係有著很深的顧忌,所以才會吹毛求疵。事實上,如果將自拍對象換做美國人,日本政客們絲毫不會有這種自降身段的自覺——比如前任外相岸田文雄在美國前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駐日期間,就曾為其舉辦私人性質的慶生舞會,並在席間與卡洛琳推杯換盞,但卻迎來了自民黨內對其工作能力的一片讚譽。
不過,此次河野訪華似乎不再顧及國內的雜音,在20日當天參加了中國外長王毅為其舉行的接風宴後,河野還興致勃勃地連夜爬了長城,在推特上發了一張自己登長城的照片,並用中文寫道「不到長城非好漢」,看上去相當享受這次訪華之旅。
這樣看來,河野似乎是一位相當「親華」的日本外長。不過,長期關注中日外交的人不免會產生疑問,這位「親華」外長怎麼感覺是突然冒出來的,以前沒怎麼注意啊?的確,如果單從家族背景上看,河野似乎具有「親華基因」,河野家族是日本政壇上著名的親華派。河野太郎的父親河野洋平是日本自民黨內主張對華友好的著名外交家、鴿派政治家。河野洋平還擔任著日中友好七大團體之一——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的職務,其每次訪華都被認為是中日關係回暖的先兆。
河野洋平
更難得的是,河野洋平老先生的三觀尤其是歷史觀很「正」,主張對中國友好,正視日本的戰爭罪責。他在內閣官房長官任內曾發表著名的「河野談話」,為「二戰」時期慰安婦問題道歉;2001年,河野洋平反對李登輝竄訪日本;2006年及2007年8月15日在日本全國戰歿者追悼式上,河野洋平先後發表追悼詞,對「二戰」中部分日軍侵犯人權的行為表示道歉,這是日本政客首次在該儀式上做出這一表態。為此,河野洋平也遭到日本右翼的強烈反對,甚至有極端右翼分子對其發出死亡威脅,但依然沒有動搖河野洋平的信念。
不過,雖然有如此一位父親,河野洋平的兒子河野太郎卻很難說真的「親華」。當然,在「家學淵源」的薰陶下,河野太郎熟讀中國史書,對中國歷史、現狀較為熟悉,在日本中生代政治精英當中是響噹噹的知華派。不過,現今活躍在日本政壇上的中生代政治精英,受其成長時代等問題的影響,河野這個知華派的質量不及乃父多也——比如早前曾經盛傳河野太郎「精通」中國隸書,河野本人也頗為自得,但不久前他應邀為外務省一揮毫末,寫出來的「隸書」卻是這樣的——
這個字……只能說河野太郎先生用隸書寫片假名的勇氣可嘉。退一步說,即便河野太郎是「知華派」,這個「知華」和其父親的「親華」也存在區別。早在2017年河野上任之初,日本媒體就敏銳發指出,日本當前的外交傾向(指安倍奉行的以美國為重的外交)讓河野太郎即便有「親華基因」也很難表現出來。果然,在當年8月與中國外長王毅的會談中,河野對中國南海問題的言論讓後者直言「十分失望」。中國政府和民眾對河野太郎能夠繼承其父政治理想的願望,也在彼時落空了。
這樣看來,河野外相眼下開始展現其「親華屬性」,其實是一種與其父河野洋平不同的「有條件親華」或「功能性親華」——眼下,日韓關係則因為貿易戰急速崩裂,對華關係友好成為日本避免陷入區域內孤立的關鍵,河野此時利用其在中國的人脈和對中國的了解大秀「親華」,的確能夠幫助中日關係更加迅速地回暖。不過相比之下,中國更期望的顯然是其父河野洋平那種立足於正確歷史認識、深刻反省日本戰爭罪責之上的中日友好。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有此認識的日本老一代「親華派」正在日漸凋零,以河野太郎為代表的戰後出生的新一代「知華派」又沒有那樣強烈的歷史道德自覺,而這恐怕將成為中日關係未來發展的一大隱憂。也正因如此,王毅外長在21日正式會見河野時,才會再次強調中日兩國「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重要性。這番話的弦外之音,不知河野是否能聽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