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幕式在上海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主旨演講。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衝擊的背景下,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為各國企業搭建合作共贏的平臺,吸引著全球關注目光,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師生中引發熱議。
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團委書記汪璟琳表示,在疫情背景下,如期召開第三屆進博會彰顯了中國的信心,體現了中國同世界推動經濟復甦的願望。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重申擴大開放決心,呼籲互利共贏的話語振奮人心。「堅定信心,增強勇氣,共克時艱,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習近平主席擲地有聲的話語表達出與各國攜手共進的理念,期望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和疫情的影響下,中國持續開放的腳步,攜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點燃希望之光!相信在大學的莘莘學子,也感受到了未來可期,更多的機遇將賦予他們。作為一名長期志願者,很有幸參與其中。我用腳步丈量場館,用熱情助力進博。在接待內賓的服務中,展現交大風採,彰顯青春力量。我相信,正是每個人一點一滴的力量將匯聚成第三屆進博會的安全、成功、精彩、難忘!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團委書記熊峰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總覽世界經濟大局,呼籲各國合作共贏、合作共擔、合作共治,振奮人心,這正是在當前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世界經濟大困難、大危機面前的破局之法。今年也是浦東開放30周年,作為一名長期管理崗志願者,他很榮幸能有機會在新聞中心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成為上海這座城市的「店小二」,為中國和上海向全世界展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快速發展和高度開放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思政教師趙愷表示,即便是面對疫情的挑戰,中國也絲毫沒有放緩開放腳步,國民經濟穩步復甦、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外資負面清單縮減,共贏共擔共治的中國聲音堅定了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前進步伐。進博會的接續舉辦對青年學子來說更是一場生動的公開課,有利於學生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在國際格局深刻調整的當口能夠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更為緊密地結合。船院學子更關心進博會展出先進技術產品與裝備。今年進博會汽車展區還開闢了「智慧出行」專區,體現了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新興技術成為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重要趨勢,新概念、新產品將深刻推動產業變革,對學生了解交通行業發展、紮實專業學習觸動較大。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思政教師魏佳妮表示,相比往屆進博會來說,如今全球經濟形勢愈發嚴峻,因此這次進博會意義凸顯的尤為重要,亮點也尤為突出。首先此次進博會展館展覽面積更大、「朋友圈」更廣,本屆進博會結合全球熱點和行業發展趨勢,總展覽面積比上屆規模擴大近3萬平方米,另新設公共衛生防疫、節能環保、智慧出行和體育用品及賽事等四個專區。從新增展商規模來說,將近50家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今年首次參展,覆蓋全部六大展區,如米其林、雅培、耐克等知名企業。其次首次設立的「公共衛生防疫專區」中,抗疫產品「全鏈條」亮相,從口罩、防護服、消殺產品等前期防護類產品,到檢測試劑、CT機等中期檢測類產品,再到ECMO、呼吸機、急重症監護等治療階段。抗疫產品的亮相彰顯出進博會在參展商品的同時,還心系這全球疫情觸底反彈的新形勢,展示出全球展商互助合作抗擊疫情的決心。最後,進博會還為展商提供了各種新便利,開展智慧旅檢,開設展品通關專用通道、專用窗口和進口冷鏈展品專用冷庫,首次實施展品入境無紙化通關,實現監管作業零等待。新增了允許展品在展會結束後,轉入特殊監管區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等6項支持措施。這是因為這些新亮點,新局面使得這一屆進博會的召開更具意義與使命。
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思政教師杜琳宸表示,進博會做到了科技和經濟的深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旨演講中強調「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就要求我們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以科技賦能產業,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李政道研究所肩負著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重點任務,作為李所思政教師,深感使命在肩,我將努力做實「科研育人」,引導和培育學生的學術志趣與科研素質,激發和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探索精神,為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貢獻力量!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本科生董赫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用真誠而又堅定的語氣,將我們國家在世界經濟復甦中做出的貢獻展示給世界,其中有很多金句讓我映像尤為深刻。如國家之間「信任而不是猜忌、攜手而不是揮拳、協商而不是謾罵」的觀點更體現了中國開放合作共贏、維護世界和平的誠意和恆心。而「堅定信心、增強勇氣、共克時艱」,給了大家莫大的鼓舞,作為支教團的一員,不論疫情期間在校學習還是以後的支教生活中,他都會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克服並戰勝困難。習近平總書記的演講讓世界看到了我們國家的風骨,讓我們為能參與這次進博會志願者工作而自豪。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本科生洪瑄銳表示,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建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是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前提,也是確保我國新時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中國市場帶來的更多希望,將為世界經濟帶來更多正面和積極作用,進博會對於所有參與者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機遇。利己達人,貨通天下。開放融通的中國正向世界敞開胸懷。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本科生薛容表示,首先,我為能成為光榮的進博會志願者而感到無比自豪,今天參加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志願者上崗宣誓儀式,遇到許多的抗疫志願者也加入。面對疫情下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們要更加注重防範。要通過志願者專業、周到、一流的服務,充分體現中國的熱情好客和開放自信,充分展現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市民風採。其次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這種情況下,進博會宣布如期舉辦,對中國、對世界而言有著不一般的意義。世界亟需中國傳遞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希望,帶來強大機遇,從此次參加進博會的展商之多就可以看出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經濟體,時刻受著全球關注,作為志願者的我們更要通過進博會向世界展示中國青年的活力和風採,我中華少年,意氣風發!最後我們一定會做到最好,以最飽滿的熱情去迎接這次進博會,展現工程大青年風採,定會積極踐行志願精神,奮勇擔當進博使命!
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本科生賈曾光表示,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著眼於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我非常榮幸能作為一名交大學生黨員,成為開幕日嘉賓接待志願者,在會場一線,用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向世界展示青年風貌。會議上習主席講話發人深思,進博會對於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有著重大意義。我們青年學生應該更加積極地了解黨和國家政策方針,融入新時代發展的歷史洪流之中。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生曹真表示,作為一名商科學生,他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有著非常深的感觸。舉辦進博會有利於促進世界各國加強經貿交流合作, 促進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增長,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在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下具有重要意義。「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進博會好像一個大家庭,熱情、真摯地歡迎世界人民的到來。今年,我很榮幸能夠以「小葉子」的身份服務進貢獻青春力量,緊張充實的培訓讓我受益良多。希望今後能與進博一同成長,朝著營造更加開放的世界經濟格局的目標奮鬥。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本科生張晨怡表示,2020是特殊的一年,也是他擔任小葉子的第一年。原以為今年不會有外國展商參展,卻沒有想到仍然有大量全球展商,來赴這場東方盛會。在激動、緊張的同時,更深深感慨於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因習主席的話語而為之振奮。全球合作、共同發展是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面向世界和未來的重要戰略,很自豪能夠以一位志願者的身份見證並助力進博會的舉辦,也將永遠以奉獻和奮鬥作為人生的座右銘,充分發揮一名青年黨員的責任。最後,衷心祝願進博會能圓滿舉辦成功!
上海交通大學進博會開幕式嘉賓接待志願者黃晗鈞表示,身為一名三年級小葉子,能夠親歷三屆進博會越辦越好讓我倍感榮幸,每每看到全體工作人員快節奏、高效率地推進各項籌備工作總能讓人心潮澎湃。進博會是我國深化推進改革開放、開展大國外交的重要平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更是讓我對祖國的宏偉胸襟和開放姿態由衷讚嘆。因此,我決心走出實驗室,走下臨床崗,換上紅裝,以小葉子的身份為這場盛會的舉辦獻上自己的綿薄之力,也為身邊的一年級小葉子傳授經驗,帶動更多同學一起服務進博,享受進博。預祝第三屆進博會圓滿成功,也希望小葉子們茁壯成長!
上海交大進博會志願者陳志翀表示,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沒有哪個國家能獨立解決。同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新冠疫情對各國都是一場大考,抗擊疫情、創新發展,也需要人類社會共同應對困難、迎接未來、直面挑戰。因此,連續三屆進博會讓各國的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通過進博,中國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堅持擴大開放、與世界各國互惠互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特別喜歡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時引用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相信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能夠克服疫情影響、團結一心、實現共同發展,世界經濟的發展前景將會更加光明。作為第三屆進博會開幕式跟車組的一名小葉子,雖然不能在現場觀看開幕式,但依舊為能向世界展示上海青年大學生的精神風貌、服務於這樣一場全球盛會感到榮幸。
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博士生薑若詩認為,進博會是我國推動全球性開放的真實寫照,是我國堅定貿易自由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多次強調,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重大危機面前,團結合作是應對挑戰的必然選擇,體現了中國推動各國走向合作,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擴大對外開放的積極作為。縱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敞開胸懷,擁抱世界,走出了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輝煌歷程。「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我們通過舉辦進博會,再次誠摯地表明,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