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各大高校2018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正陸續發布。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多所部屬高校的相關報告已經出爐。江蘇各大高校就業率如何,目前還沒有就業的2018屆大學生,又有什麼樣的原因呢?
【 「深造」是本科生主流選擇】
2018年,全國820萬大學生畢業,就業壓力可謂不小。從江蘇已經公布年終就業率的幾所部屬高校看,數據依然亮眼,整體就業率都超過96%。其中,南京大學2018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 98.49%,東南大學為98.38%,南京農業大學為96.06%,江南大學為97.99%。
從薪酬待遇看,2018年學歷依然管用。南京大學調查的本碩博畢業生年薪中位數分別為11萬元、13萬元、15萬元,年薪級差在2萬元左右;江南大學調查的本碩博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 6467 元、8883 元、14102 元,換算成年薪,本科與碩士相差近3萬元,碩士與博士相差超6萬元。
▲圖表來自《南京大學2018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畢業後深造是2018屆本科生主流選擇,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本科生深造率都超過了一半。南京大學40.36%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升學,22.03%選擇出國;東南大學有37.86%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升學,15.13%選擇出國。
「我們升學到國內高校的2018屆學生,90%以上在雙一流A類高校;出國留學的學生,70%多去了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東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宋健剛告訴記者。
【二次考研須謹慎】
對於未就業的畢業生,各所高校也進行了調查分析。南京大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該校2018屆畢業生離校未就業的主要狀況是「正在求職中」,學生們認為未能順利就業的第一大原因是「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思考不足」,佔比 35.1%。缺乏相關的實習、實踐經歷,溝通能力、面試技巧不足,也是排在前幾位的原因。
▲圖表來自《南京大學2018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另一方面,考研沒考上,打算來年「二戰」的學生,也是常見的未就業群體。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截至2018年12月10日,該校共有274名2018屆畢業生暫未就業,其中本科生143名,他們當中又有近30%打算繼續升學。
▲圖表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18)》
南京工業大學2018屆畢業生有25.43%成功升學或出國,沒有考上的學生大部分選擇了就業,但也有幾十位學生選擇來年再考。「我們鼓勵每個學生去參加一次考研,對自己的知識做一次綜合提升和鞏固,但是我們儘量不鼓勵學生參加第二次考研。」 南京工業大學學生事務部副部長張濤說。
張濤告訴記者,近年來南京各大高校學生「二次考研」的成功率基本不超過30%,選擇二次考研「成本高風險大」;另外,從就業的角度說,不同專業對學歷偏好也不盡相同,學生們應當理性追求高學歷。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用人單位往往更青睞用本科生對工程項目進行管理,而非用研究生對施工技術進行研究,本科生找對口工作反而比研究生更容易。
【高質量就業不等於高學歷高薪酬】
各大高校在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時,把「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去基層就業」作為引導的重點。東南大學有28.99%的本科生和36.63%的碩士生,選擇「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軟體產業」就業或創業,這當中包含了物聯網、雲計算、智能電網等一系列國家重點規劃的產業。
▲圖表來自《東南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宋健剛說,學校鼓勵學生走上關係國計民生的「大舞臺」,「讓自己的職業得到大發展,也為國家和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南京大學2018年有192名畢業生成為江蘇、浙江、廣東、貴州等25個省區市的選調生,比2017年增加34.3%。南京工業大學2018屆畢業生有37人考取國家公務員,有大學生村官2人、「西部計劃」4人、「蘇北計劃」6人。
張濤建議畢業生,如果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感到迷茫,可以考慮參加國家的各項重大計劃,比如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等,「知識資本閒置是會貶值的,與其在迷茫中等待,不如在為國家服務的過程當中,實現自身價值的增值,也為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留出一點思考時間」。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月8日晚21:30江蘇教育頻道《江蘇教育新聞》欄目(來源:江蘇教育頻道/姚偉 仇煜 編輯/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