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活動精彩回顧
零歲閱讀計劃:《帕拉帕拉山的妖怪》、《噘嘴巴的大頭魚》
英為繪愛:《The Crocodile Who Didn’t Like Water 》
新雨少年電影節:《圓夢巨人》、《精靈旅社》
籀園講壇:《育兒焦慮,從0打破》
籀園品書會:二十四節氣的民俗與養生
繪育故事會:鴨子騎車記
籀園學堂:芝蘭玉樹生階庭
籀園講壇:一塊磚上的竹林七賢
01 零歲閱讀計劃:《帕拉帕拉山的妖怪》、《噘嘴巴的大頭魚》
8月11日下午零歲閱讀計劃親子故事會第162-163期,在少圖二樓文化驛站舉行,各有15組親子家庭參加了本次活動。
第一場活動,老約翰繪本館的餘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了的繪本《帕拉帕拉山的妖怪》。恐懼源於未知,愛裡沒有懼怕。聽了餘老師的繪本課,孩子們變得更加勇敢了!課後自制不織布小妖怪,這些小妖怪夢不但不可怕,而且很可愛,小朋友們套在手上互動玩遊戲,可開心了。
第二場活動,餘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了一本微縮海底居民的圖畫書——《噘嘴巴的大頭魚》,小朋友們跟隨餘老師的腳步,一起在大海中遊歷,共同去發現色彩繽紛的海底繽紛世界,聆聽這則妙趣橫生的魚世界中的故事。手工環節的垂釣小工具,既鍛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又可以結合故事玩拓展遊戲,家長和孩子們都很喜歡。
02 英為繪愛:《The Crocodile Who Didn’t Like Water 》
8月13日上午,少圖特邀英文繪本啟蒙老師張靜Lydia在少圖二樓文化驛站與20組3-7歲親子家庭分享英文繪本《《The Crocodile Who Didn’t Like Water 》。
從書本的封面,我們看到一隻「小鱷魚」帶著救生圈不敢下水,真的好滑稽呀!所有人都知道鱷魚喜歡水,可是故事裡的主人公卻不一樣。他的兄弟姐妹們都喜歡水,於是他嘗試了各種辦法,可最終還是不喜歡水。突然有一天,他覺得鼻子很癢,打了一個大噴嚏,奇蹟就這樣發生了!讓我們一起帶著期待和疑問,翻看這本充滿故事情節的英文繪本,感受這個好玩有趣的故事吧!
03 新雨少年電影節:《圓夢巨人》、《精靈旅社》
8月15日上午,【新雨電影節No.11】本期由溫州市廣場路小學教師林敏昕與大小讀者分享影片《圓夢巨人》。觀影前,林老師將自己化身為引夢人,帶我們一同進入觀影課堂——該片由著名導演史匹柏出品,講述了一個叫蘇菲的孩子,偶遇一個喜歡收集夢的「好心眼兒巨人」,兩人之間發生一系列溫情故事,最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戰勝「吃人巨人」,充滿童話色彩的走心故事,為大家開啟了一段夢幻刺激又溫馨動人的童話旅程。觀影現場,大家被影片深深吸引,娓娓道來的故事以孩子的視角展開,唯美的場景、奇幻的經歷都觸動著大家內心深處的柔軟。影片圓滿劇終後,林老師向小朋友們提出了問題:「蘇菲和小心眼巨人的共同點?影片運用了哪些對比方法?你能當個影評人說說自己的觀後感嗎?……孩子們踴躍發言,經由林老師與孩子們的互動問答,讓大家對這部電影有了多角度和更全面的認識!全片最讓人觸動的不是美麗的夢的世界,而是蘇菲和好心眼兒巨人的友情,他們拉勾的那一幕,是彼此之間最為真誠的交流,是人與人之間最可靠的信任。雖然我們看到了巨人世界的黑暗與殘忍以及面紗下的醜陋與血腥,但更多體驗到的是溫暖、信任、真誠所構築的美好。也許只要保持一份純真、善良之心,世界就是溫柔的。
下午,【新雨電影節No.12】本期我們邀請了溫州市龍灣區第一小學集團校副校長、教育碩士、溫州市教壇新秀陳曉飛老師,給大小讀者帶來電影賞析課《精靈旅社3》。通過觀影和陳老師的分享,我們得知《精靈旅社》從第一部的跨界婚戀,到第二部的下一代教育,再到《精靈旅社3》中吸血鬼與獵人範海辛的新仇舊怨。每一部都通過動畫的方式告訴大家,愛的重要性、家庭的重要性,不管是跨界婚戀還是新仇舊怨,愛是可以包容一切的力量,而這種愛的力量則來源於家庭的和諧。而怪物和人類,無論什麼身份什麼地位,幾乎都一視同仁,沒有故意拔高,也沒有刻意貶低,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觀影后,陳老師與孩子們進入了精靈旅社怪物大揭秘的環節,怪物的原型是什麼?它們是怎麼被編劇編出來的?陳老師通過播放視頻以及和孩子們交流互動,還原了怪物原型,揭示了電影背後的秘密。最後,孩子們在陳老師的引導下以漫畫的方式畫出了自己想像中的《精靈旅社4》,並以小編劇的身份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影片,現場孩子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氛圍熱烈。本次觀影課,陳老師通過猜測、體驗、繪畫和講述的方式讓孩子們從一位觀影者蛻變為一位電影小編劇,這也是本次觀影課孩子們真正的收穫和樂趣所在!
04 籀園講壇:《育兒焦慮,從0打破》
8月15日下午,在溫州市圖書館六樓閱秀區舉行了第1134期籀園講壇《育兒焦慮,從0打破》,早教培訓師張心怡從發展心理學知識到親身體驗的互動,帶領父母一起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最需要和最重要的,以及為人父母最大的優勢所在。這場育兒心理學講座中,家長們學習了0-3歲的寶寶最重要的學習是什麼、他們到底在學什麼,以及學做父母應該做什麼。根據依戀關係理論,我們了解到8個月以前的嬰兒需要愛、安全感和信任。因此父母要給予嬰兒足夠的關愛,比如眼神交流、聲音交流等。1歲半之前的幼兒是掌握解鎖新技能、打開新世界的探索階段;而3歲之前的孩子是建立身份認知,完整自我發展的過程。這些階段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行為。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空間,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養育沒有標準,因為生活本就不存在絕對的標準,唯一的標準是尊重。父母需要自我察覺和自我調整,認識孩子,讀懂孩子的語言。孩子的學習更需要父母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與父母建立比較穩固的關係,自由玩耍、自由成長。父母則與孩子建立溫暖的親子關係,給孩子最真切的生活體驗,從而打破育兒焦慮。養育是生活的藝術、更是「關係心理學」的藝術。
05 籀園品書會:二十四節氣的民俗與養生
8月15日下午,【籀園品書會】第137期 喚醒城市記憶系列在溫州市圖書館四樓品讀區舉行,本期邀請中國民俗學會會員,溫州市民俗學會名譽主席,溫州電視臺方言節目主持人金文平老師帶你來讀城,分享二十四節氣的民俗與養生。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綜合了天文與物候、農業氣象的經驗所創設的民間節日。金文平老師結合本地習俗和歷史典故,通過對二十四個節氣的變化規律,探討了二十四節氣與傳統養生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我們養生文化帶來的影響。金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使現場聽眾意猶未盡,流連忘返。不少父母帶著孩子來參加,希望他們能了解更多的溫州民俗。
「喚醒城市記憶」系列,以守望歷史傳統,傳承甌越文化為主線,帶大家感知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脈和文化底蘊,通過閱讀歷史,喚醒這座城市的記憶。
06 繪育故事會:鴨子騎車記
8月16日上午,故事媽媽美美老師在少圖二樓文化驛站與幼兒園中班大班的小朋友分享繪本故事《鴨子騎車記》,並開展延伸手工活動--《自行車》,共20名幼兒參與活動。
鴨子騎車?這可真是個瘋狂的想法!但有一隻鴨子真的辦到了!農場裡的馬、牛、羊、雞、狗、老鼠……對鴨子騎車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在一個平平常常的下午,動物們幹了一件很不平凡的事情……美美老師生動地給孩子們講述了這個故事,故事中各種動物的語言和表情美美老師都表現的十分傳神,不但讓孩子興致勃勃地融入其中,而且讓他們萌發大膽嘗試的勇氣。
07 籀園學堂:芝蘭玉樹生階庭
8月16日上午,【籀園學堂】之香樟課堂在四樓品讀區給小讀者們帶來《芝蘭玉樹生階庭》,和大家一起聊聊在《世說新語》中的智慧少年們。
本期嘉賓是溫州市「新常規·新設計」評比一等獎、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的獲得者,來自道爾頓小學的李麗密老師,她帶我們走近《世說新語》中那群閃爍智慧和理性光芒的少年們。四歲讓梨的孔融、七歲識李的王戎、九歲賞月的徐孺子、十歲作畫的戴安道……他們年紀小小,言行卻有著「準名士」的風度,他們或才華橫溢,或應對敏捷,或處事不驚。他們智慧少年的語錄:「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坐無尼父,焉別顏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等等,讓人現在聽來也是回味無窮,拍案叫絕。李老師還帶來三位學生:池致遠、葉潤臻、陳翔,分別以「隨機應變」、「明理卓識」和「智慧超群的兄弟連」為話題來和在座的同齡人進行交流互動,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文言文變得不再難懂拗口,反而讓人趣味盎然起來。而在座的六十餘位小讀者們,也在老師的引導下,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在課堂上展現出當代少年獨特的風採。
08 籀園講壇:一塊磚上的竹林七賢
8月16日下午,【籀園講壇】第1135期 聽麥浪講名家名畫系列 一塊磚上的竹林七賢,在溫州市圖書館六樓閱秀區如期舉行。
今天是系列第二回,溫州知名畫家——麥浪老師為我們講述一塊畫像磚上的故事。竹林七賢磚畫,長244釐米,寬88釐米,由300多塊古墓磚組成,出土時分東西兩塊,一塊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另一塊為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四人。竹林七賢均為魏晉名士,而榮啟期卻是春秋高士。儘管他們並不是同一個時期的人物,但他們對於玄學的研究,以及性格的相似,工匠處於繪畫構圖的對稱需求,將他們刻在了一起。這幅磚畫純熟地發揮了線條的表現能力,人物造型簡練而傳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撫琴嘯歌,或頷首傾聽,性格特徵鮮明,藝術價值極高。
麥浪老師從這塊磚畫出發,藉此為市民科普了美術史上的磚畫與雕塑。老師認為磚雕的形式能讓畫作更長久地流傳下來,倘若我們想更直觀欣賞這種風格的作品,可以去看看南塘的瓦,五馬街的磚。現場氣氛熱烈,老師幽默風趣,講述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大家情不自禁發出陣陣歡笑,拍照並認真記錄老師的講座內容。
【來源:各部門】
【版式:吳渲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