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聖經故事:《客西馬尼園》

2020-12-12 每日基督

第八十七期:客西馬尼園

你還有二元呢

一位弟兄,有一次缺一百五十元的用度,那時住在鄉下,時已禮拜六,用度是下禮拜一必需的。輪船往來,一禮拜中只有定規的幾次。禮拜六後,禮拜一前是沒有船來的,他口袋裡只有二元了。他去禱告神,神的靈在他裡面給他一個感覺,說你還有二元呢,今天才是禮拜六,等那二元用完了,到下禮拜一再說。他就順服神,看這二元怎樣用法。他出去布道,碰見一位木匠,木匠說:「有一天我修理你的窗戶,還沒有向你取工資。」他就給他一元,現在口袋裡只有一元了。再往前去,碰見一個討飯的,向他討錢,他想,只有一元了,這一元變得特別寶貴了,他打算換成角子,把一半給討飯的。但是靈裡來一感覺,另一轉念就知道這是錯了,就把一元全部給他。這一元一出去,神就進來了。他頂快樂,他說:「我在世上一點倚靠都沒有了,神必要顧念祝福我。」他回去睡覺,主日照常作工。頂希奇,到了禮拜一,一位朋友電匯給他一筆款子,剛好一百五十元。到了用款的時候,應當付出的,一點也不缺少。

怕東西給土人搬光

有一傳道人,到非洲傳福音,並把聖經譯成非洲土話。當他翻到路加六章三十節「有人奪你的東西去,不用再要回來。」時,就不敢翻了。因他清楚這些土人,老早看上他的許多好東西,巴不得變成他們的,若將這節聖經翻譯出來,他的東西定規會給土人全部搬光。但是聖靈還是感動他,要他翻譯出來。他被聖靈迫得沒有辦法,只好照實翻譯出來。土人讀到這節聖經,當天就去搬他的東西,有的拿皮箱,有的拿棉被,有的拿家俱……把他東西通通搬光了。他在空空的房子中,整夜跪在那裡禱告。這夜聖靈就在每一個拿東西的土人心裡作工,使他們個個都不平安。結果一個一個又把東西通通送了回來。第二天,傳道人開門一看,全部東西都堆在門口。

怕喜樂不能長久

芬蘭布道家牧若馬先生,當他於一九一二年蒙主恩召之時,心裡充滿了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樂。但他卻怕這種喜樂不能持久,就向一位牧師談討這事。那牧師說:「你的喜樂可以持久,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與主常有交通,凡事順從他的旨意。若是不順從,喜樂必要消逝,若是你不與他常有交通,喜樂亦必歸於無有。若是你能與主不斷的有來往,在凡事上都以他的旨意為依歸,你在主裡的喜樂就能永無止息。」

不買票講理由

有一弟兄,送一傳道人到車站去。途中神感動他,替那傳道人買車票。他不順服,和神講理說:「昨天很多人來見這位傳道人,必有很多的人送錢給他。也許已經有人替他買了票。所以到車站時,我若看他坐著不動,我就不買,若是看他買票,我才替他買票。」到了車站,他看見那傳道人坐著很象沒有事情一樣。他想:「傳道人一定已買了票,才坐著候車,幸而我沒有替他買。」此時忽然看見一個少年弟兄,騎腳踏車趕來,快快替他買票。他便瞪著眼睛,啞口無言,心中有極大的責備說:「神已感動我買票,我用諸多理由來辯論,現在多難過啊,因我不肯順服!」

每日活水:四月十五日

有時遇著了無理的待遇,按著律法是應當報復的,但神要信徒在無理待遇中忍耐,於是信徒聽從神的話就忍耐。但忍耐有三種:

第一種是遇著這種無理的待遇,根本不能攪動他裡面的安靜,他從心中不生氣,也不想報復,而且為逼迫他的人禱告,就象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釘祂的人禱告。

第二種是遇到無理的待遇,心中很生氣,但想起了神的話,就禱告、求神賜力量,不一會兒,他心中的怒氣消退,不再想報復,也不恨逼迫他的人,他也算是管制了肉體忍耐了。

第三種是遇著無理的待遇,心中很生氣,就想要報復,但他也想起了神的話,僅僅壓住了自己的脾氣,沒大大發洩,沒去報復那無理對待他的人,心中卻一直不消氣,他也算是忍耐了,這忍耐不是心靈的忍耐,而是肉體的忍耐。

我們都知道第一種忍耐為最高,是完全被聖靈管理的人。第二種也有了相當的修養,也近乎成功了,我們敬重第一等人,也愛慕第二等人,但我們自己卻作了第三等人。第三等人也佔了多數。盼望我們能從第三等升上第二等,再由第二等升到第一等,象我們的主耶穌有忍耐的心,在忍耐上沒有假冒為善。

「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前二20至21)

相關焦點

  • 考古學家發掘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的禱告之地,充分印證聖經的真實
    客西馬尼園是耶路撒冷的一個果園,位於耶路撒冷東、汲淪溪旁、靠近橄欖山。據說是耶穌基督經常禱告與默想之處。根據新約聖經和基督教記載,在被他的門徒猶大出賣並在被釘十字架的前夜,耶穌和他的門徒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前往此處禱告。
  • 每日聖經故事:《預言耶穌降生》
    每日聖經故事:《預言耶穌降生》第四期:預言耶穌降生造就故事:讀經篇佩帶聖經一次,她和同學談道,要引聖經證明耶穌的話。那時她的身邊未帶聖經,就走上樓去取。及至下樓,同學已經走了。她很懊悔失去大好機會,從那天起,她把聖經藏在衣袋裡裡,以備不時之需。繼則一位一位仿效,人人佩帶聖經,佩帶聖經會因而產生。  信徒不僅需要常帶聖經,更要將神的話豐豐富富藏在心裡,以備不時供應人的需要。
  • 聖經《和合本》語言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列舉
    也有不少聖經中的短語雖未收進《現代漢語詞典》或《辭海》,但長期以來廣為現代作家、學者使用。所有這些,均證實了朱自清先生早年說過的話:「近世基督教聖經的官話翻譯,增富了我們的語言。」同時,聖經《和合本》還對漢語文學語言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黃心川也說:「中文聖經譯本對我國現代文學的影響不可低估。」就連魯迅先生也說:「《馬太福音》是好書,很應該看!」在我們的日常言談中,個別用語雖已無宗教的外衣,但查證其「身世」,卻與基督教有緣。
  • 聖經專題:九十九、認識神的途徑
    今天上午,我在這裡讀的聖經中,有一處講到,就是當主耶穌要受死前幾天,撒都該人來問祂關於復活的事,他們說,從前在我們這裡有弟兄七人,第一個娶了妻死了,沒有孩子,撇下妻子給兄弟;第二、第三、直到第七個,都是如此,末後婦人也死了。這樣,當復活的時候,她是七個人中那一個的妻子呢?主就給他們一個頂清楚的答覆說,『你們錯了;因為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太二二29。)
  • 每日聖經故事:《主復活了》
    每日聖經故事:《主復活了》第一百二期:主復活了懷特腓認識肉體敗壞懷特腓與衛斯理齊名,是一特殊的傳道人每日活水:六月一日有的時候,我們求神幫助我們追求虛榮,你想這樣的禱告神還能聽嗎?有兩位四十幾歲的姊妹,一個是白髮多起來了,一個是頭髮少起來了,這二人為自己的頭髮向神禱告,有白髮的說:「神 啊!我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禰能叫我的頭髮變黑變白,求禰叫我的頭髮變黑吧。」
  • 每日聖經故事:《安慰者的來臨》
    每日聖經故事:《安慰者的來臨》第一百一十期:安慰者的來臨 憑情感求神救兒子一個浪子在外盡情放蕩,他的母親是一禱告的人(西 1:18)每日活水:七月九日不信主的人,也能藉著痛苦而厭世,仿佛是向世界死去;他們到世外去隱居,不貪愛世界罪中之樂,他們的厭世並不徹底,他們是「邦無道則隱」;但情形一好轉,馬上又向著世界活了。還有人因為痛苦太大而自殺,肉身真的向著世界死去了;他們的死是被世界壓死了,是因尋求世界而受了嚴重的打擊。
  • 學課心得No.7 | 聖經故事,我的故事
    聖經的故事,不僅是真實的歷史故事,更是為今天的你我而寫的現實故事。如經上所記:「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15:4)。只有把自己融入到聖經的歷史中,同時也把聖經的歷史故事帶入到我們的現實中,我們才能從聖經中獲得益處,也才能更好地分享上帝的話。
  • 聖經事工展:講述中國聖經故事
    新華網德國科隆6月8日電(記者馬桂花)7日在「德國新教教會日」活動期間開幕的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以獨有的實物向德國乃至歐洲新教教徒講述了鮮為人知的中國聖經故事。  此次展覽以聖經語「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為主題,分專題介紹中國早期的聖經歷史、1980年之後的聖經出版、印刷發行,少數民族教會的聖經事工、中國聖經和教會生活等西方社會關注的內容。  事實上,聖經在中國的歷史也甚為悠久。公元635年,聖經最早在唐代隨景教傳入中國。
  • 《聖經故事》成熱門話題 紀錄頻道跨界美劇講故事
    本月初歷史頻道開播的新劇《聖經故事》和《維京傳奇》和探索頻道正在開發的《克朗代克》便是其中代表,它們無論收視率還是口碑都大有延續《血仇》式成功的趨勢,成為了當今美國螢屏的一道亮麗風景。從上一個播出季的數據來看,如今美國各大電視網流行的大部分是青春、科幻以及喜劇類劇集,較缺乏像《聖經故事》這種嚴肅題材的作品;同時,青春劇的受眾以女性觀眾為主,《維京傳奇》這樣的歷史劇可以滿足一部分男性觀眾的口味,這些原因都讓這類劇集有了「成長」的空間。
  • 每日勸勉 3月16日 聖經的解釋與應用二
    耶穌曾責備法利賽人,說他們查考聖經,因為他們以為中間有永生,卻不肯到主那裡得生命(約5:39–40)。保羅也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屬血氣的人不能領會神的事。他們不是不會讀聖經,而是不接受聖經的話,或許他們僅接受一部份。因此讀經的態度很重要。一、心存渴慕      詩人說:「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詩119:97)「我時常切慕你的典章,甚至心碎。」
  • 每日聖經故事:《分錢給三僕人,綿羊和山羊的比喻》
    每日聖經故事:《分錢給三僕人,綿羊和第八十 三期:分錢給三僕人,綿羊和山羊的比喻偷枇杷倪弟兄一次在漳州聚會(提前 1:19)每日活水:四月一日要得尊榮,要掌大權,要享大名,都必須有它們的背景,不是任何人都能得著的。主耶穌得了神家中最大的榮耀,得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得了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並不是偶然的;因主耶穌是神的兒子,祂又作了萬人的救主,祂為尊榮、權柄、大名付出了代價,撒下了種子。
  • 每日默想丨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
    其實,這樣的情景在聖經中也出現過。約翰福音11章記載拉撒路病了,他的姐姐馬大和馬利亞打發人去請耶穌來醫治他。可是耶穌接到信息後沒有馬上出發,反而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當耶穌到達馬利亞所在的村子時,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馬大和馬利亞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主不能早點來,如果他早點來,她們的兄弟就不會死了。她們對主充滿了埋怨,馬利亞甚至悲痛到主來了也不能出去迎接的地步。
  • 一個關於聖經的小故事!!
  • 喻道故事:學不來
    >主的手有釘痕,我們手上有精美的手鍊;主的肋旁有槍傷,我們的枕頭旁是手機;主的頭上有荊棘冠冕,我們的頭上有美麗的蝴蝶結;主的背上有沉重的十字架,我們的背上是車貸、房貸……記得和大家分享過:整本聖經他要上十字架了,門徒還在爭論誰為大;他在客西馬尼園大聲流淚禱告,門徒在睡覺;他在十字架底下,門徒個個都逃避;當他被葬在墳墓裡,沒有一個門徒來看望他。我們好似和這個世界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才是我們美好的家園。那麼多的基督徒都過於關心生命裡無足輕重的東西。
  • 聖經入門| 查經課7. 認識耶穌(中)
    (太21:1-11)  註:過去主耶穌從來沒有做過這樣榮耀的事,他這次的行動有以下幾個目的:  1、應驗《聖經》的預言(亞9:9)。  2、騎驢進城是古時帝王登基的儀式。(參見王上1:33)耶穌採取這個儀式,表明他承認自己是猶太人的王。
  • 《聖經故事》:向善向美的童話
    《聖經》無疑是一本需要認真去讀但又不易讀懂的書。它時代古遠,作者眾多。有的部分是某民族古代傳說的記載,有的則是歷史,甚至是檔案資料,有的是民間文學材料(有如我們的《詩經》),有的則是《論語》式的弟子們對大宗師嘉言懿行的記錄。
  • 美劇《聖經故事》中撒旦形象竟像歐巴馬
    在美國歷史頻道熱播的迷你電視連續劇《聖經故事》17日播出了新的一集,「撒旦」角色第一次出現,觀眾發現其形象酷似美國總統歐巴馬。數以千計觀眾在網上討論這一話題。「『撒旦』長得像歐巴馬,說什麼呢?」「不管飾演『撒旦』的演員是誰,他長得像歐巴馬……真嚇人!」《聖經故事》取材於《聖經》中多個著名故事,包括「諾亞方舟」、「出埃及記」、「耶穌受難記」等。
  • 聖經故事的構造
    作者/梅·威廉譯者/林應求來源/《聖經,故事與技巧》(How to Tell Bible Stories)大部分老師和聖經故事敘述者,都是按照別人先已設計好的課程和方法來授課。在周日,他們須根據已編排好的課程表上課;在主日,則依照分級教材上課。這樣,為老師省卻很多私下的麻煩,無庸再從聖經裡,搜索枯腸地尋找一些合適且有趣的教材。
  • 《雷神3》:一半是北歐神話,一半是聖經故事
    近日《雷神3:諸神黃昏》上映,原本以為是一部非常「爆米花」的好萊塢大片,卻意外地在其中看出了很多北歐神話和《聖經》故事的痕跡。本文試圖從一個文化研究者的角度對《雷神3》的劇本進行文本學的分析。《雷神3:諸神黃昏》海報作為文本表層的北歐神話整個「雷神」系列,可以說原原本本地植入了北歐神話中的各種符號和意向。